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09-25 06:10

  经典的运动神经元病有4个类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症。其中ALS是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其病理基础为脑干运动神经核及脊髓前角神经细胞、皮质脊髓束或皮质脑干束进行性变性,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症状,如进行加重的肌肉萎缩、无力、痉挛,病理征阳性,无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目前仍沿用1994年西班牙会议确定的ALS诊断标准:①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体征,在延髓、颈髓、胸髓、腰髓中至少要有三个部位的肌肉无力、萎缩及肌束震颤,包括临床无症状但肌电图异常的部位;②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腱反射活跃或亢进或阵挛、假性球麻痹、Hoffmann征及Babinski征阳等;③进行性病程;④除外神经系统其他进行性疾病。
  现在已将ALS与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等归为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但是ALS发展速度和性质通常更为迅速和严重,并多于出现症状3~5年后因呼吸困难、吞咽障碍而死亡。遗憾的是,ALS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传统的观点认为,ALS患者的认知功能保持正常,但是这一观念因1981年Hudson发表的一篇报道而发生了改变,该篇文章为一篇综述,其核心内容是:无论散发性还是家族性ALS,其额叶、额颞叶皮皮都存在神经元丢失和海绵样变性的病理改变,以皮质的第1~3层最突出。以上病理改变也可见于AD和额颞痴呆(FTD),特别是后者,但并非AD的特征性表现。AD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语言障碍、视空
  间障碍、计算力障碍、失认失用、判断抽象功能损害、行为和精神障碍。FTD则以行为和人格改变最为突出,并贯穿病程始终。自Hudson发表该文后, ALS的认知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以及神经病理学的发展,人们发现ALS患者中存在额颞功能障碍或额颞综合征者不在少数,约占50%以上,但真正达到FTD诊断标准的仅5%左右。额颞功能障碍分为3种临床综合征:①额叶变异型FTD(fvFTD);②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pNFA);③语义性痴呆(SD)。
  ALS额颞功能损害临床亚型:
  a.单纯ALS;
  b.ALS伴认知损害(ALSci,指至少一个认知功能领域受损,但未达到Neary等的诊断标准);
  c.ALS伴行为损害(ALSbi);
  d.ALS伴FTD(达到Neary等的诊断标准);
  e.伴ALS样病理的FTD(临床表现为FTD,同时病理上存在ALS样改变但生前却无相应症状);
  f.ALS伴痴呆(指伴AD或血管性痴呆的ALS)。
  ALS认知功能损害表现:
  ALS认知损害通常十分隐匿,需要通过详细的神经心理学测试才能确定。最常见的损害为执行计划受损、注意力损害、语言流畅性及非语言流畅性受损等。语言流畅性损害,不管是书写或讲话都很突出,并且是最早出现的障碍。
  语言流畅性检查是患者执行功能受损公认的早期敏感指标分为①语音流畅性;②语义流畅性检查。
  ALS行为损害的特点:
  以脱抑制现象最常见。有很多病理性行为,临床上呈现情绪迟钝、情感淡漠、对自己患病状况漠不关心、社交活动中有脱抑制现象、对感觉刺激反应过度、暴食以及行为刻板等。
  ALS认知与行为损害的诊断: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对额颞功能异常的筛查敏感性比较低,意义不大。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rontal Assessment Battery,FAB)--对额叶功能障碍较敏感,与额叶代谢程度明显相关,且FAB操作简单、迅速,但目前尚无明确的界值用于临床诊断。言语流畅性检查--相对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可分为语音流畅性及语义流畅性检查,其中语音流畅性检查对额叶损伤较敏感,尤其是左侧额叶受损者。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用以测查概念形成、思维灵活性、持续反应(对于额叶损害敏感但不特异)。Stroop色词试验主要检验抑制控制能力。总之,对于早期ALS认知损害患者应尽量选择对眶额叶较敏感的测试方法。ALS行为损害的评估常用额叶行为量表(FBI)、神经精神量表(NPI)、额叶系统行为评分(FrSBe)等。
  ALS认知与行为损害的鉴别诊断:
  ALS认知行为损害应与药物、抑郁以及各种低通气综合征所致的CO2潴留引起的假性痴呆相鉴别。
  附:
  一、额叶变异型FTD临床表现:
  隐袭起病,早期出现社交行为及人格改变,感情迟钝,缺乏洞察力,但记忆及视空间功能相对保留;行为改变是FTD最显著的特征,包括刻板―作息时间刻板、思维程序单一、说话不许他人打断等。异常运动―反复摸衣角、被子、咂嘴、不宁腿、重复收敛、尾随等。人格改变―暴躁、好斗、自私。口欲亢进―贪食、喜甜食、吞食肥皂。脱抑制―高歌、随地大小便、随意谈论隐私等。利用行为―反复开关电视、门窗、用桌上的剪刀剪东西等。
  二、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
  是一组以语言功能进行性丧失为突出特点的综合症候群。隐袭起病,多见于老年男性,命名性失语、语言(语法/词语)理解困难。
  Mesulam诊断标准
  ①自然谈话或者通过正式的语言心理学检查发现找词困难,物体命名或词语理解方面的隐袭和进行性损害。
  ②发现病情后2年内患者所有的日常生活受限均局限于语言损伤方面。
  ③病前语言功能完整。
  ④在疾病开始的2年里,不出现淡漠、脱抑制、近事遗忘、视空间损害、视觉再认缺陷或感觉运动功能异常。
  ⑤疾病开始的2年里可以出现观念运动性失用和计算不能。
  ⑥疾病开始的2年后,其他神经系统功能可以出现受损,但语言障碍进展依然是最显著的,并且贯穿于整个病程中
  ⑦缺少中风、肿瘤的特异性病因。
  三、语义性痴呆
  以进行性加重的语义记忆和理解障碍为特征性表现。记忆:近记忆相对保留,远记忆损害。语言:命名不能,词语理解受损。面容辨认:对公众面孔的辨认困难最大。物体辨认:早期不明显,逐渐出现。行为的改变:自我为中心、刻板。
  语义性痴呆诊断标准(1998):
  1、临床特征描述:语义(对词义的理解和物体的辨别)障碍是最早、最突出的症状,而且贯穿于疾病的全程。其他认知功能包括记忆不受损或相对保留。
  2、核心诊断特征:(1)隐袭起病,逐渐进展(2)语言障碍,具有以下特征:自发语言为流利性,言语空洞,持续进展;对字义的记忆丢失,表现为命名和理解障碍;语义性错语。或/和(3)感知觉障碍:面部失认  对熟人面部的认识和辨别障碍;联合失认  对物体的辨别障碍。(4)知觉匹配和图画再生能力保留(5)单个字词的复述能力保留(6)朗读和常用字的听写能力相对保留
  3、支持性诊断症状:(1)讲话和语言:强迫语言;使用特异词汇;无语音性错语;可朗读但不理解朗读的内容;计算正常。(2)行为障碍:缺乏同情心;兴趣狭窄,偏见;吝啬。(3)躯体症状:无或在病程晚期出现原始反射,运动不能、强直和震颤。
  4、实验室检查(1)神经心理:显著的语义缺失,不能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能命名或识别物体和面孔;语音和语法正常,感知觉的加工正常。(2)脑电图:正常(3)脑影像学(结构或功能):显著的前颞叶异常(对称或不对称)。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文章
我国一般将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运动神经元病混用,通常分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进行性球麻痹(PBP),进行性性肌萎缩(PMA)和原发性侧索硬化(PLP)等四类临床亚型。但研究证明有些患者的表现符合ALS的临床诊断标准,但用这四个亚型难以概括。近年研究按世界神经病学联合会埃斯科里亚尔(ElEscorial)诊断ALS,主要将ALS分八个临床表型,这些类型在发病年龄,延迟诊断的时间,合并额颞叶痴呆的比
发布于 2022-10-07 13:13
0评论
Awaji-shima肌萎缩侧索硬化共识标准对临床分类的建议(deCarvalhoetal.2008)A.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需具备以下特征:1、临床、电生理或神经病理检查证实存在下运动神经元变性;2、临床检查证实存在上运动神经元变性;3、病史或检查证实症状或体征进展加重,可以局限于单个部位,或从一个部位扩展至其他部位。B.除外以下情况:1、电生理或病理检查发现存在可引起上或下运动神经元变性的其他
发布于 2022-11-28 03:11
0评论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口水多怎么办---从男人看见美女会流口水说起看到美女或美食“垂涎欲滴”的情况大家一定见过,甚至有过,那么这种情况是如何出现的呢?本文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为大家解答。一、口水是怎么来的口水,医学上叫唾液。人体有多个唾液腺,小唾液腺分布口腔各部黏膜中,有唇,颊,舌,腭四种腺体,大唾液腺有腮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是主要的唾液分泌器官,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
发布于 2022-10-07 12:58
0评论
1、进行性肌萎缩症主要病理表现脊髓前角细胞发生变性临床上首先出现双手小肌肉萎缩症状以后累及前臂及肩脚部伴有肌束颤动肌无力及瞻反射减低锥体束征阴性等下位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特征 2、肌萎缩侧索硬化病变侵及脊髓前角及皮质脊髓束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损表现出现肌肉萎缩症状,肌束颤动路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3、进行性延髓麻痹(球麻痹)发病年龄较晚病变侵及脑桥与延髓运动神经核表现:构音不清饮水发呛咽下困难咀嚼
发布于 2023-01-01 22:53
0评论
急性或亚急性肌萎缩 一般为神经原性萎缩,其发生的速度与神经损害的速度和程度有关。神经受损及中断的越急、越严重,则肌萎缩发生的越快、越明显。急性起病时肌萎缩发生于瘫痪之后,临床以瘫痪的表现为主,如脊髓灰质炎、周围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症、酒精中毒等。神经痛性肌萎缩早期表现为肩胛附近的剧烈疼痛,继之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现肌张力降低、瘫痪及肌肉萎缩,在某些肌群中可出现单一的萎缩,呈镶嵌式。 二、进行性四肢远
发布于 2023-12-11 02:43
0评论
1、急性或亚急性肌萎缩:一般为神经原性萎缩,其发生的速度与神经损害的速度和程度有关。神经受损及中断的越急、越严重,则肌萎缩发生的越快、越明显。急性起病时肌萎缩发生于瘫痪之后,临床以瘫痪的表现为主,如脊髓灰质炎、周围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酒精中毒等。神经痛性肌萎缩早期表现为肩胛附近的剧烈疼痛,继之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现肌张力降低、瘫痪及肌肉萎缩,在某些肌群中可出现单一的萎缩,呈镶嵌式。 2、进行性
发布于 2023-11-27 22:55
0评论
身边,我们常常发现有孩子甚至成人吐字不清、说话费力,跟人交流起来非常困难,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夹舌头、大舌头,很多家长以为是天生的或者是家庭教育引起,或者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这种说法不仅片面、主观而且在某一程度上存在着误区。那么什么是构音障碍呢?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指因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造成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瘫痪,或肌张力异常和运动不协调等而出现的发声、发音、共鸣、韵律、吐字
发布于 2023-03-15 21:46
0评论
下肢无力的鉴别诊断: 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以痉挛性四肢瘫为主,无感觉障碍,且常侵犯延髓而出现下组颅神经症状。 2、多发性硬化:常同时出现脑和脊髓的症状,膀胱功能障碍多发生于肢体运动障碍之前。 3、下肢中枢性瘫痪:下肢中枢性瘫痪是先天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脑积水严重,进展较快时,亦可出现,其症状为反复呕吐。脑退行性变,脑发育障碍,四肢中枢性瘫痪,尤以下肢为重。 4、下肢肿胀和乏力:下肢肿胀和乏力是
发布于 2023-02-13 04:25
0评论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人群中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严重影响运动功能,对认知功能的损伤也很突出,严重者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且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可能如下。 有学者指出在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显着痴呆症状以前,患者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轻微的认知功能障碍最为常见。经研究发现,痴呆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升高而增加。早期患者出现语言能力下降,表现为词汇记忆缺
发布于 2023-02-07 07:55
0评论
1、青年一侧性上肢肌萎缩症发病于十四到二十四岁,男性常见,起病隐袭,表现为前臂中点以下变细,大、小鱼际和骨问肌萎缩明显,常为单侧,萎缩界限鲜明,无感觉障碍,但植物神经障碍比较明显。肌肉萎缩进行至1-3年内自行停止。 2、早期肌肉萎缩症状可以不明显,肌力和肌张力变化不大,上肢肌肉萎缩往往先在大鱼际肌的挠侧缘出现。 3、活动不灵,双足无力,麻木这些也都是肌肉萎缩患者发病初期的症状,腓骨肌开始萎缩,后
发布于 2024-06-20 08:2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