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09-25 00:49

  疾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大三阳)。

  病情描述:女性,30岁;已婚多年,发现HBsAg阳性5年,未当回事。近期准备生育,但肝功能不正常,曾保肝对症治疗已2年余,肝功仍不正常,HBV高。

  治疗期望:公公、婆婆不知道病情在催促要孩子,自己也想要孩子,但目前肝功不正常,不能怀孕;希望进行很好的治疗,能获得病情控制后停药再怀孕。

  检查及用药情况:

  诊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病史:肝功能反复异常2年余,ALT在80左右波动,无明显不适,未引起注意,后在多处求医,服用保肝降酶药,未正规抗病毒治疗,肝功能仍不稳定。因近期准备生育,希望能正规治疗。

  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无抗病毒治疗史;无乙肝家族史。

  检查:病毒学:HBV DNA 8.77×106 copies/mL;血清学:HBsAg(+),HBsAb(-),HBeAg(+),HBeAb(-);生化学:ALT 42.8 U/L,AST 44.1 U/L(服用中成药保肝治疗中,既往ALT最高203 U/L),TBIL正常。

  治疗过程:

  患者很年轻,既往无抗病毒治疗史,基线ALT水平虽不很高(是在服用保肝药的情况下),但反复波动,保肝治疗后肝功能不稳定。HBV DNA不是很高,提示机体免疫反应活跃,患者近期生育的愿望特别强烈,希望通过干扰素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后停药怀孕。因患者经济情况一般,于2008年10月开始用普通干扰素(国产干扰素-2b)5MU 隔日一次治疗。

  治疗1年后HBV DNA下降到6.47×104,之后一直维持在×104 copies/mL,HBeAg仍为阳性,但滴度较低(2.48 s/co)。治疗初期ALT曾升高至309.4 U/L、AST 201.5 U/L,保肝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曾出现皮疹,对症治疗后好转。继续常规干扰素治疗半年(此时已治疗共1年半), HBV DNA未再降, HBeAg在阴性与阳性间反复转换,HBsAg 81.11 IU/L,HBsAb 阴性(2.11 mIU/ml),于2010年5月改用聚乙二醇干扰素-2a 180μg 每周一次继续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500copies/ml),肝功能保持正常;6个月后HBsAg 10.93 IU/L、HBsAb 10.51 mIU/ml;考虑到患者治疗中HBsAg定量持续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继续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2a延长治疗,以提高实现HBsAg清除及血清转换的机会。

  在延长治疗过程中,患者HBsAg继续下降,HBsAb继续升高。治疗至11个月时,HBsAg 0.06 IU/L、hbsab 41.3 mIU/ml,实现了HBsAg的血清学转化,因抗体滴度较低,建议患者继续治疗巩固,半年后HBsAg 0.00 IU/L,HBsAb 428 mIU/ml,停止治疗,随访。

  停药后随访半年,各指标稳定,始终维持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sAg血清学转换状态,HBsAb 最低为322 mIU/ml。建议定期复查,可以生育。

  在治疗初期,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降低,对症治疗后好转;曾出现皮疹,对症治疗后也好转。曾一度转氨酶升高,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影响治疗。

  专家总结:

  有资料显示,对于基线时高ALT、低HBV DNA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2a治疗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甚至临床治愈即HBsAg清除的几率较高,故对此类患者可考虑选用聚乙二醇干扰素-2a治疗。

  对于年轻患者,又面临结婚、生育的患者,通过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如果能获得长期的病毒学应答,或者同时获得e抗原或s抗原的血清学转化,将使患者获得临床治愈,长期获益。

  患者开始用常规干扰素治疗,病毒有明显下降,但未低于检测线,且HBeAg出现波动,在换用聚乙二醇干扰素-2a后,HBV DNA进一步下降达到检测线以下,且HBsAg持续下降,这给我们继续延长治疗的信心。HBsAg定量的改变有助于判断长期疗效,治疗期间HBsAg定量下降比较明显的患者,有望获得更好的疗效,更要积极坚持、听从医嘱治疗。

为什么要为合适的病人延长干扰素治疗?相关文章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临床研究已走过10余年历史,特别是上市及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以来,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为代表的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治疗和疗效取得长足进展,并不断改进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理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把当初的HBVDNA应答,提高到HBeAg血清学转换,再到HBs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并进一步提高到停止治疗后长期的病毒应答、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消失/血清学转换
发布于 2022-09-25 01:25
0评论
干扰素是在病毒刺激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由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巨嗜细胞等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广普抗病毒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病毒的复制与释放余抑制感染细胞的复制两方面。干扰素是目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之一,有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两种,长效干扰素是在普通干扰素的分子上连接聚乙二醇分子,使聚乙二醇分子在干扰素分子外面形成一个分子屏障,降低了干扰素的免疫原性,并使其免受酶的分解,延长了半衰期
发布于 2022-12-10 11:22
0评论
干扰素治疗优势患者实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疾病: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小三阳)病情描述:男性,49岁,1985年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虽然没有症状,但一直担心病情波动。2008年出现肝功波动,肝区不适。非常紧张,担心出现肝硬化、肝癌,思想负担重。治疗期望:希望能够达到病情稳定不进展,最好能够完全治愈,清除乙肝病毒。检查及用药情况:诊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阳性2
发布于 2022-12-11 05:57
0评论
常有患者问:听说有一种长效干扰素,一个星期只要打一针,效果很好,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仔细聊聊“长效干扰素”。用于慢乙肝治疗的干扰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普通干扰素,另外一类就是进口的长效干扰素。普通干扰素在上个世纪就有了,当时是慢乙肝治疗的主要用药。自从2005年以后,才出现了一个干扰素的新品种:聚乙二醇干扰素,也被称为长效干扰素。相比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价格高出不少,大约1000元出头一支。这
发布于 2022-12-10 19:12
0评论
如前所述,干扰素治疗是其他抗病毒治疗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她本质上是一种免疫重建治疗,只有通过激发病人体内抗乙肝免疫的活性才有可能较彻底的清除病毒,因此一旦获得疗效,其HBeAg和HBsAg的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都是最高的,也不易复发,因此如果没有禁忌症干扰素应该是较好的选择,而一旦决定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就要正确对待,在治疗中配合医生,获得较高的疗效,尽量减轻不良反应,提高依从性。1、树立科学的观
发布于 2022-09-25 01:35
0评论
慢乙肝抗病毒药有两类: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这两类药物更具特点,干扰素尤其是长效干扰素的优势在于疗程有限,实现e抗原转换,即大三阳转小三阳,甚至表面抗原清除的机会比较高,因此停药机会大大增加。很多病友了解了干扰素的这一特点后决定接受这种治疗,希望着自己能成为“幸运儿”。不过,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疗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开始灰心丧气,甚至直接放弃干扰素治疗,这未免可惜。干扰素是一
发布于 2023-02-23 18:01
0评论
第一,抗增生作用。这是干扰素能用于治疗多种肿瘤的原因。 第二,抗病毒作用。当我们的机体感染病毒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干扰素。 第三,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是天然免疫的一部分,但干扰素也参与多种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如增强感染的肝细胞表达被T淋巴细胞识别的蛋白质,帮助T细胞识别病毒感染的细胞等。 第四,抗纤维化作用。这是为什么干扰素治疗的病人肝纤维化会明显好转。 第五,干扰素还有抗新血管增生、促进细胞凋亡
发布于 2024-01-21 06:12
0评论
干扰素对乙肝病人来说具有三大作用:(1)抗乙肝病毒,抑制其复制,这是治疗慢性乙肝之根本。(2)调节病人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3)阻止肝纤维化,甚至可逆转肝纤维化,从而延缓和阻止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但是,任何药物都有适应症,干扰素也不例外,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干扰素并非万能,如果疗效欠佳,可从下述几方面考虑,调整用药。 (1)用药时间较短,剂量不足。我们曾作过观察,干扰素应用到3个月时
发布于 2023-10-22 04:33
0评论
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6-12小时达到高峰,但24小时内均能自然消退。若发热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38℃者多喝开水,卧床休息,但若发热较高甚或高烧者,可以给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也可以睡前注射干扰素或者同时
发布于 2024-01-21 06:05
0评论
干扰素用于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已经有20余年的时间了,干扰素主要有四大生物学作用,即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抗肝纤维化作用。干扰素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反应起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同时减轻肝脏炎症及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最终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现在临床所使用的干扰素主要有2种:普通干扰素,隔天注射一次;长效干扰素每周注射一次,基本疗程应该在一年半以上。但停药要根据机体应答的情
发布于 2022-12-07 16:5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