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豆腐渣
梧州"霉豆腐渣",早年被广州六榕寺等斋菜,被港澳同胞称为"广西猪肝",是在梧州市汉族特色小吃。一般经炒熟、风冷、加菌种发酵、翻箕、上架等10多道工序,历时三天加工而成。成品以切口色白、粘实、爽手、富有弹性、表面霉色均匀呈粉红色为上乘。食法除了烹制酿豆腐渣外,可与瘦肉、花生、萝卜干三丁拌炒,或以丝瓜、节瓜煮汤等,还可炆鱼、炆肉。梧州大东酒家"煎酿豆腐渣"即用此为原料。 梧州市民称"出了系龙洲(即出了市区)豆腐渣就化成了水"可见豆腐渣对温度、水质等的要求之高。梧州豆腐渣只能在梧州可以吃到,出了梧州市区就吃不到梧州豆腐渣了。专门从梧州冰藏此品回去以作为上
梧州豆腐渣的传说
关于梧州豆腐渣的传说很多。相传梧州冰泉井边,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女,他们以卖豆腐为生。由于父亲病卧在床无钱医治,已奄奄一息,女儿又不善经营,时间一久,已无米下锅。一天,女儿百般无奈,将发霉已久的豆腐渣下锅供父果腹。就这样吃了一段时间,父亲的病却不药自愈,在问清楚女儿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他们决定专门做豆腐渣拿出去卖。由于豆腐渣口感甘香,营养丰富,深受大家的
喜欢,父女俩的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又传:1953年,在下关菜市,有一名叫李二妹的女子经营豆类制品生意,由于李二妹生得美丽,所以人们都叫她豆腐西施。她经营的豆腐、豆腐渣、豆腐卜、豆腐砖,制作精细,美味可口,所以很多人都来买她的豆制佳品。豆腐西施逐渐有了名气,许多粤港澳的客人来到梧州一定要指名吃她制作的豆制品,特别是豆腐渣。
豆腐渣又名霉豆腐,以在豆腐渣表面长出粉红色的霉菌为上乘,炒出来之后非常的爽口,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港澳同胞称之为"广西猪肝"。因为豆腐渣有它的生长特定条件,是梧州的独有食品,其他地方不能制作这种食品,离开梧州就吃不到豆腐渣,最为夸张的说法是梧州豆腐渣上出龙墟,下过鸡笼州均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