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病率約10%,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70歲以上人樣的發病率在15%―20%。2000年泛大西洋介入協作組(TASC)報告歐洲人口間歇性跛行的發生率為0.6%―9.2%,其中的5%―10%發展為嚴重下肢缺血。目前在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中的患病率可達15.91%。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和吸菸等危險因素密切相關,約60%―80%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病人至少有一支冠狀動脈病變,約12%―28.4%合併頸動脈狹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預後較差,其中間歇性跛行病人5年病死率約30%,而靜息痛、潰瘍和壞疽的下肢缺血病人5年病死率達70%。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由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在患者下肢的同一動脈系統中可存在一個或多個節段的動脈嚴重狹窄或阻塞,是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的最常見原因。對於重症患者,有嚴重靜息痛、潰瘍甚至壞疽的患者,應當及時採取外科治療,重建肢體血運,如果不積極進行外科治療,1年內的死亡率可高達20%,6個月內的截肢率可達40%。
外科重建下肢動脈血流是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ASO)的主要方法。主要手術方式有:
1、動脈內膜剝脫和成形術,出現在動脈旁路術問世之前,現在經常與動脈旁路術合併使用。該術式適用於侷限性動脈狹窄或閉塞病變,根據病變血管直徑決定是否選擇補片成形。該術式常作為外科手術中的輔助術式。其適應證人群多適合腔內治療。
2、血管旁路移植術作為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傳統方法。根據所用移植材料不同可分為自體血管旁路術和人造血管旁路術,在國外已經有很長的歷史,被公認為是治療本病的經典手術方法,3年通暢率達74.5%,肢體存活率達95.7%,手術成功的病例非常多,目前國內大部分醫院都已開展此項技術。
3、當患者年老體弱或伴有其他疾病,無法耐受血管旁路移植手術創傷打擊者,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可以作為首選。血管腔內介入治療自1964年由Dotter和Judkins首先提出以來,經過4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十幾年已成為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的主要治療手段。血管腔內介入治療主要指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具體方法包括經皮穿刺動脈內成形(主要指單純球囊擴張術)和在球囊擴張的基礎上支架成形術/直接的動脈腔內支架成形術,是一種微創手術,主要適用於節段性閉塞,即時成功率在髂動脈為90%―96% ,股―N動脈為80%―91.5%,2年通暢率在髂動脈為87%,而股―N動脈為50%―84%。PTA主要缺點是再閉塞率高和內膜斑塊破裂後易形成夾層閉塞遠端血管。而使用管內支架不僅降低了因血管彈性回縮的再閉塞率,而且防治PTA後血管內膜撕裂夾層形成,提高了遠期通暢率。PTA多與腔內支架聯合應用。
4、複合式手術指將血管腔內治療與傳統旁路術相結合,旨在簡化操作步驟、減少創傷、提高通暢率。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全身動脈硬化的局部表現,常呈多平面、多節段狹窄閉塞,50%以上的患者腹主―髂動脈病變合併股―N段病變,需要數次手術或者同時作流入道和流出道的順序重建。複合式手術的最大優點是變數次手術為一次完成,將較大創傷化為較小創傷,關鍵在於術前病情的評估以及手術方案的設計。
隨著導管材料和血管內支架等產品設計的進步,血管腔內治療因其微創性、可重複操作性並能降低住院時間等優點,目前在血管外科臨床上已得到廣泛和迅速發展。對節段性動脈狹窄(特別是髂動脈),其血管腔內治療的效果已為學者們所公認。血管腔內治療技術一般只適用於短段動脈狹窄或閉塞的治療,對廣泛性動脈狹窄或閉塞的病人,目前開放性外科重建手術仍是最主要的方法。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自體大隱靜脈旁路術的遠期通暢率優於人工血管的通暢率,但是Ballotta等的一項前瞻性研究卻顯示PTFE人工血管與自體大隱靜脈膝上旁路術的1,3,5年通暢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Sala等的研究也顯示自體靜脈與人工血管膝上旁路術的4年通暢率分別為82.2%和80.6%,其4年二期通暢率分別達到84.7%和79.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人工血管旁路術主要是應用PTFE材料的人工血管行股N動脈旁路術,適於自體靜脈條件差、有靜脈曲張存在或者大隱靜脈已經被取出的患者。一般認為PTFE人工血管膝上旁路術的2年通暢率可達到或接近70%-80%,而膝下通暢率則很低,只有30%-40% ,但人工血管遠端聯合靜脈構成複合旁路術可使2年通暢率提高到50%以上。
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即球囊擴張或支架植入:血管腔內介入治療以其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已經受到普遍關注。目前一致認為,膝上病變在TASC分級的A、B級,腔內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效果較好,甚至優於動脈旁路手術,而對於TASC C、D級則腔內治療效果較差。Surowiec等報道股淺動脈支架植入後3、6、12、24、36、48、60個月的通暢率分別達到86%、80%、75%、66%、60%、58%和52%。Galied等總結了大量下肢動脈閉塞的腔內治療數據,包括923例球囊擴張和473例支架植入,其中球囊擴張對於狹窄性病變的3年通暢率為61%,閉塞性病變48%,重症狹窄病變43%和重症閉塞性病變30%;而支架植入的3年通暢率為63%-66%。球囊擴張的臨床意義和價值在於救肢率遠大於血管通暢率;球囊擴張具有可重複性,對於再狹窄的病變可以再次擴張,有助於提高缺血肢體的救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