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眨眼,以眼瞼頻頻陣發性眨動,不能自制,嚴重者伴有面部扭鼻、歪嘴等怪表情。患兒常自訴有眼睛發癢或異物感,頻繁眨眼後會舒適一些,經滴用多種消炎眼藥水仍然效果不佳。該病屬小兒精神緊張性行為之一,是一種心身疾病。一般多見於4~16歲的青少年,男孩多於女孩。
中醫稱小兒眨眼為“目”。《審視瑤函》中有:“目者,肝有風也,風入於目,上下左右如風吹,不輕不重而不能任,故目連也”的描述。祖國醫學認為該病為小兒“肝常有餘,脾常不足”,因為眼瞼屬肉輪,脾主肌肉,小兒脾氣虛弱,不能統攝肌肉,加上情緒波動,肝氣鬱結而化火生風,使眼瞼筋脈失養而攣急自動。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平時過於嬌寵,常有挑食、偏食等壞習慣,使脾胃功能欠佳;若說教態度生硬或學習負擔加重及長時間看電視、玩遊戲機等,兒童心理壓力增加,出現面部肌肉痙攣。據我們臨床觀察,眨眼患兒的血鉛含量明顯高於正常兒童,其頭髮中微量元素鋅和鈣的含量較正常兒童低;程度輕者腦電圖基本正常,程度中等以上者,其腦電圖有異常表現。因此,家長和同學、老師平時對眨眼兒童不可譏諷,應加以心理疏導;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多補充含鋅量高的食品如牡蠣等海產品、含鈣豐富的牛奶等食品,少喝含碳酸的飲料,少吃巧克力一類的糖果,不吃漢堡等油炸食品,注意避開馬路上汽車排出的尾氣中的鉛汙染;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表,並配合健脾益氣柔肝的中藥,如補中益氣湯:生黃芪、白朮、白芍、茯苓、柴胡、升麻、葛根、紅棗、山藥等可起到明顯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