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滴状硬皮病:
赵x,女,28岁,工人1993年2月25日就诊。患者自述颈、肩部出现黄豆大发硬的小斑点半年。经西安某医院皮肤科做皮肤病理检查,诊断为点滴状硬皮病,遂介绍来我院治疗。检查:颈后部及两侧有五处散在的黄豆大发硬的小斑点,呈象牙色,斑点周围皮肤色素加深,双肩亦各有一处上述斑点。舌质黯红、苔薄白,脉细。证属风湿袭肤,气血凝滞,脉络痹阻。治宜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方选《医宗金鉴》舒肝溃坚汤化裁。处方:夏枯草、红花、姜黄、香附各12g,丹参18g,川芎15g,穿山甲、僵蚕、葛根、桂枝、羌活各9g,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0剂后,皮损已明显变软,皮损区颜色渐趋正常。继以上方调理2月后,皮损基本恢复正常。
2、带状硬皮病:
王x,男,9岁,学生,1989年2月8日就诊。患者自述头额部刀砍疤样皮损,触之发硬3年,曾在兰州某医院确诊为硬皮病。经多处治疗效果不佳。检查:皮损自前额近正中部向头皮延伸,长约6cm,触之发硬,皮损明显凹陷,皮肤萎缩菲薄,头皮受损处头发脱落。
舌黯淡、苔薄白,脉涩。西医诊断为带状硬皮病。证属风湿搏于肌肤,脉络痹阻,痹阻于头。治宜化瘀通络,祛风胜湿。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味。处方:赤芍、桃仁、川芎、黄芪各9g,红花、羌活各6g,生姜1片,老葱1根,大枣2枚,麝香(冲服)0.1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60剂后,皮损明显好转,皮损凹陷处稍有平复,因麝香价贵,遂以白芷9g,石曹蒲6g代替麝香,继服中药5个月后,皮损基本恢复正常。
3、斑片状硬皮病:
孙x,女,32岁,干部,1992年6月5日就诊。l年半前,患者少腹部出现一个直径约3cm的淡红色斑块,稍高出皮面,某医按“炎症”治疗效微,且皮损继续扩大,继而患处皮肤发硬。现症:少腹部有一面积约4.5cm x 6cm的皮肤硬化区,呈暗褐色,表面干燥,触之硬如皮革,皮损区无汗液分泌。皮肤病理检查示:符合硬皮病。舌质淡有瘀斑、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为斑片状硬皮病。证属寒湿搏肤,经络痹阻,瘀滞少腹。治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小茴香6g,干姜、肉桂、延胡索各12g,当归、川芎各15g,没药、穿山甲、赤芍、蒲黄、五灵脂、威灵仙各9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个半月后,皮肤已明显软化,继服上方3个月后,皮肤基本恢复正常。
4、泛发性硬皮病:
周x,女,45岁,教师,1993年8月10日就诊。患者自述肢端及胸背部皮肤发硬2年,曾在西安某医院做皮肤病理检查后诊断为硬皮病。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现症:四肢末端皮肤发硬,无雷诺氏现象,胸腹及腰能部有大面积皮肤硬化区,皮色暗褐,表面平滑干燥,患处无汗液分泌。伴畏寒、肘膝关节轻度疼痛,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为泛发性硬皮病。证属正虚卫外不固,风寒湿邪外侵.搏于肌肤,痹阻经络,血滞为瘀。治宜解肌散寒、化瘀通络。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处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茯苓各9g,黄芪、川芎各15g,桔梗、枳壳、柴胡、炙甘草各6g,当归、丹参、鸡血藤各12g,土鳖、蝉蜕、五加皮、落得打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经服药2个月后,大部分皮肤变软,皮色减退。皮损区微有汗出。继服上方3个月后,皮肤基本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