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范围多累及远段结肠,病变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似有增加,重症也迭有报道。
2、溃疡性结肠炎都有哪些症状和表现或者身体有哪些不舒服?
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诱发发作或加重症状。
一、消化系统表现
(一)腹泻 呈糊状便或稀水样便、脓血便。
(二)腹痛 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三)其它症状 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四)体征 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
三、肠外表现 本病可伴有多种肠外表现,包括: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这些肠外表现在结肠炎控制或结肠切除后可以缓解或恢复;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少见的淀粉样变、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Sweet’s Syndrome)等,可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存,但与溃疡性结肠炎本身的病情变化无关。国内报道肠外表现的发生率低于国外。
四、临床分型 按本病的病程、程度、范围及病期进行综合分型。
(一)临床类型 ①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②慢性复发型,临床上最多见,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③慢性持续型,症状持续,间以症状加重的急性发作;④急性暴发型,少见,我国甚少报道,急性起病,病情严重,全身毒血症状明显,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上述各型可相互转化。
(二)病情严重程度 轻型:腹泻每日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速,贫血无或轻,血沉正常;中型:介于轻型与重型之间;重型:腹泻每日6次以上,有明显粘液血便,体温>37.5。C至少持续2天以上,脉博>90次/min,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mm/h。
(三)病变范围 可分为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结肠脾曲以下)、广泛性或全结肠炎(病变扩展至结肠脾曲以上或全结肠)。病变并非从直肠连续扩展而呈区域性分布者称区域性结肠炎,罕见。
(四)病情分期 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并发症:
一、中毒性巨结肠(toxic megacolon) 多发生在暴发型或重症病人,国外报道发生率在重症患者中约有5%。此时结肠病变广泛而严重,累及肌层与肠肌神经丛,肠壁张力减退,结肠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与气体大量积集,引起急性结肠扩张,一般以横结肠为最严重。常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鸦片制剂而诱发。临床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有脱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X线腹部平片可见结肠扩大,结肠袋形消失。本并发症预后很差,易引起急性肠穿孔。
二、直肠结肠癌变 多见于全结肠炎、幼年起病而病程漫长者。国外有报道起病20年和30年后癌变率分别为7.2%和16.5%。
三、其它并发症 肠大出血在本病发生率约3%。肠穿孔多与中毒性巨结肠有关。其它如肠梗阻、肛门直肠周围病变少见,发生率远低于克罗恩病。
3、哪些因素可以引起溃疡性结肠炎?
目前认为本病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尚不明确;
IBD不仅是多基因病,而且也是遗传异质性疾病(不同人由不同基因引起),患者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由于遗传易感而发病。微生物在IBD发病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但至今尚未找到某一特异微生物病原与IBD有恒定关系。新的研究提示,IBD可能存在对正常菌丛的免疫耐受缺失。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在IBD肠道炎症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
4、为什么会发生溃疡性结肠炎?
目前认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丛(或者目前尚未明确的特异性微生物)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可能由于抗原的持续刺激或(及)免疫调节紊乱,这种免疫炎症反应表现为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一般认为UC和CD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亚类,组织损伤的基本病理过程相似,但可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发病的具体环节不同,最终导致组织损害的表现不同。
5、如何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者,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肠炎及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基础上,具有结肠镜检查重要改变(①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质脆、出血,可附有脓性分泌物;②病变明显处见弥漫性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③慢性病变见假息肉及桥状粘膜,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中至少1项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所见可以诊断本病(没条件进行结肠镜检查,而X线钡剂灌肠检查具有X线征象(①粘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②多发性浅溃疡,表现为管壁边缘毛糙呈毛刺状或锯齿状以及见小龛影,亦可有炎症息肉而表现为多个小的圆或卵圆形充盈缺损;③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可呈铅管状)中至少1项,也可以诊断本病,但不够可靠)。如果: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检查表现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所见(或典型X线钡剂灌肠检查表现)者也可诊断本病;有典型临床表现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典型改变,应列为“疑诊”随访。应强调,本病并无特异性改变,各种病因均可引起类似的肠道炎症改变,故只有在认真排除各种可能有关病因后才能作出本病诊断。
6、溃疡性结肠炎和哪些疾病易混淆或者说和哪些疾病需要鉴别?
溃疡性结肠炎还需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
一、慢性细菌性痢疾 常有急性菌痢病史,粪便检查可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检查时取粘液脓性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较高,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二、阿米巴肠炎 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也可累及左侧结肠,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潜行,溃疡间的粘膜多属正常。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通过结肠镜取溃疡渗出物作镜检更易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三、血吸虫病 有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肿大,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查在急性期可见粘膜黄褐色颗粒,活检粘膜压片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血吸虫卵。
四、克罗恩病 腹泻一般无肉眼血便,结肠镜及X线检查病变主要在回肠末段和邻近结肠且呈非连续性、非弥漫性分布并有其特征改变,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一般不难。但要注意,克罗恩病有时可表现为病变单纯累及结肠,此时鉴别诊断十分重要,鉴别要点见下表:
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克罗恩病的鉴别
项目
结肠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症状
有腹泻但脓血便少见
脓血便多见
病变分布
呈节段性
病变连续
直肠受累
少见
绝大多数受累
末段回肠受累
多见
少见
肠腔狭窄
多见、偏心性
少见,中心性
瘘管形成
多见
罕见
内镜表现
纵行或匐行溃疡, 伴周围粘膜正常或鹅卵石样改变
溃疡浅, 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 脆性增加
活检特征
裂隙状溃疡、上皮样肉芽肿等、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局部炎症
固有膜全层弥漫性炎症、隐窝脓肿、隐窝结构明显异常、杯状细胞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