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瘻,又稱肛漏,是肛管直腸瘻的簡稱。肛漏的命名是以發病的形態而命名的。這是因為其主要症狀是從肛門周圍皮膚上的瘡口反覆地淋漓不斷地向外流膿或膿血,甚至流出糞便,因而將此稱作漏。民間稱漏則依其症狀而言,把這種從肛門周邊皮膚上的瘡口流出膿血或糞水的病,形象地比喻為瘡孔內隱藏著一個偷糞老鼠,因而俗稱為“偷糞老鼠”。
肛瘻是指肛門周圍的肉芽腫性管道,由內口、瘻管、外口三部分組成。內口常位於直腸下部或肛管,多為一個;外口在肛周皮膚上,可為一個或多個,經久不愈或間歇性反覆發作,是常見的直腸肛管疾病之一,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佔肛腸科病例的20%~30%,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大部分肛瘻由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引起,因此內口多在齒狀線上肛竇處,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引流處形成外口,位於肛周皮膚上。
西醫認為肛瘻是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的後遺症,其引起的原因主要有下述幾種:
1、直腸肛管周圍膿腫:是形成肛瘻的最主要原因,95%以上的肛瘻皆由此引起,系由汙染糞便滯留肛隱窩產生肛腺炎引起。
2、直腸肛門損傷:由外傷、吞嚥骨頭、金屬、肛門體溫表、肛門鏡檢查等損傷肛管直腸,細菌侵入傷口引起。
3、肛裂:反覆感染可併發皮下瘻。
4、會陰部手術:內痔注射誤入肌層或手術後感染,產後會陰縫合後感染,前列腺、尿道手術後感染等,均可波及肛門直腸引起膿腫及瘻。
5、結核:以往結核病併發結核性肛瘻者甚多,高達26.9%。近年來明顯下降,主要為吞嚥結核菌引起,少數也可血行感染引起。
6、潰瘍性結腸炎:英、美報告併發肛瘻者為8.4%~13.0%,日本約為15.4%。
7、克隆氏病:伴發肛瘻者高達14%~76%。
8、直腸肛管癌:波及深部常併發肛瘻。
9、血行感染: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病,因機體抵抗力降低,常由血行感染引起肛瘻。
中醫認為肛瘻的形成多為肛門周圍膿腫破潰後治療不當,餘毒未盡,蘊結不散,血行不暢或因外感風、熱、燥、火、溼邪,過食肥甘引起肺、脾兩虛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