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1 糖尿病就是尿糖高或者血糖高
“糖尿病不僅是血糖或尿糖高,而且是一種漸進性、隱匿性、全身性疾病,需要進行科學、規範的綜合防治。”郭姣解釋說,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形成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多項代謝紊亂。它可引起人體多系統的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
“糖尿病患者還常合併有高血脂、高血壓。”據郭姣介紹,她帶領的團隊在2009年對316例高脂血症患者調查發現,高脂血症合併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他疾病的佔84.2%。2012年中國糖尿病學會的有關研究也表明:目前患者多幾種代謝病並存,2型糖尿病患者伴發高血壓、血脂異常中一種或兩種的佔72%。而一項對全國10家醫院近10年、針對346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統計表明,糖尿病神經病變51.5%,高血壓41.8%,腎臟併發症39.7%,視網膜併發症31.5%,冠心病25.1%,腦血管病17.3%。病情嚴重或應激時,患者甚至可發生急性嚴重代謝紊亂,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綜合徵。但遺憾的是,中國糖尿病合併高血壓、高血脂患者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同時達標的患者僅有5.6%,臨床只有針對上述代謝病單一病種的防治指南。
誤區2 沒“三多一少”症狀就沒糖尿病
“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其實許多2型糖尿病患者症狀並不明顯。”郭姣指出,糖尿病的診斷要根據血糖檢測結果來定,符合以下條件即可確診斷:具有糖尿病症狀,隨機血糖水平≥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或加上口服糖耐量2小時血糖水平≥11.1mmol/L。
“基於糖尿病為隱匿性、漸進性、全身性、多系統、終身性疾病,我們認為並主張,早期預防與後期治療同樣重要。”郭姣解釋說,早期預防的目標,一是未病先防,對糖尿病前期或易患人群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等,達到防止或延緩糖尿病的發生;二是已病防變,對已確診糖尿病患者進行規範化的治療,防止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她建議,具有下列任何一個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險因素者均需要及早篩查:
1.年齡≥40歲;
2.具有糖調節受損史;
3.超重(BMI ≥24kg/m2)或肥胖(BMI ≥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
4.靜坐生活方式;
5.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產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婦女;
7.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8.血脂異常(HDL-C≤0.91mmol/L、TG ≥2.22mmol/L)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
9.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
12.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和/或抗抑鬱症藥物治療的患者。
誤區3 糖尿病患者血糖降得越低越好
郭姣說,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影響機體對低血糖的反饋調節能力,增加了發生嚴重低血糖的風險。同時,低血糖也可能誘發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形成惡性循環。嚴重時還可能引起腦中風,誘發心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加劇原有的視網膜病變。新近又有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會增加患痴呆症風險。
造成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胰島素或促胰島素分泌類藥物用量過大;未按時進食或進食過少;運動量過大,或是酒精攝入尤其是空腹飲酒等。“總之,血糖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而是應控制在合適範圍內,並在降糖同時警惕低血糖的發生。”郭姣強調。血糖範圍如何控制才合理?她建議一般以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為宜。對非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症的診斷標準為空腹血糖<2.8mmol/l。而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屬低血糖範疇。
誤區4不能吃含糖、膽固醇食品
“糖供應了人體活動70%的能量,是腦唯一能量來源。”郭姣分析說,糖主要有單糖、雙糖和多糖。單糖(葡萄糖、果糖等)在水果中含量豐富,甜度大,吸收快,食後能迅速進入血液,儘量少吃。雙糖(蔗糖、麥芽糖等)食後也很快進入血液,也要少吃。多糖大多以澱粉、食物纖維形式存在於食物中,消化吸收緩,有利於保持血糖平穩,可適量吃。
糖尿病患者該選擇吃哪些蔬果?她一一列舉並點評如下:
① 升糖指數低的蔬菜如黃瓜、西紅柿、青菜、芹菜等;水果如柚子、獼猴桃、草莓等。
② 每百克糖含量在5克以下:西紅柿、黃瓜、菜瓜等。又富含維生素,適合糖尿病人食用,可予推廣。
③ 每百克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有青梅、西瓜、甜瓜、橙、葡萄、桃、枇杷、菠蘿、草莓等,糖尿病人可以選用。
④ 每百克含糖量在11~20克的水果有香蕉、石榴、柚、橘、蘋果、梨、荔枝、芒果等,得小心選用;
⑤ 每百克含糖量超過20克的有棗,特別是幹棗、蜜棗、柿餅、葡萄乾、杏幹、桂圓等,其含糖量甚高,應儘量少用。
“有的患者覺得膽固醇也不能吃。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合成性激素、皮質激素等的原料。”郭姣說,膽固醇主要來自人體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膽固醇是次要補充,僅佔20%,吸收率只有30%。每人每日從食物中攝取膽固醇200mg才可滿足身體需要,大約相當於1個雞蛋中的膽固醇含量或3~4個雞蛋的膽固醇吸收量。她認為糖尿病早期的患者一天吃一個雞蛋是沒有問題的,到了中期隔天吃一個雞蛋也問題不大。當然膽固醇不僅在雞蛋裡有,很多肉食中都有,要把這些因素也考慮進去綜合控制。總之,長期低能量、低膽固醇攝入,會出現營養缺乏症或低血糖現象。此時人體活動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脂肪分解來提供,可能會引起酮症酸中毒,甚至會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