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标。口服抗糖尿病药物(OHA)由于其服用方便、无创伤、易携带保存等优点,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据统计我国有5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在关注药物降血糖效果的同时,应注意药物导致的副作用,如贫血等。总体来说,OHA发生贫血的几率较低,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服用OHA糖尿病人群,还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可能会引起贫血的药物包括:
1、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或半抗原的机制,使红细胞膜吸附凝集抗体或半抗体,红细胞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双胍类药物
在部分病人,长期应用双胍类药物可影响小肠内维生素B12的吸收,引起VitB12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形成巨幼细胞性贫血。
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引起的贫血多较轻,与二甲双胍合用发生率高于单用或与磺脲类药物合用。现认为贫血属药物引起的体液潴留导致的稀释性贫血。据国外研究报道这种血色素轻度下降的趋势在用药后10-12周左右渐趋稳定,很少患者出现贫血。另外,有动物研究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促使骨髓脂肪聚积,而引起贫血。
4、a糖苷酶抑制剂
国外文献报道曾有使用a糖苷酶抑制剂后出现体重下降,缺铁性贫血的病例,认为可能与阿卡波糖使铁在肠道吸收减少,同时病人过分限制饮食,铁摄入不足及可能伴有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慢性肠炎有关。在其他有关阿卡波糖的动物及人的研究中未发现类似情况。
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急剧增长,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虽然引起贫血的降糖药较少,但是在糖尿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时,仍需引起足够重视,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生活水平下降。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与贫血
发布于 2022-11-24 16:11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与贫血相关文章
二、糖尿病口服疫苗的疗效:
1、可以降低血糖、血脂。
2、纠正代谢途径的紊乱。
3、防治各种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4、改善“三多一少”的症状,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5、治疗脂肪肝(不单指对肝没伤害而且起到改善,唯一的用药)。
注: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在肝细胞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肝会产生脂肪、糖代谢紊乱,人体免疫机能下降,严重者会造成肝硬化的发生,危害生命。
三、糖尿病口服疫苗的治疗机理:
发布于 2023-11-29 22:44
0评论
糖尿病人的烦恼是:天天用药,不仅血糖不能控制,而且并发症也会出现……众所周知,不论什么病归根到底是免疫力不足造成的,糖尿病也是如此。由于糖尿病本身就是胰岛功能受损,因此糖尿病康复的关键和难点就是胰岛保护,糖尿病人胰岛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病情的轻重。然而,目前现有方法实现提高胰岛活力和胰岛素分泌水平的改善有缺陷,然而随着“糖尿病口服疫苗”的问世,用免疫方法康复糖尿病,改变了这一现状。
据“糖尿病口
发布于 2023-11-29 22:37
0评论
概述
糖尿病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疾病,生活中有些患者就患有这种疾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主要是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它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作用障碍而出现的一种疾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一般是全身的器官组织可能会由于长时间的高血糖和代谢紊乱而出现衰竭和障碍。患者经常会产生一些疑惑,比如常见的糖尿病的口服药物有哪些利弊
步骤/方法:
1、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患者一
发布于 2024-06-03 17:05
0评论
口服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的治疗正在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INR在2.0~4.5之间时,脑出血每年的发病率为0.3%~3.7%。安慰剂组每年的发病率为0.1%。INR每升高0.5,出血危险增加1.4。没有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栓塞的发病率较高,每年可达5%~10%,有机械瓣膜的高危患者,两周内栓塞的危险为0.2%~0.4%,危险相对较低。而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早期再出血的危险非常高。没有口服抗凝药物的
发布于 2022-10-20 15:44
0评论
口服降糖药物:药物选择应基于2型糖尿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来考虑。此外,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年龄、体重、重要脏器功能等也是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联合用药时应采用具有机制互补的药物,以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饮食疗法是各种类型糖尿病基础治疗的首要措施。原则: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食物纤维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
发布于 2023-11-29 22:50
0评论
抗凝药是通过作用于人体凝血系统而治疗或预防血栓的药物。它可以用于治疗腿部血栓(称为深静脉血栓或DVT),肺部血栓(肺栓塞或PE),其他动静脉血栓,心律紊乱(心房颤动或房颤)卒中风险增加时,以及机械心脏瓣膜等。几十年来,华法林一直是最常用的抗凝药。近年来,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上市作为华法林的替代品。因此目前需要抗凝的患者有了选择,在选择时应该考虑获益、风险、副作用和便利性。上海德济医院
发布于 2023-03-16 13:46
0评论
1、为什么口服抗血栓药物需要监测?血栓性疾病或血管手术后常常需要抗血栓治疗,华发林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口服抗凝血药物,是维生素K的拮抗剂,口服后通过干扰维生素K倚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只能停留在前体阶段,从而达到抗血栓的目的。但是在人体内止血栓形成又是一种预防出血性疾病的重要生理功能,过度抑制又会导致出血性疾病。因此抗凝血药物的使用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强度,达到既
发布于 2023-03-07 03:11
0评论
我国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占绝大多数,HBeAg(+)和/或HBVDNA高载量及ALT明显升高是发生原发性肝癌显著危险因素,因此抗病毒治疗在乙型肝炎的治疗上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核苷类似物的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等,其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认可,随着在临床上使用经验的不断丰富,其发展趋势如下:1、由序贯治疗演变为联合治疗2、由短疗程演变为长疗程3、更加强调病
发布于 2022-12-10 15:12
0评论
服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很多人担心一个问题是耐药。那么,耐药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耐药呢?耐药是因为病毒的DNA序列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后对之前服用的口服药物疗效显著降低,从而导致病毒反弹,病情复发、加重。在目前的几种核苷类药物中,拉米夫定是不是发生耐药最多的药物?一般服用多久后,可能会发生耐药?拉米夫定的耐药率高,一般一年后就有耐药病例发生。其他几种药物发生耐药的概率有多高?多长时间,会耐药?恩
发布于 2022-12-11 03:47
0评论
在动脉硬化的病灶中,有种蜡样物质的沉积,一般认为,这些蜡样物质是由过氧化脂质与含氨基的化合物所反应生成的物质。动脉硬化的程度与硬化斑中的过氧化程度呈正相关性,因此,蜡样物质即为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的产物。
在动脉硬化的初期,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变性是初期病变的重要因素,低密度脂蛋白是负责向全身各组织输送胆固醇的一种血清脂蛋白。动脉硬化是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变性开始的,其氧化变性步骤如下:
1、正常L
发布于 2024-07-01 16:05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