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否為蛇咬傷:道先必須明確除外蛇咬傷的可能性,其它動物也能使人致傷,如娛蚣咬傷、黃蜂螯傷,但後者致傷的局部均無典型的蛇傷牙痕,且留有各自的特點:如蜈蚣咬傷後局部有橫行排列的兩個點狀牙痕,黃蜂或蠍子螯傷後局部為單個散在的傷痕。一般情況下,蜈蚣等致傷後,傷口較小,且無明顯的全身症狀。
(二)是否為毒蛇咬傷:主要靠特殊的牙痕、局部傷情及全身表現來區別。毒蛇咬傷後,傷口局部常留有一對或3~4毒牙痕跡。且傷口周圍明顯腫脹及疼痛或麻木感,局部有瘀斑、水泡或血泡,全身症狀也較明顯。無毒蛇咬傷傷後,局部可留兩排鋸齒形牙痕。(圖1)
圖1 毒蛇和無毒蛇的典型牙痕
(三)是哪一種毒蛇咬傷:準確判斷何種毒蛇致傷比較困難,從局部傷口的特點,可初步將神經毒的蛇傷和血液毒的蛇傷區別開來。再根據特有的臨床表現和參考牙距及牙痕形態,可進一步判斷毒蛇的種類。(表1)如眼鏡蛇咬傷病人瞳孔常常縮小,蝰蛇咬傷後半小時內可出現血尿,蝮蛇咬傷後可出現複視。
表1 幾種主要毒蛇的牙距的牙痕形態
毒蛇名稱毒蛇牙痕間距
(釐米)牙 痕 形 態
竹葉青0.5~ 1.2(八)呈“八”字形
蝮 蛇0.6~1.2( )牙距小
金環蛇0.8~1.6( )“品”字形。傷口周圍皮膚常呈荔枝皮樣外觀。
銀環蛇0.8~1.4( )“品”字形,傷口皮膚常有撕裂。
蝰斑蛇1.0~1.5( )部組織呈深色
眼鏡蛇1.1~1.9( )傷口周圍瘀斑和腫脹明顯
眼鏡王蛇1.5~3.0( )傷口周圍明顯腫脹
五步蛇1.5~3.5( )牙距大、出血多,局部常有水泡和血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