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属祖国医学中“痹症、腰痛”范畴,常因外伤和内因两方面引起,以青壮年发病较多。本病多发于腰区下部,是脊柱负重及活动量大的部分,常由于劳动或运动不慎、外伤所致,也有部分因椎间盘发育有缺陷,感受风、寒、湿邪气而诱发,或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急性或慢性损伤等外因作用下,导致纤维肌肉组织,周围血管神经发炎、水肿甚则纤维环破裂,髓核膨出或突出,刺激和压迫脊髓神经根,引起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甚者下肢活动受限的一种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愈来愈城市化,人们生活、工作压力愈来愈紧张以及医学诊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益增多。总的来说,由于工作、习惯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上班族”罹患该病。就目前而言,西医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髓核溶解、臭氧治疗、手术治疗等,但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治疗均不可言治愈。所以,如何中运用中医药优势,为广大患者解除疾苦,是我们中医学子值得探讨的地方。下面我就就我所知谈谈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第四十一篇――刺腰痛中就有了对类似本病的记载,而且还给出了详细的分类和治疗方法。如:“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Y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_。”可见,虽然在古代并没有现代的x线等诊断设备的存在。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却一直存在。所以,中医在治疗这一疾病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大体来说,分为针灸治疗,中药治疗,导引治疗三个方面。鉴于篇幅有限,同时我对于针灸和导引的了解不多,所以我想着重对中药治疗这一疾病谈谈我的看法。
中医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多因风、寒、湿外邪或外伤所致。《黄帝内经.痹论篇》言“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就是闭阻不通之意”。《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因此中医药治疗本病,多从风、寒、湿、瘀、虚论治,初期宜活血舒筋,蠲痹通络,常用活血通络一类的方子加减。如小活络丹;病程久者,体质多虚,治宜补养肝肾,宣痹通络,常用滋肾强骨一类的方子加减。如:独活寄生汤。但我个人认为,这样辩证远远不够。因为中医讲究辩证论治,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临床表现来确定正确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如果一上来就一律选用活血通络的方子来治疗,这就叫做辨病论治而失去了中医治疗的本质。必然也不会得到很好的疗效。我认为《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腰痛篇中的歌诀把本病的病因归纳的很完善。它将腰痛分为肾虚、风、寒、湿、痰饮、气滞、血瘀、湿热和闪挫一共九种。这样从而就确定了九中不同的治疗原则。即补肾、祛风、散寒、化湿、豁痰、理气、活血祛瘀、清热化湿和保养锻炼。同时也给出了许多很好的治疗基本方,如:羌活胜湿汤、安肾丸、通气散、苍柏散等。并认为如果患者“面色忽红忽黑,是为心肾交争,难治之证也。”当然临床上的患者很少只是很简单的一个病因,往往都是多种病因混杂在一起,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所以,具体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又需要仔细辩证加以灵活组方。另外,还应该充分发挥中医的综合治疗。除了内服汤剂以外,还应该结合外敷、针灸、推拿等方法。比如,中医的小针刀和正骨在这方面就有着很特别的疗效。再有,对于本病,日常的起居注意和保健锻炼也占有着一定的重要性。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着良好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锻炼,自然也能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毕竟预防大于治疗。这与中医讲的“治未病”的观点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尽管这一疾病目前并没有一种很好的根治的方法。但中医的综合治疗要远远比西医的治疗方法更加安全、有效,同时也更容易令中国人接受。所以应该继续深入研究中医综合治疗过程中的细节。使各种疗法配合的更加默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战胜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