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1-26 09:32

  后纵韧带位于推管内,紧贴椎体的后面自第二颈椎延伸骶骨。韧带上宽下窄,在胸椎比颈、腰椎为厚。在椎间盘平面以及椎体的上下缘,韧带同骨紧密接触,在椎体的中间部分,韧带同骨之间有椎体基底静脉丛所分隔。后纵韧带比前纵韧带致密、牢固,通常分为深、浅两层,浅层连续分布3个或4个椎节,深层仅处于相邻两椎体之间。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一个老年性疾病,好发于50~60岁,在60岁以上患者中,发病率可高达20%,在一般成人门诊中,约占1%~3%。后纵韧带骨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的常规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清蛋白、血觉等均在正常范围以内。

  但在这些患者中,12.6%患有糖尿病,而有隐性糖尿病的比例更高,可见葡萄糖代谢与韧带骨化倾向之间有一个比较密切的关系。同时,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在东亚地区以稻谷为主食的民族中,韧带骨化症的发病率特别高。由于韧带骨化症患者常同时伴有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或家族性低磷酸盐性佝偻病,提示钙磷代谢异常可以导致韧带骨化。

  虽然血液化学测定常为正常,但钙摄入量试验显示: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肠腔钙吸收有降低的趋势。创伤因素与该病发病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后纵韧带和椎体后缘静脉丛之间关系紧密,当外伤或椎间盘后突时,静脉易遭创伤作用发生出血,并进入后纵韧带引起钙化、骨化。

  此外,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还有全身性增生的倾向,除合并脊柱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之外,还常伴有前纵韧带、黄韧带骨化。故有人认为,后纵韧带骨化可能是全身性骨质增生和韧带骨化的局部表现。

  病理改变

  后纵韧带骨化在沿着纵轴方向生长的同时,在水平方向也同时扩大,形成椎管内的占位性病变,使椎管容积变小、椎管狭窄,造成脊髓、神经根受压,脊髓被挤压呈月牙形状,并被推向椎管后要由板层骨构成,由椎体后缘至板层骨之间依次为纤维组织、纤维软骨、钙化软骨。骨化灶与硬脊膜粘连,随着压迫程度的增加,硬脊膜变薄甚至消失,有时硬脊膜也发生骨化。由于骨化块不断增大,脊髓受压发生严重变形,神经组织充血水肿,脊髓前角细胞数量减少,形态缩小。脊髓臼质有广泛的脱髓鞘变。

韧带骨化病因学相关文章
颈部脊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的现象。此病不一定都有症状,多见于东亚各国。日本首先报道。多见于颈椎,常与特发性弥散性骨肥厚症、强直性脊椎炎和颈椎病同时出现。病因不明。骨化韧带突向椎管,可产生脊髓损害症状,与脊髓型颈椎病难以区别,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诊断靠侧位X射线检查,可见椎体正后方有片状或条索状韧带骨性致密现象,脊髓造影、CT及磁共振更有帮助。一般脊髓受压症状明显者需要及时解除压迫,脊髓造影骨化
发布于 2024-01-26 09:25
0评论
后纵韧带骨化症从字面上简单理解,就是原来是坚韧的韧带组织病变为坚硬的骨头组织,即为骨化。在亚洲,尤其是日本该病最为常见,且多发于颈椎,是引起颈椎病的致病基础之一。目前对于它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由于后纵韧带骨化组织的出现,脊髓受到了由前向后的直接压迫,导致脊髓前方压缩变形,进而引起运动、感觉神经损伤、坏死。但是该病的发展一般较缓慢,而脊髓对缓慢进展的压迫会产生一定的耐受和适应,故在相当长
发布于 2023-01-10 12:36
0评论
颈椎后纵韧带是位于颈椎椎管内椎体后方的韧带。机体常常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后纵韧带出现异位骨化,压迫颈髓和神经根,从而临床上出现脊髓损伤和神经根刺激症状,称之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起病隐匿,早期由于颈髓在慢性受压过程中逐渐出现适应、代偿,故早期常无脊髓压迫症状,往往等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候影像学表现已经非常严重了,甚至部分患者在轻微外伤后出现颈椎过伸伤甚至发生不可逆转的完全性瘫痪时
发布于 2023-03-01 09:51
0评论
黄韧带骨化是指脊柱间黄韧带内的纤维组织转化为骨性组织的病理生理结果[1].黄韧带骨化在颈椎、胸椎、腰椎均可发生,以胸椎特别是下胸椎(T9~T12)最多见[2-5],好发于40~60岁成年人.黄韧带骨化是胸椎管狭窄一个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6-7].随着黄韧带骨化程度的逐渐加重,黄韧带比邻的椎板、关节突、硬脊膜均可出现增生肥厚及骨化,从不全骨化到完全骨化,最终累及硬脊膜,形成硬脊膜骨化,巨大的骨性
发布于 2022-10-09 10:43
0评论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定义: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殖并骨化所致椎管容积减小出现脊髓、神经受压症状黄种人多见,与遗传代谢、外伤等有关临床表现:同颈椎管狭窄症或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症状轻,无锥体束体征,可行理疗、针灸、解痉止痛,并告知注意防止颈部外伤;症状较重,出现锥体束征则行椎管成形减压术。
发布于 2023-01-10 14:46
0评论
严重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手术经前路整块切除骨化物,硬膜完整,术后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恢复。对于OPLL椎管占位率超过50%一般推荐后路手术,后路手术手术风险相对较小。但对于症状的恢复,显然前路手术直接去除致压物从理论上效果更好,但对于手术技术的要求较高,手术造成硬膜破裂脑脊液漏以及神经症状加重的风险显著增高,应该慎重选择。
发布于 2023-02-19 01:36
0评论
最常见的引起胸椎管狭窄症的病因有三个:黄韧带骨化、胸椎间盘突出和后纵韧带骨化,这三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他少见的病因还有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氟骨症等。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这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症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胸椎管狭窄症的80-85%以上,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病因仍不十分明确,推测可能和应力集中(胸腰段和颈胸段)、退变因素、遗传因素及种族
发布于 2024-01-06 17:13
0评论
这种韧带钙化是有很多种类型的,不同类型的患者可有不同的表现。因此,认识韧带钙化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原因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临床上,颈椎前纵韧带钙化者远比椎节后纵韧带骨化者为多在年龄50岁以上者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约80%可显示这一特征,其中发生在腰椎者约占半数而胸椎椎节的发病率最低。 而且不同类型的患者可能发病原因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其中,除了特发性前纵韧带钙化症的病因不明
发布于 2024-01-26 09:18
0评论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症型胸椎管狭窄症(OLF-TSS)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10年2月采用后路扩大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12例OLF-TSS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0~69岁,平均53岁;病程40天~3年,平均10.4月。平均病程10.44个月。1例合并胸椎间盘突出。结果:7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8月(平均4.71月)。术后3例出现神经功能下降,
发布于 2022-10-09 10:48
0评论
胸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多种病理因素导致胸椎管的管腔变窄,使椎管里面的脊髓或神经受到压迫,继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相较于腰椎管狭窄症,胸椎管狭窄症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引起胸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因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参与构成胸椎管后壁的黄韧带、参与构成胸椎管前壁的后纵韧带发生了肥厚及骨化;二是发生了胸椎间盘突出并且突出部位的纤维环发生了骨化、或者合并存在椎体后缘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椎间
发布于 2022-12-20 02:2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