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伴着夏天溽热的消退,秋天悄然而至。经历了数月的严寒酷暑,人们终于能够感受到凉爽的滋味。然而,医务人员提醒大家,秋季昼夜温差大,气温上下徘徊,很多人不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会感到诸种不适,天朗气清的好时节,往往成为“多事之秋”。
秋季遭遇“烦躁症”
秋天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天气干燥,空气湿度下降。日常忙碌的人们,在紧张的工作节奏的簇拥下,稍一疏忽,就会被“烦躁症”纠缠,变得浮躁、易怒,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身体遇问题
夏季结束后,我国大部分区域的降水量减少,空气湿度下降。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医生称,气温渐低以及气压渐高,人体出汗量会减少,血液的流动速率也会渐渐放缓,但是,人体脉管由于夏天积存的暑热仍带有余势,因此脉络表现为轻虚而微浮。秋季空气干燥,可使气管、喉、肺等呼吸道弹性降低并易产生微小的裂口,纤毛活动减少,使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呼吸道血流减少,从而降低了吸气功能。人体一旦没有调整适应好,就会出现各种病症,而身体上的一系列不舒适感又会增强心理上的烦躁。
心理常浮动
医务人员认为秋季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极易使人精神及情绪上产生波动,表现为乏力、易激动对工作反感、对小事情反应过度等,尤其秋季冷热空气对抗频繁,天气变化迅速的时候,这些症状就会更加明显。有些人本来就性情急躁,秋季里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更是无法控制脾气,仿佛成了一个随时有可能爆炸的火药桶,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如果在秋季心情烦躁难以自控,一些人往往会陷入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的心理状态。焦躁的心理也会反作用于身体,产生多种不适症状,尤其是与各种压力的共同干扰下,秋季失眠就成了很多人的大烦恼。
易患秋季烦躁症的人群
性格为敏感多疑、情绪化较重、好胜心强的人;工作压力比较大的白领、公务员等;孕妇、更年期女性以及老年人等,经历了负面打击,心理消极,没有及时排解的人群;长时间停留在室内,较少参加户外活动的群体。以上人群,在干燥少雨的环境下,极易被“秋季烦躁症”纠缠,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