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11-08 08:27

  1.线粒体肌病(mitochondrial myopathy) 主要表现为以四肢近端为主的肌无力伴运动耐受不能。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年多见。肌无力进展非常缓慢,可有缓解复发。患病几十年后患者仍可生活自理。婴儿线粒体肌病有婴儿致死性和良性两种类型。致死性婴儿肌病多发生在出生后1周,表现为肌力、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乳酸中毒和肾功能不全,多于1岁内死亡。良性婴儿肌病表现为婴儿期内肌力、肌张力低下和呼吸困难,1岁以后症状缓解,并逐渐恢复正常。

  最常见的基因异常为mtDNA3250位点上的突变。生化缺陷主要为酶复合体Ⅰ缺乏,也可有复合体Ⅱ、Ⅲ缺乏。肌活检可见大量RRF,血清肌酶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可有高乳酸血症。

  2.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

  是一组以卒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线粒体病,呈母性遗传,80%以上的患者20岁以前发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头痛和(或)呕吐、皮质盲(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头痛表现为偏头痛或偏侧颅面痛,反复性呕吐可伴或不伴偏头痛。皮质盲是本综合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症状,30岁以下枕叶卒中的患者中,14%为 MELAS。局限性癫痫有时是MELAS卒中发作的先兆,为本综合征的特征之一。其他伴随症状有身材矮小、智能低下、肌力减退、感音性耳聋和癫痫发作。

  酶复合体Ⅰ缺乏是MELAS最常见(50%)的生化缺陷,此外还可有复合体Ⅲ和Ⅳ缺乏。80%的MELAS在mtDNA3243位点上有移位突变,有些患者在3271、3252、3260、3291位点上也发现了移位突变。MELAS主要的脑病理改变为大脑和小脑皮质、齿状核呈海绵状变性,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小脑和脑干多灶性坏死。大脑皮质假分层状坏死作为缺氧性脑病的病理特征也可见于MELAS,此外脑弥漫性钙化也很常见。由于在脑血管平滑肌、内皮细胞以及神经元细胞内均可见大量异常线粒体集聚,因此目前还不清楚卒中样发作是由脑血管病变还是神经元功能障碍所致。肌肉活检可见RRF和强琥珀酸脱氢酶反应性血管(strongly SDH-reactive vessel,SSV)。脑CT表现为脑白质尤其是脑皮质下白质内多发性低密度灶,基底核对称性或全脑弥漫性钙化。

  3.伴破碎红纤维的肌阵挛癫痫(myoclonus epilepsy with ragged red fiber,MERRF) 为母性遗传方式。40岁以前均可发病,10岁左右起病多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小脑共济失调、肌阵挛或肌阵挛癫痫。母系亲属可呈现部分表现型,如仅有耳聋或癫痫(包括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和强制阵挛发作)。伴随症状可有身材矮小、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神经性耳聋、视神经萎缩、眼肌麻痹、颈部脂肪瘤、周围神经病、心脏病和糖尿病。

  MERRF的生化缺陷多数为酶复合体Ⅳ缺乏,其次为酶复合体Ⅰ和Ⅳ缺乏。80%的MERRF患者在mtDNA8344 位点上有移位突变。脑病理改变主要累及小脑齿状核、红核、壳核和Luys体。肌肉的主要病理改变为:RRF和SSV,后者反映线粒体在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内聚集。血或脑脊液乳酸水平可升高。颅脑CT可见脑萎缩。

  4.Kearns-Sayre综合征(KSS)及Pearson综合征 KSS多在20岁以前发病,多为散发,除眼外肌瘫痪外伴视网膜色素变性和(或)心脏传导阻滞,还可出现身材矮小、神经性耳聋和小脑性共济失调。 Pearson综合征为一组婴儿非神经系统紊乱症状,包括全血细胞下降,胰外分泌功能紊乱,肝功异常,可有肾功能衰竭,幸存者后期出现KSS表现。此二综合征的遗传基础为mtDNA大量重复。

  5.慢性进行性外眼肌麻痹(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CPEO) 可为家族性或散发性,家族性发病的遗传方式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部分为母性遗传,也可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20岁以前发病者多见。临床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短暂复视,多伴有易疲劳和肢体近端无力。肌活检病理可见大量RRF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OX)缺失。电镜下可见肌膜下大量异常线粒体集聚,线粒体嵴异常和嵴内类晶体样包涵体形成。脑脊液检查可有乳酸增高和蛋白升高。国内学者研究证实mtDNA有杂合缺失,另经DNA 测序证实mtDNA10909位点产生一个新的PvuⅡ酶切位点,且由单个碱基置换,认为是一新的点突变(陈清棠等,1996),采用蛋白A胶体金法 (PGA)标记及免疫电镜观察,发现肌肉组织中与线粒体酶复合体Ⅰ、Ⅱ、Ⅲ及Ⅳ结合的金粒子,其程度减少,提示线粒体内呼吸链中的酶复合体活性降低(宋东林等,1996)。

  6.Leigh病 又称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sub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myelopathy)。为家族性或散发性线粒体脑肌病。部分为母性遗传,部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于出生后6个月~2岁内发病。典型症状为喂食困难,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精神运动性癫痫发作以及脑干损伤所致的眼睑下垂,眼肌麻痹,视力下降和耳聋。临床上见到幼儿出现反复发作的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手足徐动及呕吐症状应考虑此病。本病5%的基因异常与MERRF相同,为mtDNA8344和8993位点突变。脑损害分布和病理特征与 Wernicke脑病非常相似,但比Wernick脑病更广泛,表现为丘脑、基底核、中脑、脑桥、延髓和脊髓双侧对称性海绵状改变伴髓鞘脱失、胶质和血管增生,周围神经可有脱髓鞘性改变。与Wernicke脑病不同的是乳头体很少受累。肌肉活检除电镜下可见线粒体增多外无其他异常。脑CT和MRI常可发现基底核和脑干病变。血和脑脊液乳酸水平几乎均增高。

  7.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 是指青春期或成年起病的急性或亚急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1871年由Leber首次报道。男性好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常为20~30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中央视野缺损。开始为单眼视物不清,数周或数月后双眼均受累,视力损害通常较重,可致全盲。早期可有视盘水肿,萎缩期后视盘变苍白。LHON 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即使严重的中央视野缺损时,瞳孔对光反应仍存在。视力减退多为持续性,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有客观的视力改善,有些甚至是戏剧性的。除了视觉症状外,还可有中枢神经的症状和体征、周围神经病和心脏传导阻滞。

  LHON的主要生化缺陷是复合体Ⅰ缺乏,基因异常为 mtDNA11778位点上的移位突变,此外还有14484和3460点突变的报告。LHON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视神经和节细胞层变性而不伴明显的炎症过程,外侧膝状体的6层均有明显的跨神经元变性(transitional degeneration)。肌肉活检无RRF和SSV以及其他酶组织化学异常。

  8.Wolfram综合征 主要临床表现是青少年发病的糖尿病和耳聋。此病具有发病年龄不定,程度不一,累及多器官和母系遗传特点。遗传基础为mtDNA中tRNA亮氨酸(1eu)基因的3243位点发生A→G碱基置换。此病患者与MELAS综合征的表型突变一致。

线粒体肌病的症状体征相关文章
1.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为常用首选检查之一,临床有肌无力、肌萎缩等肌病表现时肌电图检查尤其重要。多数为肌源性改变,少数病例也可见神经源改变或两者兼有,偶见线粒体脑病患者肌电图正常。一些以脑病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肌电图亦可见到神经源或肌源性改变。此为肌电图在线粒体疾病的特征性所见。各种诱发电位检查,对各种脑病综合征的病变部位也具有辅助诊断作用。脑电图在伴有抽搐、癫痫样发作的线粒体脑病具有重要意义,其中
发布于 2023-11-08 08:47
0评论
对于线粒体疾病,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一般可采用: 1.辅酶Q10,肌内注射或口服。 2.大剂量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可改善症状。 3.能量制剂,如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 4.二氯乙酸钠,12.5~100mg/(kg·d),口服。 5.呼吸链酶复合体Ⅱ+Ⅲ缺陷,可用维生素K3加维生素C治疗。
发布于 2023-11-08 08:40
0评论
线粒体肌病表现多样,可由运动诱发,或者持续存在,运动不耐受很常见,表现为对日常活动也容易疲乏,如爬一层楼梯,休息后可继续活动,但可再次出现疲劳现象。过度易疲劳现象,与肌无力不成比例,肌肉萎缩不明显。用力后患者主诉下肢沉重感,肌肉不适感,但不出现类似糖元累积病的肌肉痉挛,僵硬或者二阵风现象。容易误诊为慢性疲劳综合症或者纤维肌痛。线粒体肌病多数是复合物3的cytochromeb基因突变或者复合物1的
发布于 2022-10-07 18:38
0评论
线粒体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中选择性累及肌肉者又被称为单纯线粒体肌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发展的运动不耐受、肌肉酸痛和肌肉无力等,可以伴有亚临床的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呼吸衰竭相对罕见。目的:我们总结4例以急性的乳酸酸中毒、呼吸衰竭、四肢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肌病,描述其临床演变过程、病理特点、电生理表现和基因诊断信息,并总结临床处理经验。典型案例:4例
发布于 2023-02-26 21:51
0评论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厌食缺锌时味蕾功能减退,味觉敏锐度降低,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含交战消化酶如羧基肽酶A的活力降低,消化能力也减弱。 2,生长发育落后缺锌妨碍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并致纳食减少,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缺锌小儿身高体重常低于正常同龄儿,严重者有侏儒症,国内外报道缺锌小儿补锌后身长体重恢复较快,缺锌可影响小儿智能发育,严重者有精神障碍,补锌皆有效。 3,青春期性发育迟缓如男
发布于 2023-11-04 13:01
0评论
本病起病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50岁多见,部分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史。主要表现如下: 1.症状 (1)充血性心力衰竭:为本病最突出的表现。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心室收缩力下降、顺应性降低和体液潴留导致心排出量不足及(或)心室充盈压过度增高所致。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常见的为进行性乏力或进行性劳动耐力下降、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以及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的表现,病变晚期可同时出现右心衰
发布于 2024-03-24 07:27
0评论
主要症状常见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手中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还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著,直径约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出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发热不久(约1~4
发布于 2024-11-08 14:46
0评论
文献中提到的可能对线粒体病有治疗效果的药物包括辅酶Q10、ATP、维生素C、B1、B2、E、K1、K3、烟酰胺、肌酸、硫辛酸、盐酸精氨酸等[2-9]。所谓鸡尾酒疗法的作用靶点在于线粒体功能异常的最终共同路径,其药物组成和剂量还需要长期临床观察,但最常用的是辅酶Q10,维生素E,C。目前关于辅酶Q10的疗效研究多数基于病例报道或者无对照的病例研究,并且病例数不多,用药时间长短不一,药物剂量30-3
发布于 2022-10-07 18:58
0评论
患者:03年发病(14岁)头痛,呕吐癫痫等症状。04年核磁检查脑左右枕叶有病变。05年肌肉活检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2010年12月北大医院基因检查243点突变。再次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病情反反复复。目前每天口服辅酶q10200mg,硫辛酸200mg。开浦兰500mg(上午)。得理多500mg。精氨酸200mg。复合维生素b二粒。维生素c300mg,服药太多了,能否针灸治疗,谢谢了。魏妍平:根据基因检
发布于 2022-10-07 19:58
0评论
有下列数种。 一、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表现为缓慢进行的眼睑下垂和眼外肌麻痹,症状不波动。 二、Kearns-Sayre综合征 20岁前起病的进行性眼外肌麻痹、视网膜色素变性和心脏阻滞。尚可有身材矮小,共济失调,神经性耳聋和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异常。特点为家族史阴性。 三、线粒体脑病肌病(mitochondrialencephalomyopathies) 病者除有肌无力外,伴发肌阵挛癫痫、共济失调、视神
发布于 2023-11-08 08:3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