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 生地黄(干品)、牛蒡子各500克,杉木节、牛膝各150克,丹参60克,大麻仁250克,防风、独活、地骨皮各90克,白4500毫升。
[制法 将前9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6-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凉血活血、祛风除湿。
[主治 脚气肿满、烦疼少力。
[用法 口服。每次食前温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记 引自《普济方》。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
⑴《别录》:“味辛,平。”
⑵《本草拾遗》:“味苦。”
⑶《珍珠囊》:“辛,纯阳。”
⑷《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辛,温。”
⑸《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味辛平。性微寒,无毒。降也,阳也。
⑹《本草经疏》:“味辛苦,气寒,无毒。阳中之阴,升多于降,阳也。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主治功效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润肠通便,热毒咽喉红肿疼痛,兼有热结便秘尤宜。
用于热毒疮肿尚未溃者,常与地丁,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