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9 06:41

  凡不屬經、帶、胎、產和前陰疾病範疇,而又與女性解剖、生理特點有密切關係的疾病,稱為“婦科雜病”。

  常見的婦科雜病有不孕症、子宮脫垂、婦人腹痛、證瘕等。

  婦科雜病,臨床證候不同,病因病機各異。

  就病因而論,總結有三:

  其一,起居不慎,感受外邪;

  其二,髒陰虧少,情志不調;

  其三,稟賦不足,氣血虛弱。這些病因作用於機體,導致臟腑、經絡、氣血功能失調,便產生各種疾病。

  婦科雜病病情多變,治療必須以臟腑、.經絡、氣血為核心,辨證施治。一般來說,不孕症宜溫養腎氣,調理氣血為主;子宮脫垂宜補氣升提為主,挾溼熱者又宜清熱滲溼;婦人腹痛宜通調氣血為主,必須按寒、熱、虛、實用藥;瘕瘕宜理氣散結,破血消瘀,然必察正氣盛衰,酌用攻補。總之,對婦科雜病的治療,只要從整體觀念出發,施以辨證的治療,可以收到滿意療效。

  第二節 不孕症

  女子婚後夫婦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過,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稱為“不孕症”,前者稱為“原發性不孕症”,後者稱為“繼發性不孕症”。古稱前者為“全不產”,後者為“斷緒”。

  西醫學認為女性原因引起的不孕症,主要與排卵功能障礙、盆腔炎症、盆腔腫瘤和生殖器官畸形等疾病有關。中醫學對女性先天生理缺陷和畸形的不孕總結了五種不宜――“五不女”,即螺(又作騾)、紋、鼓、角、脈五種,其中除脈之外,均非藥物治療所能奏效的,故不屬本節論述範疇。

  [病因病機]

  男女雙方在腎氣盛,天癸至,任通衝盛的條件下,女子月事以時下,男子精氣溢瀉,兩性相合,便可媾成胎孕,可見不孕主要與腎氣不足,衝任氣血失調有關。臨床常見有腎虛、肝鬱、痰溼、血瘀等類型。

  一、腎虛

  先天稟賦不足,或房事不節,損傷腎氣,衝任虛衰,胞脈失於溫煦,不能攝精成孕;或傷腎中真陽,命門火衰,不能化氣行水,寒溼滯於衝任,溼壅胞脈,不能攝精成孕;或經期攝生不慎,涉水感寒,寒邪傷腎,損及衝任,寒客胞中,不能攝精成孕;或房事不節,耗傷精血,腎陰虧損,以致衝任血少,不能凝精成孕,甚則陰血不足,陰虛內熱,熱伏衝任,熱擾血海,以致不能凝精成孕。

  二、肝鬱

  情志不暢,肝氣鬱結,疏洩失常,血氣不和,衝任不能相資,以致不能攝精成孕。

  三、痰溼

  素體肥胖,或恣食膏粱厚味,痰溼內盛,阻塞氣機,衝任失司,軀脂滿溢,閉塞胞宮,或脾失健運,飲食不節,痰溼內生,溼濁流注下焦,滯於衝任,溼壅胞脈,都可導致不能攝精成孕。

  四、血瘀

  經期、產後餘血未淨之際,涉水感寒,或不禁房事,邪與血結,瘀阻胞脈,以致不能攝精成孕。

  [辨證論治]

  不孕症的辨證,主要依據月經的變化、帶下病的輕重程度,其次依據全身症狀及舌脈,進行綜合分析,明確臟腑、氣血、寒熱、虛實,以指導治療。治療重點是溫養腎氣,調理氣血,使經調病除,則胎孕可成。此外,還須情志舒暢,房事有節,擇綱組的候而合陰陽,以利於成孕。

  一、腎虛型

  (一)腎氣虛證

  主要證候:婚久不孕,月經不調,經量或多或少,頭暈耳鳴,腰痠腿軟,精神疲倦,小便清長,舌淡,苔薄,脈沉細,兩尺尤甚。

  證候分析:腎氣不足,衝任虛衰,不能攝精成孕,而致不孕;衝任失調,血海失司.故月經不調,量時多時少;腰為腎府,腎主骨生髓,腎虛則腰痠腿軟;髓海不足,則頭暈耳鳴,精神疲倦;氣化失常,則小便清長。舌淡,苔薄,脈沉細,為腎氣不足之徵。

  治療法則:補腎益氣,填精益髓。

  方藥舉例:毓麟珠(《景嶽全書》)。

  人參、白朮、茯苓、芍藥(酒炒)、川芎、炙甘草、當歸、熟地、菟絲子(制)、鹿角霜、杜仲(酒炒)、川椒

  共為末,煉蜜為丸。

  方中菟絲子、鹿角霜、杜仲補腎強腰膝而益精髓,四君子以補氣,配四物以養血,佐川椒溫督脈以扶陽。全方既養先天腎氣以生髓,又補後天脾氣以化血,並佐以調和血脈之品,使精充血足,衝任得養,胎孕乃成。

  (二)腎陽虛證

  主要證候:婚久不孕,月經後期,量少色淡,甚則閉經,平時白帶量多,腰痛如折,腹冷肢寒,性慾淡漠,小便頻數或失禁,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脈沉細而遲或沉遲無力。

  證候分析: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衝任失於溫煦,不能攝精成孕,故致不孕;陽虛氣弱,不能生血行血,衝任空虛,血海不按時滿,故使月經後期,量少色淡,甚則閉經;腎陽虛,氣化失常,水溼內停,傷及任帶,故帶下量多;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胞脈失煦,故腰痛如折,腹冷肢寒,性慾淡漠;腎陽不足,氣化失常,關門不固,故小便頻數或不禁。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脈沉細而遲或沉遲無力,為腎陽不足之徵。

  治療法則:溫腎助陽,化溼固精。

  方藥舉例:溫胞飲(《傅青主女科》)。

  巴戟天、補骨脂、菟絲子、肉桂、附子、杜仲、白朮、山藥、芡實、人參

  方中巴戟天、補骨脂、菟絲子補腎助陽而益精氣;杜仲補腎而止腰痛;肉桂、附子溫腎助陽以化陰;人參、白朮健脾益氣而除溼;山藥、芡實補腎澀精而止帶。全方共奏溫腎助陽,填精助孕之效。

  若寒客胞中致宮寒不孕者,症見月經後期,小腹冷痛,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脈沉緊,治宜溫經散寒,方用艾附暖宮丸(《沈氏尊生書》)。

  艾葉、香附、當歸、續斷、吳茱萸、川芎、白芍、黃芪、生地黃、肉桂

  方中肉桂、吳茱萸、艾葉溫經散寒而暖宮;香附理氣行血,祛胞中之瘀滯;地、芍、歸、芎養血和血以調經;黃芪、續斷補氣固腎而養衝任。全方可收溫經散寒,暖宮調經之功,經調則胎孕可成。,

  (三)腎陰虛證

  主要證候:婚久不孕,月經錯後,量少色淡,頭暈耳鳴,腰痠腿軟,眼花心悸,皮膚不潤,面色萎黃,舌淡,苔少,脈沉細。

  證候分析:腎陰虧損,精血不足,衝任空虛,不能凝精成孕,則月經後期,量少色淡,婚久不孕;精血虧少,血虛不能上榮清竅,則頭暈、耳鳴、眼花,內不榮臟腑,則心悸,腰痠腿軟,外不榮肌膚,則皮膚不潤,面色萎黃。舌淡,苔少,脈沉細,為精血虧虛之徵。

  治療法則:滋腎養血,調補衝任。

  方藥舉例:養精種玉湯(《傅青主女科》)。

  大熟地(酒蒸)、當歸(酒洗)、白芍(酒炒)、山萸肉(蒸熟)

  方中熟地、山萸肉滋腎而益精血,當歸、白芍養血調經。全方共奏滋腎養血調-經之效,精血充足,衝任得滋,自能受孕。

  若血虛甚者,酌加鹿角膠、紫河車等血肉之品填精養血,大補奇經。

  若血虛傷陰,陰虛內熱者,症見月經先期,量少,色紅,腰痠腿軟,手足心熱,甚則潮熱盜汗,口燥咽乾,顴赤唇紅,舌紅而幹,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方用清血養陰湯。

  若兼有潮熱者,酌加知母、青蒿、龜板、炙鱉甲等以滋陰而清虛熱。

  二、肝鬱型

  主要證候:多年不孕,月經愆期,量多少不定,經前乳房脹痛,胸脅不舒,小腹脹痛,精神抑鬱,或煩躁易怒,舌紅,苔薄,脈弦。

  證候分析:情志不舒,則肝失條達,氣血失調,衝任不能相資,故多年不孕;肝鬱氣滯,故經前乳房脹痛,胸脅不舒,小腹脹痛;肝鬱疏洩失常,血海失司,則月經愆期,量多少不定。舌紅,苔薄,脈弦,為肝鬱之徵。

  治療法則:疏肝解鬱,理血調經。

  方藥舉例:百靈調肝湯(《百靈婦科》)。

  當歸、赤芍、牛膝、通草、川楝子、瓜蔞、皂刺、枳實、青皮、甘草、王不留行

  方中當歸、赤芍活血養肝;枳實、青皮、川楝子疏肝解鬱理氣;瓜蔞寬胸利氣化痰;通草、王不留行行水活血以通肝經之滯;皂刺、牛膝活血通經以行少腹之瘀。全方共奏疏肝解鬱,調經助孕之效。

  若肝氣犯脾,肝鬱脾虛者,兼見不思飲食,倦怠嗜臥等,治宜疏肝理脾,養血調經,方用開鬱種玉湯((傅青主女科))。

  當歸、白芍、白朮、茯苓、花粉、丹皮、香附

  方中當歸、白芍養血柔肝;香附理氣行滯,以解肝鬱;丹皮涼血活血;白朮、茯苓健脾胃以資化源;花粉生津益血。全方共奏疏肝理脾,養血調經之效。

  三、痰溼型

  主要證候:婚久不孕,形體肥胖,經行延後,甚或閉經,帶下量多,色白質粘無臭,頭暈心悸,胸悶泛惡,面色觥白,苔白膩,脈滑。

  證候分析:肥胖之人,痰溼內盛,氣機不暢,則衝任阻滯,脂膜壅塞於胞而致不孕;衝任阻滯,則經行延後,甚或閉經;痰溼中阻,清陽不升,則面色觥白,頭暈;痰溼停於心下,則心悸,胸悶泛惡;溼濁下注,故帶下量多,色白質粘無臭。苔白膩,脈滑,為痰溼內蘊之徵。

  治療法則:燥溼化痰,理氣調經。

  方藥舉例:啟宮丸(經驗方)。

  制半夏、蒼朮、香附(童便浸炒)、茯苓、神曲(炒)、陳皮、川芎

  共為細末,蒸餅為丸。;

  方中蒼朮、茯苓、神曲健脾祛溼消積;半夏、陳皮燥溼化痰理氣;香附、川芎理氣行滯調經。

  若痰溼內盛,胸悶氣短者,酌加瓜蔞、南星、石菖蒲寬胸利氣以化痰溼;經量過多者,去川芎,酌加黃芪、續斷補氣益腎以固衝任;心悸者,酌加遠志以祛痰寧心;月經後期或閉經者,酌加鹿角膠、仙靈脾、巴戟天。

  四、血瘀型

  主要證候:多年不孕,月經後期,量少或多,色紫黑,有血塊,經行不暢,甚或漏下不止,少腹疼痛拒按,經前痛劇,舌紫黯,或舌邊有瘀點,脈弦澀。

  證候分析:瘀血內停,衝任受阻,胞脈不通,則致多年不孕;瘀血阻滯,故使經行後期,量少,色紫黑,有血塊及少腹疼痛;血不歸經,或致漏下不止。舌脈也為瘀血內阻之徵。

  治療法則:活血化瘀,溫經通絡。

  方藥舉例: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

  小茴香、乾薑、延胡索、沒藥、當歸、川芎、肉桂、赤芍、蒲黃、五靈脂

  方中小茴香、乾薑、肉桂溫經散寒;當歸、川芎、赤芍養血活血行瘀;沒藥、蒲黃、五靈脂、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

  若血瘀日久化熱者,症見小腹灼痛,拒按,月經量多,色紅,質粘有塊,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湯加紅藤、敗醬草、薏苡仁、金銀花等。

  若兼血虛者,伴頭暈眼花,心悸少寐,治宜養血活血,方用調經種玉湯(《萬氏婦人科》)。

  當歸身、川芎、熟地、香附、白芍、茯苓、陳皮、吳茱萸、丹皮、延胡索

  方中四物養血調經;茯苓、陳皮健脾和胃;香附、丹皮、延胡索理氣化瘀止痛;吳茱萸溫通血脈。全方共奏養血活血之效,使其經調而胎孕可成。

婦科雜病治法相關文章
治痢痛 五靈脂、蒲黃(炒)各等分,麝香少許。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醋湯下。(《普濟方》舒眉丸) 治消渴 五靈脂、黑豆(去皮臍)。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冬瓜湯調下,無冬瓜,苗葉皆可,日二服,小渴二三服效,渴定不可服熱藥。(《保命集》竹籠散) 治喘嗽浮腫 五靈脂半兩,馬兜鈴、檳榔(銼)各一分。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蜜半匙,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聖濟總錄》五靈脂湯)
發布於 2023-11-17 17:36
0評論
    患者:早洩的症狀有十幾年了,前五六年前足跟痛,腰涼,肩膀涼,腎寒,去年開始右睪丸痛,全身從頭涼到腳,膝蓋痛,前段時間天氣變化在家裡就受涼了,導致腹瀉,至今未愈,經醫院檢查沒有炎症,平時怕冷,遇冷氣短,腿軟,夜間盜汗,夏天大汗欲脫,夢多,做惡夢,精神萎靡,脾氣暴躁,最近又查出前列腺增生,醫生說是慢性無菌性前列腺炎,總之很多毛病曾做過治療,效果不理想。    回覆:您好!從所描述的症狀上看,
發布於 2022-09-30 07:59
0評論
1、艾葉餅。做法:將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作用:有美容養顏的功能,是婦女坐月子的理想點心,並對感冒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母雞艾葉湯。做法:老母雞1只,艾葉15g。將老母雞洗淨,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女子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3、艾葉甜
發布於 2024-10-04 04:33
0評論
   1.艾葉炒炭可用於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 2.艾葉搗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 3.艾葉煎湯外洗可治溼瘡疥癬,祛溼止癢。 4.艾葉燻蒸可治療黴菌性陰道炎。艾葉用水慢慢的熬煮,將沸湯和渣盛在小桶裡,於小桶上放可以坐的東西直接坐在上面蒸半小時。要儘量把水煮沸,窗戶關牢,人一定要出大汗才行。 5.艾葉泡腳可以強身健身;防治神經軟弱和失眠;防
發布於 2024-10-04 04:40
0評論
凡月經的週期、經期和經量發生異常,以及伴隨月經週期出現明顯不適症狀的疾病,稱為月經病,是婦科臨床的多發病。常見的月經病有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崩漏、閉經、痛經、經行發熱、經行頭痛、經行吐衄、經行洩瀉、經行乳房脹痛、經行情志異常、經斷前後諸證、經斷復來等。 月經病發生的主要機理是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導致衝任二脈的損傷。其病因除外感邪氣、內
發布於 2023-03-29 06:56
0評論
幼兒性雜菌陰道炎:多見於一到五週歲歲的嬰幼兒。幼兒的保健意識薄弱,常因在地上坐爬或進入異物而惹起陰道發炎。病原體也可因為患兒的母親或洗濯用品等門路傳播。判斷此類陰道炎症的根據是外陰紅腫,陰道有流水樣排洩物,同時陪伴外陰瘙癢等。 老年性雜菌陰道炎:老年性陰道炎,又名萎縮性陰道炎,是一種非奇怪性陰道炎。常發生在絕經期後的主婦,但是,雙側卵巢切除後或哺乳期主婦也可湧現。主要症狀為白帶添加,呈黃水樣或膿
發布於 2023-10-11 08:16
0評論
曾經被認為是宮頸炎一種的“宮頸糜爛”其實只是一種生理現象。以女性生理結構而言,陰道內的是鱗狀上皮細胞,而靠近子宮那個方向的是柱狀上皮細胞。女性月經來潮後,受雌激素影響,柱狀上皮會出現不通過程度的外翻,因而在婦科檢查中可以發現很多類似於“糜爛”的柱狀上皮,被誤認為是所謂的婦科宮頸炎症。 而所謂的輕度及重度宮頸糜爛的診斷,真正的原因是受雌激素影響後柱狀上皮外翻程度不同的差異性表現。因此,其並非是宮頸
發布於 2023-02-15 09:37
0評論
目前在臨床上,癲癇的治療約有30%-40%的患者服用大量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又因發作部位鑑別不清難以實施手術。對這些患者長期以來未能找到滿意的治療手段,對各種抗癲癇藥物效果不佳,發作頻繁,頑固不愈,甚至影響行為情緒和只能的癲癇患者,稱為難治性癲癇。雖然很多患者通過傳統的手術手段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但這些方法不但給患者帶來痛苦,且由於很多病灶不能確定,手術治療也難以奏效,或因手術後出現行為障礙,很
發布於 2022-10-20 18:54
0評論
皮膚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它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惡性淋巴瘤、特發性出血性肉瘤(Kaposi肉瘤)、汗腺癌、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血管肉瘤等,其中以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皮膚癌的90%。本文介紹皮膚癌的外治法,具體如下: 1.瀉火散加味 生石膏、防風各12g,藿香、炒梔子、甘草各9g,全蠍6g,全蜈蚣2條,水煎服,日1劑。或用散劑,上方共研細末,日服2次,每次9
發布於 2023-01-28 02:41
0評論
耳穴壓丸 1.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2.操作 先在耳尖穴用細三梭針點剌出血1~2滴,然後將王不留行子貼壓於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壓2次,每次50下。3~4日換貼1次,7日為一療程。 2 體針 1.取穴 主穴:翳風、頰車、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豐隆、解溪、聽會。 2.治法 主穴為主,效不明顯時酌加配穴。少商以三稜針點刺出血,餘穴採用疾徐手法(快速進針至一定深度得氣,慢慢提插捻轉分層退針)
發布於 2023-12-07 09: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