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过去认为其占胶质瘤
2%~12%,占颅内肿瘤的1.3%~3.8%。但近年来随着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常被误认为星形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其在胶质瘤中实际比例约占25%。瘤组织在大脑白质内向各方向呈浸润性生长。常见的生长部位是额叶、颞叶及胼胝体。额叶肿瘤当侵及胼胝体后,可延及对侧大脑半球,形成双侧大脑半球的肿瘤。有的肿瘤延及颞叶或枕叶,也可侵犯大脑皮层。肿瘤发生在第三脑室后壁者,可延及四叠体和松果体区;发生在丘脑者,可延及中脑等脑干结构。本病主要发生于成年人,发病高峰为3O~4O岁。在6~12岁之间有一个小高峰,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根据WHO 2007年分级标准可分为: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 Ⅱ级)、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 Ⅲ级)、少突一星型胶质细胞瘤(oligo-astrocytoma Ⅱ级)和间变少突一星型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oligo-astrocytoma Ⅲ级)。该肿瘤生长缓慢,病情可长达十余年,临床上常表现为癫痫或局部瘫痪。如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则生长迅速,预后不佳。
病理
(一)少突胶质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是从少突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多发生在大脑的浅部,生长缓慢,界限不清,是由富于圆形和具有蜂窝状特征(honeycomb architecture)的细胞所构成的神经胶质瘤。
1、肉眼观 瘤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下的白质内,可如鸭蛋大或男拳大。切面灰色或灰红色,质实,可见有砂粒感。是钙盐沉着的(神经)胶质瘤,在肿瘤的外围部可见钙盐沉着,体积大者可波及灰质,并可有出血及囊性变,但坏死不常见。
2、显微镜下观 肿瘤细胞最突出特征是细胞肿胀。胞浆肿胀及变性为空亮,胞浆突回缩,细胞界限清楚,细胞核位于空亮的胞浆内。瘤细胞呈圆形,胞浆边缘为一薄膜,有时与邻近的细胞相连构成格网状。在金属浸染的切片上,细胞突稀少,胞核不着色而呈透光的小点状。瘤细胞排列较丰富密集,均匀一致,细胞间的距离大体相等,间质稀少;仅有近乎正常或稍有扩张的毛细血管,管壁薄,不增生,胶质纤维稀少。钙化较其他神经胶质瘤多见,成为本瘤诊断的特征之一,钙化常发生在血管内,亦可以在肿瘤的任何区域,甚至可在肿瘤以外的脑组织中。钙化的大小不一,小者仅在显微镜下可见,大者可占瘤体的大部分,其形式多样,或呈不规则的斑块状,或呈同心环状,囊性变比较多见,坏死少见。
免疫组化染色半乳糖苷酶、碳酸苷酶同工酶CD57和MBP(碱性髓鞘蛋白)呈阳性反应。
(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亦称恶性少突细胞胶质细胞瘤或成少突细胞胶质细胞瘤。
1、肉眼观 大体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似,但较其体积大,可见有出血及坏死。
2、显微镜下观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基本形态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同,只是肿瘤生长较活跃,出现间变以及轻度的间质反应。表现为肿瘤细胞数量增多而密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疏松、淡染,核周围空晕虽多半存在,但较狭小而不典型。大细胞性少突胶质细胞也归于此类,其特征是胞浆肥大,嗜酸性,核偏一侧,保持着典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特征。
恶性程度较高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增生更加活跃,细胞间变和间质反应明显,出现多形性细胞及瘤巨细胞,但少突胶质细胞基本结构存在,有时出现Langerhans巨细胞,即所谓“多形性少突胶质细胞瘤”。
分子生物学特征
分子生物学是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较大进展,通常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显示特异性的基因改变,借此可以与其他类型胶质瘤区别。同时对于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判断预后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其中最常见的基因改变是19号染色体长臂(19q)的LOH,其常见缺失区位于19q13.3,其发生率为50%~ 80%。其次是1号染色体短臂(1p)的LOH,发生率为40%~92%。这两种基因可能在少突胶质瘤的肿瘤性转化早期起作用。Ⅲ级少突胶质瘤虽然与Ⅱ级在1p和19q上LOH的几率几乎相同,但在9p和/或1O号染色体LOH的几率却高得多(大约25%)。另外,一些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除1O号染色体LOH外,还可以同时出现7号染色体的LOH,而1p和19q完好无损,这些肿瘤被认为是间变型少突胶质瘤的另一亚群,预后较1p和19qLOH亚群差。Gresner等对22例低级别的少突胶质细胞瘤(WHO分类Ⅱ级)进行研究,发现86%的患者存在lp/19q的LOH,在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WHO分类Ⅲ级)中同样可以看到较高的1p/1 9q缺失率,而这在其他类型胶质瘤,如星形细胞瘤中却是很少见。因此有学者提出可以将这种差异作为诊断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一个依据。OLIG1/2是少突胶质细胞的家族基因。不仅在成熟的细胞中表达也在胚胎神经管的细胞前体中表达.且表达与细胞分化的程度无关。此基因在少突胶质瘤细胞中阳性率为76.9%。而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阳性率为16.7%,在胶质母细胞瘤及正常脑组织中为阴性。因此对少突胶质细胞瘤与其它类型胶质瘤具有鉴别意义。LOH10q/EGFR扩增可作为少突胶质细胞瘤预后不良的标志。
影像学
少枝胶质细胞肿瘤CT特征性表现有5点:(1)条索状或团块状钙化,可达90%以上病例(2)等或稍高密度病灶(3)无或轻度强化(4)肿瘤周围无或轻度水肿(5)好发于大脑的周边部位且可以浸蚀颅骨。钙化原因与血管壁钙质沉着有关。
MR检查肿瘤多数呈混杂长T1长T2信号 特别是T2-Wl在高信号病灶中可见较多条索、团块状低信号区,多为钙化所致,有助于本病诊断。以往胶质细胞瘤如强化明显则认为发生间变或为恶性进展。但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病灶也可以出现点或条索状增强,应予以鉴别。
PET可以通过检测肿瘤葡萄糖、氨基酸代谢率来区分低级别及高级别胶质瘤。低级别少枝胶质细胞肿瘤常表现代谢率减低区,高级别代谢率增高。
临床表现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而有所不同。其中,癫痫为此病的最常见症状,发生率可高达80%。其发生率在神经上皮性肿瘤中居首位并且多数患者表现为首发症状,另外,偏瘫,失语,视力、野障碍及认知、记忆障碍也可见。高颅压症状一般出现较晚。
治疗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肿瘤不能全切者可辅以放射治疗和化疗。手术操作时,对于边界清楚,位于非功能区的肿瘤应予以全切或扩大切除。对浸润广泛,已累及重要结构者,则应在保留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充分减压。位于运动、语言等功能区的肿瘤,应该结合功能脑成像及术中电刺激等电生理监测手段,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同时最大程度保护相关重要功能。对复发的肿瘤,在患者一般情况允许时,应争取再次手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对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相对敏感,因此放疗及化疗均可取得不错疗效,尤其是存在lp/19q的LOH的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总的预后好于星形细胞肿瘤,平均存活期为5.1-7.5年不等,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存活10年以上的患者也常见。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物理成像手段的日新月异,诸如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面世,肿瘤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也一定会达到较大程度改观。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发布于 2022-10-20 02:39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相关文章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虽然现在未能唱“主角”,但通过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激活自身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的优点却不可小觑。目前认为,肿瘤不仅是系统疾病,也是全身性疾病,因此肿瘤治疗除手术和放疗等局部治疗外,通常还必须进行全身治疗。
当然,化疗是目前肿瘤后续全身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却有着很强的毒副作用,使得一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差,所以许多专家把化疗称为一把“双刃剑”。细胞免疫治疗是对抗肿瘤的根本希望。
细胞免
发布于 2023-10-24 19:55
0评论
患者提问:疾病:胶质瘤四级术后复发治疗方案病情描述:林主任,您好。我是病人白××的儿子,想跟您咨询下复发的治疗方案。我爸是2012年4月您给做的手术,胶质瘤四级,之后行常规放化疗。2013年4月开始吃了3个疗程泰道,后因白细胞升不上来停止。之后核磁复查均未显示异常。2014年1月核磁显示有复发迹象,2月底核磁与1月份结果类似,但有增大迹象。3月初做PET-MRI蛋氨酸代谢后,确认复发,靠近脑干。
发布于 2022-10-19 21:24
0评论
DC细胞——“火眼金睛”识肿瘤
DC细胞也叫树突状细胞[1],是1973年被发现存在于我们体内的。在我们可以抗击肿瘤细胞的免疫系统中,DC细胞没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但却能够“认出”肿瘤细胞,即使有些肿瘤细胞经过“乔装打扮”,避开了免疫系统的监控,DC细胞也能将它们识别出来。DC细胞被提取、培养后大量回输入患者体内,相当于增加了大量的哨兵,肿瘤细胞被DC细胞揪出后,会发出信号给具有杀伤能力的
发布于 2023-10-24 20:08
0评论
占颅内肿瘤的----1.3%一----1.8%,在神经上皮性肿瘤中占3%一----12%。男性多于女性,常见于中年人。发病率的高峰为30一40岁。肿瘤绝大多数居于幕上,额叶最多见,其次为顶叶和颞叶。[病理]肿瘤多位于白质内,可见位于皮质者,肿瘤外观灰红色,质软,浸润范围常较广泛,可突入脑室和皮质表面,部分肿瘤可发生囊性变。与脑组织之间界限较清楚,有时可见假包膜。部分肿瘤产生钻液祥变,聚集成胶冻样
发布于 2023-01-23 21:32
0评论
1、新近诊断的高度恶性胶质瘤(包括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胶质瘤),在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范围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的第一步。尽管全部切除是最理想的结果,但是考虑到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部分切除或者立体定向活检也是可行的。2、对于新近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我们建议术后放疗并给以同步及随后的替莫唑胺化疗,而不是全身性的使用亚硝脲类或者卡莫司汀多聚贴片。3、一个多中心,随机的初步的临床试验显示,Novottf这
发布于 2023-03-12 12:26
0评论
肿瘤出现免疫逃逸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肿瘤细胞低表达或不表达MHC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使抗原不能被有效提呈给T细胞以产生特异性的抗瘤效应,造成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导致肿瘤的形成和发展[4]。而DC作为机体内免疫反应的始动子和调节子,在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中极其重要。利用成熟DC负载肿瘤抗原制备出高效DC疫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是能否诱导肿瘤特异性CTLs产生的关健所在[5]。因此,激发有效
发布于 2022-10-02 22:53
0评论
在癌症诊断与治疗中,医生通常依赖侵入性的活组织检查和非侵入性的成像手段来追踪肿瘤的大小、扩增以及对治疗的响应。这种方法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创伤,而且价格昂贵。然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检测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CTCs是从肿瘤病灶脱离并播散到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与其他组织学标
发布于 2023-01-08 09:26
0评论
手术时癌细胞的残留,是治疗方法意义上的“根治切除术”,不能取得“根除肿瘤”疗效的根本原因。术后复发转移的病灶,其“种子”均来源于术中残留的癌细胞。如果不是,那就是新发的第二种肿瘤。为什么会残留癌细胞呢?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手术区域的肉眼残留和镜下残留。所谓肉眼残留,是指凭眼睛就可以判断有残留癌,但没有办法清除。因为癌肿太厉害,侵犯到周围组织、重要脏器或者大血管,又不能一并切除。打个比方,你费尽千
发布于 2023-01-26 08:47
0评论
良性脊索细胞肿瘤(benignnotochordalcelltumor,BNCT)源自脊索细胞残余,最近被认为是与脊索瘤对应的良性病变、且可能是其前驱病变。脊索肿瘤一般发生于存在脊索残余的中轴骨,不过,个别极为罕见的脊索肿瘤也主要发生于软组织及内脏器官。有趣的是,迄今为止源自器官的脊索肿瘤仅见于肺。由于这类肿瘤罕见,因此这一现象的原因仍有待进一步阐明。最近,日本的Takahashi等在Medic
发布于 2023-03-09 19:21
0评论
患者提问:疾病:胶母四级第三次术后的对症(不睡等)问题病情描述:患者女性68。1、2012年11月29日第一次手术(术前左侧下肢麻木感引起),切除肿瘤(4*2.7*1.4),病理报告:胶质母细胞瘤四级。第一次术后(左侧下肢无知觉,但可随右下肢类正常行走),按医院标准疗法,放、化疗(替莫唑安)。2、较好状况维持到2014年4月24日第二次手术(术前因左侧下肢已不能随右下肢正常行走)。第二次术后切除
发布于 2022-10-19 22:0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