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卒中每年影响近1500万人,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因此,卒中的介入治疗,将对世界卫生状况产生巨大影响。
近几年,卒中介入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不同的结果。2013年,NEJM杂志上发表了几项大型试验的研究结果。遗憾的是,3项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的血管再通试验,及2项经皮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预防栓塞性卒中试验,均未能得到优于现有药物治疗的疗效。相反的,Lancet
Neuro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神经保护试验,却打破了传统上认为的其对人类脑卒中无益的理论---提供了疗效证据,从而对神经保护和血管内治疗的发展前景
提供有益的影响。
IMS III 期试验和SYNTHESIS Expansion试验均表明一旦阻塞动脉的再通较迟,则无效
动脉再通是改善AIS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静脉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一种广泛认可的再灌注治疗方式。但是在卒中发作6小时内,
t-PA再通效率仅有40%-50%。如果闭塞发生在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近端,则再通效率更低。相比之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高再通率可能有助于改善临床
上AIS患者预后。
IMS III期试验纳入了656例病人,旨在比较卒中发作3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内介入治疗与单独标准静脉注射t-PA溶栓的疗效。该试验的主要结局是:治疗
90天后改良版Rankin量表得分(mRS)≤2,即功能上独立。该研究最初计划招募900名患者,但因其未能取得预期的临床收益而提前停止。尽管血管
内介入治疗有更高的再通效率。但是656名患者的预后,在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单独静脉t-PA治疗两组内是相似的。研究者认为导致试验阴性结局的原因可
能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间过晚。
SYNTHESIS
Expansion试验中,纳入362名患者,在发病4.5小时内,随机的通过血管内介入或静脉t-PA进行治疗。主要结局事件为:3个月随访时mRS分
值在0-1之间(无临床显著残疾)。血管内介入治疗组,在卒中发病至开始治疗的中位时间是3.75小时,而静脉t-PA治疗组相应的中位时间为2.75小
时。遗憾的是,最终结果表明血管内介入治疗并不优于静脉t-PA标准治疗。
尽管理论上,血管再通有助于AIS的预后,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得到更高的再通率。但是上述的,发表在2013年NEJM杂志上的两项试验结果显示,血管
内介入治疗有效的前提是在可挽救的脑组织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如果血管内介入治疗时间较迟,则尽管其再通效率很高,也无法取得预期疗效。
IMS III 期试验和SYNTHESIS Expansion试验均提示急性卒中关键的治疗窗口期为3小时
现有的关于t-PA
溶栓试验表明,在卒中发作3小时内溶栓效果最好。近期在多脑回灵长类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相同结论。这就暗示卒中治疗的关键靶点:缺血半暗带,在3小时内
迅速收缩,致使受损组织在超过该时间段后无法挽救。另一项MR
RESCUE试验,研究了有缺血半暗带患者能否获益于取栓治疗。该试验将卒中发作8小时内的患者,随机分配到血管内取栓组和内科标准治疗组。并根据成像显
示的半暗带情况进行分层:有利半暗带组(大量可挽救组织及小梗死中心)和非半暗带组(大梗死中心以及无半暗带或半暗带很小)。最终预后结果,根据3个月的
mRS得分进行评价。遗憾的是,在半暗带组及非半暗带组的卒中病人,取栓术未取得优于标准内科治疗的结果。因此,尽管半暗带是卒中治疗的重要靶点,但它不
能同取栓术的选择标准相混淆。
2013年NEJM同一时间上发表的这三项研究结果,使人们重新审视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卒中的方法。至少这些结果有利于未来试验的成功。通过使用新设备而提高血管再通效率,优化工作流程缩短症状出现到再灌注的时间间隔,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将以更可靠的方式来验证。
RESPECT和PC试验未能解决经皮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能否预防隐源性卒中复发的争论
成年人中近25%会发生卵圆孔未必(PFO),但在隐源性卒中的病人中PFO发生率达50%之多。许多伴PFO的卒中患者都会通过经皮卵圆孔未闭
(PFO)封堵术,阻止卒中进一步进展。在2013年,2项期待已久的研究,对实施PFO封堵术及标准化药物治疗程序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RESPECT试验和 PC试验均为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伴卵圆孔未闭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将他们随机分配到实施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组或使用药物治疗组。研究终止点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卒中,TIA或外围栓塞。
两项研究均遵循纳入909名患者的CLOSURE
I试验,而该试验的结果显示,在对卒中或TIA预防中,经皮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未优于药物治疗。PC试验(纳入414名患者),显示同药物治疗相
比,实施PFO封堵术并不能降低复发性栓塞事件。而RESPECT实验中 (纳入980
患者),在最终目的治疗分析中,经皮PFO封堵术也没有明显益处。但通过治疗方案及治疗完成分析结果显示,PFO封堵术在预防复发性卒中方面优于单纯药物
治疗。
总之,这三项同样发表于NEJM杂志上的试验成果,均无法证明在隐源性卒中伴PFO患者中,实施经皮PFO封堵术的益处。
ENACT试验首次证明了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时,使用神经保护剂的可行性
AIS的神经保护试验是一项旨在加强脑组织抗缺血能力及改善临床预后的治疗研究。近半个世纪的神经保护研究一直没能将近1000项实验结果用于临床,但是
2012年Lancet Neurol
杂志上发表的ENACT试验成果可能提供了有益信息。该试验探索PSD59抑制剂NA-1(也称为TatNR2B9c)的使用,能否降低进行血管内修复的
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缺血性脑损伤程度。此类人群有较高的小的、操作性缺血性卒中诱发率。ENACT为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共纳入185名受试
者,在血管内操作结束时静脉注射单次NA-1或生理盐水(对照)。结果表明,接受NA-1的患者,通过MRI成像显示卒中梗塞显著减少。在动脉瘤破裂的患
者中,NA-1能减少卒中数量和栓塞体积,并能改善30天的神经系统预后。该试验首次提供了缺血性患者进行神经保护的可行性及可衡量性的证据。
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发人深省,提示关于卒中预防方法一定要符合科学严谨性,尽管许多方法已经在常规治疗中被直观的接受。不过,上述所讨论的每项进步都将有益于接下来研究卒中的试验,并最终改善卒中患者预后。
脑卒中治疗的主要进展回顾
发布于 2022-09-25 04:20
脑卒中治疗的主要进展回顾相关文章
脑梗塞与脑出血的症状与征兆会因脑病变的部位而异,最常见的有偏侧肢体或单肢的运动障碍(肢体无力)及感觉障碍(麻木、感觉迟钝等),语音障碍(口齿不清),失语(说不出话、不知所云或无法理解语意等),平衡障碍、躯干不协调,视物不清或复视,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等。从起病后症状发展过程来看,动脉粥样化血栓性梗塞的症状一般不会立刻完全出现,而是多半会一点一点阶段性地恶化;心源性脑栓塞则是会数秒钟内引发严重的半
发布于 2022-10-19 16:19
0评论
对于进展型卒中,是一个永远讨论不完的话题。过去曾有专家说,进展型卒中嘛,要做好分型、分期、分层,做好病因学诊断,再做针对性处理,可是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但仍确实有一部分患者持续加重。上述患者通过MRA可见已经明确左侧颈动脉闭塞,通过前交通动脉代偿左侧大脑中动脉血供,梗塞灶明确存在。在去除患者其它一般状况不良等不利因素后,现在要讨论的是为什么患者逐渐进展、逐渐加重?实际上就是讨论为什么患者病灶周围
发布于 2022-12-26 19:50
0评论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卒中治疗方法。以前,对卒中只能进行保守治疗,防止梗死灶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寻找能够将卒中损伤降低到最小的有效药物,人们做了非常大量的努力和研究。现在,已经能够通过药物治疗来缩小梗死灶或保护脑细胞不受缺血的损害了。卒中的急诊治疗血栓性卒中或栓子性卒中在开始的几小时内就能够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因此,研究者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开发那些可以溶解血凝块的药物(溶栓剂)和那些
发布于 2022-10-20 15:49
0评论
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的范围内。
3、心脏方面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等。尤其是防止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子脱落所造成的脑血栓。
4、血脂代谢混乱。极低浓度的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的
发布于 2024-04-16 00:48
0评论
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癌(简称胰腺癌)是一种致死性极高的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为1/0.95)。2011年最新全球肿瘤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预计2011年将有26.6万例患者死于胰腺癌。胰腺癌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胰腺癌的研究领域,使相关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回顾2011年胰腺癌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胰腺癌诊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些许思路。转化性研究:随着生
发布于 2022-10-02 18:43
0评论
1、何为二级预防?和其他疾病一样,卒中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的措施是寻找和去除危险因素,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指有过一次急性卒中事件(包括TIA、脑梗死等),防止再次发生卒中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重视二级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减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再发卒中的唯一有效方法。2、二级预防有何必要?我国是卒中大国,卒中患病率居全球第二,卒中患者的复发率位居全球第一。在我国
发布于 2023-01-08 04:11
0评论
脑卒中的预兆征象当出现下列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时,你应该高度警惕是否发生了卒中。每个人,特别是那些有高度卒中危险性的人群,应该熟知下列征象。突然发生的脸、胳膊或腿的无力、麻木或瘫痪(特别是症状出现在身体的一侧时)突然不能说话(或讲话模糊不清、没有逻辑)或不能理解别人讲的话突然发生的一侧眼镜的失明或视力下降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突然发生的无法解释的眩晕、失去平衡或运动不协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发布于 2022-10-20 15:54
0评论
1、短时间内出现头痛,呕吐,偏身无力或/和麻木,口角歪斜,讲话不清,嗜睡,烦躁,甚至不省人事,这在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中是比较严重的。
2、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还表现在发病初期多有血压升高,心率快,呼吸急促,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偶见视乳头水肿。
4、多数出血性脑中风病人脑膜刺激呈阳性。
5、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出血量大或出血靠近丘脑者常有高
发布于 2024-04-16 00:55
0评论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或结构损害的脑血管疾病都可以称为脑卒中。脑卒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脑栓塞则是由于血栓脱落或
发布于 2022-12-25 23:05
0评论
众所周知,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在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中显示,卒中(136.64/10万)已超过恶性肿瘤(135.88/10万)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目前我国卒中发病率120-180/10万,患病率400-700/10万,每年新发病例>200万,每年死亡病例>150万,幸存者600-700万,且2/3存在
发布于 2023-01-25 04:1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