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20 02:59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创立“认知神经科学”,并开始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21世纪将成为“脑的世纪”,探讨认知与脑的关系(心-脑关系)已成为科学的热点,各种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脑认知提供有力手段。
  脑恶性胶质瘤行扩大切除,可以延长患者的存活期,在神经肿瘤学家已经达成共识,然而术后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评价脑胶质瘤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我们神经外科医生,对大脑的认识还很有限,大多局限于解剖认识范围内。20世纪初德国神经解剖学家Korbinian Brodmann应用组织染色描述了52个不同脑区特点,即为经典的Brodmann分区(见下图),随后,很多解剖学家投入此项工作,并予精确细化,支持不同脑区代表不同功能的定位观点,在现代神经科学上称为局部定位主义。Brodmann脑52分区法,还是目前我们临床工作中主要参照的脑功能分区法,指导我们临床工作。
  Brodmann脑52分区法示意图
  在临床工作中,Brodmann脑52分区法解剖位置直观,比如我们很好找到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等,但是,对于人类的思维、记忆等“高级皮层功能”目前还很难进行定位。神经科学家Hughlings指出,当某个部位的损伤可能产生特定症状时,并不是意味着这个损伤部位只具有那一种功能,一种损伤可能也会影响脑的其它结构,因为受损的部位可能有与其它脑区相连的神经元。Hughlings这一观点在现代神经科学上称为整体论。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ephen对局部定位主义与整体论者之间的争论做了全面的总结:“早期定位主义这的错误在于试图将行为和知觉定位在大脑皮层的单一部分。任何特定的行为和知觉都是有多个脑区支持的,定位在大脑的多个部分。因此,解决这场争论的关键是认识到诸如知觉、记忆、推理、运动等复杂功能都是由在脑的某一区域执行的许多潜在过程实现的。实际上,脑的各种功能都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实现,每种途径涉及不同过程的组合。因此,任何一个复杂的功能都不是由某个单一脑区实现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整体论者是正确的。支持整体论者指出各种脑功能不是定位在单一脑区上的。但是,实现这些功能的简单过程却是定位在特定脑区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定位主义者是正确的”。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并由美国总统签署“脑的十年”,脑科学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从21世纪开始,美国又发起“行为的十年”,其宗旨:多学科共同努力,促进行为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脑与认知科学已经列入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认知神经科学是在传统的心理学、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物理学、数学、哲学等学科交叉的层面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阐明自我意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类高级活动的神经机制。
  我们认为神经外科医生应该更深入地认识大脑半球功能,需要神经外科医生在目前脑认知科学研究基础上,正确处理脑肿瘤切除与保护脑认知功能的关系,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脑胶质瘤的预后生存质量评价很困难,特别是针对某一个个体很难说明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的高与低。医生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对预后生存质量的关心点可能不一样。但是,神经外科医生不能仅仅追求肢体是否瘫痪、能否说话等这些简单的人类基本活动。

  人毕竟是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所以,我们认为医患双方公认的影响评价预后标准的因素应该为: 

  (1) 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格状态比较;

  (2)情感的变化与性生活;

  (3)家庭、社会伦理及行为;

  (4)职业变化与学习、计划能力。对儿童患者还有该进行精神与心理评价,观察治疗对智力与心理、日常行为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开展脑肿瘤外科工作,需要我们神经外科医生加深对认知神经科学的认识,同时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与心理学、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哲学等学科的科学家展开合作,开展脑认知科学的研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胶质瘤与认知功能相关文章
脑胶质瘤手术技术1、术中电生理监测-保护脑功能位于脑功能区及附近或深部的肿瘤,在手术切除过程中极易造成功能区神经细胞及其神经纤维的损伤,进而引起患者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周期及生活质量。本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术中唤醒麻醉下功能影像指导功能区监测手术,有效保护患者运动、语言、空间认知及数字认知等多项功能,手术病例全国例数最多。同时结合术中皮层脑电描记有效监测癫痫病灶,可对相应癫痫
发布于 2022-10-20 03:09
0评论
现代神经外科对神经影像技术的要求很明确,诊断胶质瘤要考虑肿瘤的大小、范围、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包括重要动脉、皮层静脉、皮层功能区)的毗邻关系等。神经影像对于制定胶质瘤手术计划起最重要的作用。神经影像诊断主要包括CT与MRI,这两种诊断方法可以相对精确地提供肿瘤在颅内的解剖位置。MRI优于CT,并且MRI可以显示病灶的侵袭范围。当我们怀疑胶质瘤时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考虑:①是否是胶质瘤,其部位、大小
发布于 2022-10-20 03:14
0评论
神经胶质瘤是脑和脊髓肿瘤中的一大类,它起源于胶质细胞,这种主要的脑细胞可发展成癌,恶性胶质瘤的症状、预后和治疗决定于病人的年龄、肿瘤类型和肿瘤在脑中的位置,这类肿瘤倾向于生长或侵入到正常脑组织中去,使得治疗复杂化,手术切除困难甚至无法切除。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瘤的风险加大,在75-84岁左右风险达到最大,通常低分化的胶质瘤好发于儿童,而脑瘤在男性中发病率略高。唯一导致恶性胶质瘤的危险因素是先前脑部
发布于 2022-10-19 19:29
0评论
脑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44.69%,多见于成人,好发部位以额、颞、顶叶居多,也可见于脑干、视神经、小脑及脊髓等,对治疗的敏感性极差。据最新统计报告,即使通过最积极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及化疗),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多型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两年生存率也仅分别为66%、45%和9%。而其它治疗方法包括基因治疗目前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在这些肿瘤中,大部分低级别星
发布于 2022-10-20 03:04
0评论
目前对于胶质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具体的治疗,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功能状态、对治疗的预期结果以及肿瘤所处的脑区部位、恶性程度级别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判断,从而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2] 手术 手术往往是胶质瘤治疗的第一步。手术不仅可以提供最终的病理诊断,而且可以迅速去除大部分的肿瘤细胞,缓解患者症状,并为下一步的其他治疗提供便利。对于一些低级别胶质瘤,如毛细胞星形细
发布于 2023-12-22 22:58
0评论
一、前言“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于2009年10月公布以来,深受欢迎。为满足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需,2011年9月编写组经协商,将“共识”更改为“指南”,并增加以下内容: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节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WHOII级胶质瘤(如弥漫性星形胶质瘤、少突胶质瘤和室管膜瘤等)、WHOIII及IV级中的脑胶质瘤病、髓母细胞瘤和幕上神经外胚叶
发布于 2022-10-10 04:48
0评论
1、头痛:大约有30%的脑胶质瘤患者表现为头痛,其中约有70%的人头痛会逐渐加重。这种头痛大多没有特异性,只是呈现间断性,多位于病变的同侧,多表现为钝痛而不是跳痛,有时不容易与紧张性头痛相鉴别。大脑胶质瘤通常表现为前额的疼痛,而小脑胶质瘤则多表现为枕部和颈部的疼痛。如果肿瘤过大产生高颅压时,头痛明显加重,有时在睡眠时会被疼醒,并在头部剧烈活动时明显加重,有时还会伴有恶心和呕吐。如果颅内高压持续的
发布于 2022-10-20 00:09
0评论
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其年发病率约为3-8人/10万人口。占颅脑肿瘤的40-50%,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胶质瘤是由于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些已知的遗传疾病,例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以及结核性硬化疾病等,为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一些环境的因素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如电磁辐射、巨噬细胞病毒感染等但是目前并无确切证据证明这
发布于 2023-02-03 22:07
0评论
胶质瘤这个名词最初只是专业人员使用的,但近些年来却变得名声大噪,甚至是恶名远扬,这不仅在于普通人掌握的医学科普知识越来越丰富,同时也表明这种肿瘤的发病率正在急剧上升。在王忠诚院士的指导下,自己多年来一直在从事胶质瘤的临床和研究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一些关键性问题依然没有彻底搞清楚。例如,为什么胶质瘤手术后会复发?为什么辅助放疗和化疗依然不能阻止肿瘤的复发?为什么治疗后复发的时间有长有
发布于 2022-10-19 23:44
0评论
源自神经上皮的肿瘤统称为脑胶质瘤,占颅脑肿瘤的40-50%,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年发病率约为3-8人/10万人口。分类1、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划分脑胶质瘤根据其肿瘤细胞形态学与正常脑胶质细胞的相似程度(并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细胞起源),进行如下主要分类:(1)星型细胞瘤―星形细胞(2)少枝细胞瘤―少枝细胞(3)室管膜瘤―室管膜细胞(4)混合胶质瘤,例如少枝--星形细胞瘤,包含了混杂类型的胶质细胞2
发布于 2022-12-27 13:05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