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屬於生理性退化的表現,常常會導致視力下降,模糊,甚至重影。但對於甚麼時間應該手術還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白內障可以通過藥物或者其他非手術療法得到根治而避免手術。老年人常常從各種權威報紙或者廣播上看到各種挖掘祖國醫學寶庫而名貴中藥製作的治療各種眼病的奇藥或者奇人。這些藥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保證用藥後視力可以迅速提高,常常同時有很多“使用者”的良好反饋和“專家”的推薦。作為一種“無毒副作用”的中藥,可以讓混濁的晶狀體返老還童,重新透明而避免手術之苦。因此很多老人會花重金購買這些“名貴中藥”製作的各種“治障丸”“復明散”“亮睛貼”之類。但這些藥物常常起不到提高視力避免手術的作用,甚至因為過敏或者其他副作用導致視力進一步下降甚至失明。
誤區二:白內障要成熟才能做。這是一個非常陳舊,甚至可以說有點害人的說法。在二三十年前由於白內障手術還缺乏清晰的手術顯微鏡,大多數眼科醫生還在依賴放大鏡做白內障手術。如果白內障不成熟,無法看清全部混濁的晶體皮質並加以清除,因此要求患者在白內障成熟以後才能做。其實是醫學落後的表現。隨著手術顯微鏡的普及和高清手術顯微鏡的推廣,眼科醫生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所有混濁程度的晶體皮質,甚至是完全透明的晶體的皮質,所以手術技術上再也不需要等待白內障成熟才做。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也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等待白內障成熟,會讓老人度過一段漫長的低視力階段,不僅會造成老年人的生活不便,質量下降,也會增加兒女的負擔。
誤區三:白內障手術需要視力下降到0.3或者0.5以下。其實醫院視力表檢查的視力只是代表了我們視覺功能的一部分,一個完美的視覺還包括良好的色覺,對比敏感度和像差。甚麼是對比敏感度呢?簡單來說就是分辨灰度的能力。因為我們的世界不是單純的黑與白,還存在很多介於二者之間的灰度,分辨存在這些不同程度的“灰色”的能力就是我們的對比敏感度。而醫院檢查的視力表上只有純黑和純白的對比,所以有很多白內障患者會有良好的視力表“視力”,可以在0.6-0.8,但是卻總感覺模糊,總是生活中嚴重的霧霾之中,眼前若有塑料薄膜或者擦不乾淨的眼屎。其實這些都是對比敏感度下降的表現。對比敏感度的下降,在日常生活中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對臺階的分辨能力下降。這也是老人常常摔跤的一個重要原因,無法清晰的分辨大片平地中的少量臺階,容易導致踏空摔倒,甚至導致骨折。因此不能僅僅因為視力表“視力”還不錯就放棄白內障手術,要綜合考慮對比敏感度、色覺、像差等因素。特別是對於一些精細視力要求高的人群,例如畫家、設計師、建築師。所以應該根據綜合視功能的評價,以及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程度,酌情早日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