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是人类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大约80%的中风患者是缺血性中风,其中约1/3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众所周知,缺血性中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和表现:如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严重者甚至昏迷甚至死亡,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起中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1)由狭窄本身和灌注不足引起的同侧大脑半球的血流减少;2)在狭窄部位诱发血栓后,栓子脱落引起的脑栓塞。
对这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另一种是介入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历史悠久,效果确切,曾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介入技术的完善和成熟,颈动脉支架术已从非主流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式。
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以下优点:创伤小、无损伤;不需要全身麻醉,可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操作简单,技术相对容易掌握。
手术所需的设备: 伞、扩张球囊和支架。这些材料都有多种规格和品牌,各有特点,操作者根据病变的特点和习惯进行选择。
顾名思义,伞状结构,表面有80-120um的小孔,可以通过血液,但在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时拦截血栓放置,导致病变部位的血栓脱落到半球,引起栓塞事件。此外,连接在伞上的导丝是整个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接入点,是所谓的 "生命线"。
球囊是在放置支架之前或之后用于扩张病灶的材料。它的主要目的是撕掉颈动脉狭窄的斑块和纤维成分,以确保支架能充分地成型于管腔内。
一旦球囊到达颈动脉狭窄处,通过体外的压力泵或注射器推送对比剂和水的混合物,球囊就会膨胀。球囊膨胀对颈动脉狭窄处的斑块造成压力,使斑块松动,然后植入的支架重建颈动脉的管腔。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有一些斑块脱落的机会。大部分斑块将被伞状物拦截,但也有可能发生 "泄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保证手术是完全安全的。支架插入后,伞被移除,被拦截的血块与伞一起被移除,手术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