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繁殖
1、芽殖(budding)
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在适宜营养和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迅速。在细胞上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形成新的芽体,形成呈簇状的细胞。
芽体的形成过程:在母细胞形成芽体的部位,水解酶的作用使细胞壁变薄。大量新细胞物质——核物质(染色体) 和细胞质等在芽体起始部位上堆积,使芽体逐步长大。当芽体达到最大体积时,它与母细胞相连部位形成了一块隔壁。隔壁的成分是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构成的复合物。最后,母细胞与子细胞分离,母细胞上就留下芽痕(bud scar),子细胞上留下蒂痕(birth scar)。根据母细胞表面芽痕数目,可确定某细胞曾产生过的芽体数,因而也可用于测定该细胞的年龄。
2、裂殖(fission)
酵母菌的裂殖与细菌的相似,进行裂殖的酵母菌种类很少,如裂殖酵母属的Schizosaccharomyces octosporus(八孢裂殖酵母)等。
3、产生无性孢子
掷孢子(ballistospore):掷抱酵母属等少数酵母菌产生,外形呈肾状。形成于卵圆形营养细胞上生出的小梗。孢子成熟后,通过一种特有的喷射机制将孢子射出。因此可用倒置培养皿培养掷孢酵母,射出的掷抱子在皿盖上形成模糊的菌落镜像。
有的酵母如Candida albicans等还能在假菌丝的顶端产生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
有性繁殖
通过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 再通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子核与其附近的原生质一起,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后,就形成了一个子囊孢子,而原有营养细胞就成了子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