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用西藥
外用西藥主要包括抗生素、過氧化苯甲酰、維A酸等。
抗生素常用於局部治療的抗生素有紅黴素、克林黴素、四環素、甲硝挫、氯黴素等。該類藥的主要作用是殺滅毛囊中的痤瘡丙酸桿菌。副作用主要是易產生耐藥性和瘙癢、紅斑、丘疹等皮膚刺激症狀。此類要應與其他去痘痘藥物如維A酸類、BPO合用,不要單獨使用,否則易產生耐藥性;不要與口服抗生素合用;皮損改善後應停藥,不可長期使用,如果使用2到3個月後無效,應換其他抗生素。其中,克林黴素可每日2次,於患處塗抹薄薄一層。有輕微的刺激性,過度使用會使皮膚乾燥脫皮。產品中含有乙醇,使用時會有短暫的揮發性刺激氣味,應避免使用於眼睛、黏膜及擦傷的皮膚。紅黴素應每日洗臉後,早晚各1次塗抹患部。常見有短暫灼痛,比較少見有脫皮、紅腫。為避免過敏刺激現象發生,初次使用者可以選擇先在局部測試,無不良反應時,才可以全臉塗抹。
抗生素廣泛用於發炎性痘痘的治療。溶液劑型通常有收斂效果,可整臉塗抹。凝膠、乳霜類的抗生素藥膏,通常只需塗在局部發炎處。
過氧化苯甲酰該藥是一種有機過氧化物,具有很強的殺菌、剝脫角質、溶解粉刺和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使用於丘疹性、膿瘡性痘痘。該藥已有超過三十年的應用史,有很強的氧化作用,外用時了,該藥進入毛囊後被細胞內的半胱氨酸分解呈苯甲酸和遊離氧,致使痤瘡丙酸桿菌菌體蛋白氧化,從而起到殺菌的作用,目前還沒有耐藥性方面的報道。該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常用濃度為1%到10%。主要用於輕重度痘痘的治療。該藥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祛痘痘藥物聯合應用。 BPD的副作用主要是易引起皮膚瘙癢、紅斑、丘疹等皮膚刺激症狀,因此應從低濃度、小面積開始使用。目前還有一些複方製劑如BPO加紅黴素(即必麥森),效果比單用其中任何一種藥物都好。
第一次使用的人應先在局部作皮膚過敏測試,使用時避免接觸眼、口、鼻內的黏膜。最初每天使用1次,若3日內沒有乾燥、發紅、脫皮的現象,則增至每日2次。出現過度的乾燥及脫皮情況,應降低劑量。若使用時產生不舒服的刺痛或灼熱感,可用中性洗面奶及水清除,隔日再使用。
此藥具有漂白作用,使用時,應當避免接觸到衣物或頭髮,以免造成脫色或變色。由於此藥有很強的乾燥收斂作用,通常只需輕輕點在發炎的痘痘或粉刺上,使用過量會有皮膚灼傷,反而留下色素沉著。除了極油性的角質較厚的皮膚,一般不建議大面積塗抹。日曬會增加皮膚的刺激感,容易在使用該藥物處留下色素沉著,可以建議大家夜間使用而白天洗去。
維A酸(也叫維甲酸)
常用的外用維A酸類藥物包括:全反式維A酸(如維特明和迪維霜,曾經是治療的金標準,現在有凝膠、霜劑、微粒和多聚體等形式)、異維A酸(外用效果類似全反式維A酸,但刺激性稍小,外用劑型不能減少皮脂分泌)、阿達帕林(如達芙文,與傳統維A酸相比,抗炎活性更強,可以治療炎性皮損,而且刺激性小)和他扎羅汀(與阿達帕林相比,在前幾週會有短暫的脫皮、皮膚乾燥的現象)。使用該類藥物後常見的副作用是引起皮膚刺激、光敏等,開始用藥時患部會有紅腫、脫皮、乾燥及灼熱感,稱為“A酸性皮炎”,在使用的頭一週最明顯,通常經過2到3周的適應期就會逐漸習慣。在治療前2到4周內可能出現痘痘惡化的“反彈現象”,特別容易發生在皮膚較薄或已化膿者。此時痘痘症狀可能會暫時加重,粉刺及膿皰性痘痘會增多,需要將劑量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範圍,並搭配口服藥物如抗生素合併治療,這些反應通常數週後消除。
每日用量通常1到2次,需根據皮膚反應決定。初期建議少量塗抹,待適應後才可以增加使用劑量及提高濃度。對於較脆弱或較敏感的肌膚,可以兩天使用1次或一週2次,使用後需要加強保溼滋潤,搭配含有修復或微量皮質醇成分的護膚品可以增加皮膚的適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