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理形態的鑑別
自從ISGP國際婦科病理協會對內膜增生的分類標準被廣泛採納後,原來內膜增生與癌的診斷中存在的混亂現象有了不少改進。但是,內膜增生及其癌變被過分診斷的情況仍時有報道。雖然都是經過病理專家診斷,原來診斷癌者,經複核診斷,其中有一些病例並非癌,而是各種類型的增生性病變。不符合率少者 8.8%,多者50%,多屬於過分診斷。不同專家閱片,其診斷結果互不相同,重複性差。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閱片,其結果也可能有出入,不符合率 10%~50%。易於混淆診斷者多在以下幾點:
①對於細胞異型性的診斷各作者所取標準不一致。
②用以鑑別不典型增生與高分化腺癌的間質浸潤不易確定。
③內膜間質肌纖維母細胞或平滑肌的化生易誤診為癌的肌層浸潤。
④息肉樣腺肌瘤Polypoid adenomyoma也易誤診為間質浸潤。
診斷的困難可通過不斷探索研究、對診斷標準的繼續完善、再加上分子生物學基因方面的發展,使診斷準確性提高。作為臨床醫師應對內膜增生性病變診斷及鑑別診斷所面臨的困難要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遇到診斷問題,應與病理醫師密切配合,供給詳細的有關臨床資料,作為診斷的參考。必要時,與病理醫師協同商討診斷問題。現在,有不少醫院已形成常規,即接受任何轉院會診治療的患者,其刮宮內膜的診斷必須經過複核審定,以避免誤診,特別要防止過分診斷,過分處理。
二、.臨床特點的鑑別
當組織學鑑別診斷遇到困難時,可結合臨床特點綜合考慮。根據北京協和醫院的臨床資料與病理材料相結合的分析,對於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與內膜腺癌的鑑別,以下兩點有參考價值。
1 年齡:年齡有重要的鑑別意義。內膜腺癌患者中年齡小於40 歲者非常少見。挪威癌瘤登記中心收集的1566 例子宮內膜樣癌中,平均年齡62 歲36~91歲,其中0.6%<40 歲,8.4%<50 歲。所以,對於年輕的婦女,特別是切盼生育的婦女,如果刮宮材料不能肯定見到間質浸潤的特點,雖有腺體明顯增生及細胞異型性,仍應傾向於不典型增生的診斷。但是,這種年齡的規律是對子宮內膜樣癌而言。那些較少見的其他組織類型的子宮內膜癌,即非雌激素依賴性的Ⅱ型內膜癌,包括漿液性乳頭狀癌及透明細胞癌等,並不具備年齡輕的特點。有學者曾報道5 例較年輕的非雌激素依賴性內膜癌的患者,其年齡分別為28、34、37、41、43 歲。
2藥物治療的反應: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也有助於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和內膜腺癌的鑑別診斷。前者對藥物治療的反應較敏感,在用藥後短時間內其內膜即有明顯逆轉,而且用藥劑量也可偏小。北京協和醫院的病例中,輕度不典型增生者,如果用小劑量孕激素週期性治療每個週期用藥8~10 天,一般在3 個月內顯出療效。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所用孕激素劑量須要增加並且須不間斷的連續應用3~6 個月。停藥後,雖然可能復發,但多數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緩解後才會復發。而內膜腺癌患者一般對藥物治療反應慢,並需要更大劑量才能使內膜有轉化反應。一旦停藥亦有很快復發的特點。所以藥物治療的反應可作鑑別診斷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