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18 06:54

  导读:
  本文全文发表于 2000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7 卷第1 期。11年过去了,我们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方法都在不断改进,手术也已全部采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传统的柯路式上颌窦根治术早已被摒弃。但总体上霉菌性上颌窦炎的发病特点和我发表这篇文章时基本相似。上颌窦霉菌更易好发于老人、女性、糖尿病患者和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作为科普知识,希望这些资料能对大家有些帮助。现简介如下:
  自1791 年Plaignus 报告首例人的真菌性鼻窦炎病例后,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 真菌性鼻窦炎病例报告逐渐增多。我们分析了1984~1988 年及1994~1998 年各5 年间在我院行上颌窦根治术的住院患者上颌窦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并探讨了本病的发病趋势, 希望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统计结果发现1984~1988 年间, 真菌性上颌窦炎病例占上颌窦根治术病例的15.79% , 性别比例为男: 女= 1∶2, 男性平均年龄为60.5 岁, 女性平均年龄为54.25 岁; 1994~1998 年间, 真菌性上颌窦炎病例占上颌窦根治术病例的28.57% , 性别比例为男: 女= 1∶2.33; 男性平均年龄为51.33 岁, 女性平均年龄为47.5 岁。但经x 2检验两个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男女比例: 这两组的共同特点是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 男女比例分别为1∶2 和1∶2.33。这提示上颌窦真菌病的发病与性别有一定关系。有文献报道非侵袭型尤其是真菌球型易发生于女性患者中。内分泌的变化尤其是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真菌性上颌窦炎, 但现在还缺乏足够的资料来解释这
  一特点。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的探讨将有助于加深对此病的认识和提高防治水平。
  年龄: 比较这两个5 年资料的年龄特点, 可以发现三点提示: ①这两组的平均年龄均较大,男女各自的平均年龄在47.5~ 60.5 岁不等, 国外文献也报道鼻窦真菌病一般好发于老年患者。这种特点可能与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 身体抵抗力下降, 免疫功能减弱以及可伴发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一生理病理特点有一定关系。② 在这两组中, 男性患者的年龄均较女性患者大, 平均年龄差分别为6.25 和3.83 岁。这提示在某种程度上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患病年龄偏小。③ 与1984~1988 年段相比, 在1994~ 1998 年间, 男女患者的年龄均较前者有明显的下降, 男性平均年龄下降9.17岁, 女性平均年龄下降8.83 岁。产生上述这些特点的原因可能反映了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一种发病趋势, 但也可能与采样样本量有限随机误
  差的影响较大有关。
  发病比例: 与1984~ 1988 年段相比, 在1994~ 1998 年间真菌性上颌窦炎占上颌窦根治术的比例有明显的升高, 升高约81%。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 诊断水平的提高: 由于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和重视, 病理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CT 等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原先反复临
  床检查无法确诊的病例因影像学资料而发现病变部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长期鼻涕带血丝而找不到病灶的患者经行鼻窦X 线片或CT 检查而最终发现为鼻窦真菌病。原先可能诊断为干酪性上颌窦炎的病例现在因病理的证实而归于真菌性上颌窦炎。因此临床医生会感到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发病率在提高, 而实际上这种提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因于诊断水平的提高。② 药物的影响: 由于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不恰当使用及滥用, 可能会导致包括鼻腔和鼻窦在内的机体许多部位的菌群失调, 诱发真菌感染。另外, 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的使用也是一种可能的诱因。③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 真菌感染尤其是继发性真菌感染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关系密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升高。但本组资料未发现患者存在血糖异常或免疫功能低下证据。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率的增高在多大的程度上与此有关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什么是霉菌(真菌)性上颌窦炎?相关文章
患者问:我因喉咙不适去医院检查,诊断为霉菌性蝶窦炎,只有手术治疗最佳。但是我已60多岁,而且体质差,多病,手术吃不消,有没有不用手术治好的方法?这个病危害如何?医生答:霉菌性鼻窦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一种鼻窦炎,多为单个鼻窦起病,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蝶窦、筛窦。可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侵袭性者较少见,但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侵犯颅内或眶内,引起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预后差。非侵
发布于 2023-02-05 05:27
0评论
患者提问:      疾病:左侧上额窦炎一直没好内容;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用内窥镜分别做过左侧鼻息肉/上额窦开放和在下鼻道开了个小口清理上额窦的底部的东西,现那个小口已经愈合。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效果不好,术后有定时做鼻内镜清理,但可能是清远人员的设备和技术问题,一直都没有治好。现鼻腔是隔几天就会有块状的象豆腐块样的黄脓鼻涕在喉咙里出来,后来到广州医生清理了三
发布于 2022-10-06 05:21
0评论
真菌性鼻窦炎又称霉菌性鼻窦炎,顾名思义就是鼻窦内部出现真菌感染,从而引发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一般来说,鼻窦黏膜有自净功能,真菌不易定植、发病,只有在机体抵御侵袭能力下降时才可能发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器官移植术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或广谱抗生素、放疗及HIV病人。近年来,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常规体检时都有可能发现感染患者,可能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有关。真菌性鼻窦炎
发布于 2022-12-13 07:38
0评论
1.局部解剖因素,窦口引流阻塞,上颌窦自然开口位置在中鼻道内变异很多,容易阻塞,如钩突、中鼻甲肥大、泡性中鼻甲、鼻中隔高位弯曲和鼻息肉等,可妨碍上颌窦开口,影响其通气、引流和黏膜纤毛清除功能。 2.筛窦感染,前组筛窦的下部气房延伸到上颌窦的内上角,骨壁甚薄,感染很易蔓延到上颌窦。另外,筛窦炎的脓性分泌物经中鼻道流入上颌窦内,也是常见原因之一。 3.全身抵抗力减弱,贫血、低蛋白血症、低免疫球蛋白血
发布于 2023-12-07 02:34
0评论
随着环境气候的转变,鼻窦霉菌性(真菌性)鼻窦炎高发,患者常常头痛、脓涕。有时会有鼻塞。由于真菌球常常位于鼻腔鼻窦的深部,一般很难以见到真容。今日我们接诊一例来自浙江的中年女性真菌球型蝶窦炎的患者,用内镜摄像系统完整摄录了经由狭窄隐蔽的蝶窦口发现真菌球,直到清理干净真菌球之后的经典过程,分享给广大朋友。1、镜系统,透过隐匿的,已被稍稍扩大的蝶窦口,发现右侧蝶窦内似有类似棉花团一样的东东,明显不同于
发布于 2023-01-30 05:57
0评论
上颌窦癌综合治疗进展摘要上颌窦癌就诊时大多数已为晚期,常广泛侵犯周围诸多重要器官,包括鼻腔、筛窦、眼眶、颅底骨质等,因此其治愈率很低。许多病人因为局部未控复发而死亡。近10年来由于综合治疗的应用,如手术、放疗、化疗等,且随着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改进,上颌窦癌的治疗有了一定的提高。关键词上颌窦癌, 综合治疗上颌窦癌发病率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2%,由于早期缺乏特异症状及体征,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
发布于 2022-10-23 15:34
0评论
患者:患上颌窦炎30年,1993年在扬中开过刀,右侧上颌窦有一囊肿,当时头昏得厉害,从嘴里做了上颌窦根治术。但鼻涕多,尤其在冬天,前些时候做了CT,双侧筛窦炎、上颌窦炎,不排除右侧霉菌感染。化验、同上同上余医生,您好!我想在6月9日高考后去您那儿,看看我能否在您那儿做鼻内窥镜手术,我不想在本地做,我怎么找到你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余洪猛:带CT门诊就诊患者:余医生,因为我在外地,
发布于 2023-02-04 17:57
0评论
当上颌后牙缺失后,上颌窦的底壁就会下降到缺失牙原来的牙根的位置,此时一旦种植就有可能穿透上颌窦壁,为了植入种植体,经常需要移植一些合成的骨的替代品将其提升到原先的位置,这样可以保证种植体在上颌骨中,这个手术的过程就叫上颌窦提升术。手术方式:1、上颌窦外侧壁开窗提升术:在上颌窦侧壁开窗,直视下将上颌窦底黏膜剥离并向上向内推,在上颌窦底黏膜和上颌窦底之间植入或不植入(提升高度较小)骨移植材料,以增加
发布于 2023-03-27 22:36
0评论
概述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是精神不振,在同侧尖牙窝处,同时也会出现脓涕多,鼻塞的情况,而且常伴有慢性咽炎症状,如痰多、异物感或咽干痛等。感觉真不好受,我以为是上火,就喝了许多凉茶,发现没有用,以为是感冒去吃感冒药,也不见效,很困扰,最后去看医生,他说我是上颌窦感染,现在我跟大家分享我的治疗经验吧: 步骤/方法: 1、 医生说我是急性的,急性的话只要注意!强调休息!而又一种慢性者则要增强体质,
发布于 2024-01-25 12:04
0评论
概述 一般来说,临床上一般认为上颌窦鼻窦炎这种疾病的话它的主要症状是头痛、乏力、鼻塞、头昏、脓性分泌物。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很有可能引发其他方面疾病的并发症,比如头痛、慢性或急性上颌窦炎。所以总的来说,对于这种疾病的话,我们还是要及时就医,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不要有过多的担心跟焦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步骤/方法: 1、 一般来说,对于上颌窦鼻窦炎这种疾病的话,我
发布于 2023-02-25 11:0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