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07 12:39

        作者提示:本文初衷是总结HIV感染后的自然过程及临床分期的相关知识,是科普知识,以便交流和学习。对于广大朋友若有高危行为怀疑感染而经科学就诊、检测排除HIV感染后所出现的相关症状,不能与本文描述的症状断章取义加以对照,以免产生恐惧。

       1HIV感染后的自然过程
  1)急性感染期  

       这种急性感染通常发生在接触艾滋病病毒后1~2周左右。在急性感染期内, HIV大量复制而CD4细胞急剧下降。结果造成大约50~70%的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全身性以及皮肤、神经系统和肠道的症状,但轻重不一。

       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咽痛、盗汗、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皮疹,多为不痒的红色斑丘疹,偶尔有弥漫性荨麻疹或水疱疹,皮疹发生部位多为面部、躯干,重者全身都可出现。 

       在神经系统的损伤:约9%的病人可出现急性HIV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中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增高。上述症状持续2~3周后多可自行恢复。但部分病人病程迁延,脑膜炎症状反复出现。个别患者还可表现为末梢神经病、脊髓病及格林-巴利综合征。胃肠道症状: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口腔及食道念珠菌病等。

  一般而言,HIV的急性期症状持续2~4周左右。但是,大多数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一般都很轻微和短暂,像感冒或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感染症状,经过对症处理甚至未经治疗,2至3周后可以恢复正常。因此,临床上许多人不能肯定真正的急性感染期。 常见症状、体征的发生频率 (不同的研究统计数据有所偏差):发热96%,肌痛54%,肝脾肿大14%,淋巴结肿大74%,头痛 32%,鹅口疮12%,咽喉炎70%,腹泻32% ,神经系统症状12%,皮疹70%,恶心或呕吐27% 。
  急性感染期意味着一定量的病毒进入体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周围淋巴结,病毒迅速复制和繁殖,病毒量急剧猛增,每毫升血浆中HIV RNA可达10万至100万拷贝(105~106拷贝/ml血浆),因此急性期在血清中可以发现相当高水平的HIV抗原。临床上有不适的表现,抗体也不能被测及,随即机体的免疫系统迅速产生相应的抗体,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在短短几个星期内,HIV RNA会降到1千至1万左右(103~104拷贝/ml血浆),其降低程度与感染者的免疫能力有密切关系,一般在症状出现后的1~2周即可测及抗体。
  基于这个规律,凡是可疑接触HIV者有上述症状出现时即应到有关医院传染科就诊并进行下列检查:⑴病毒载量测定;⑵抗原测定;⑶抗体测定。必要时做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和CD8淋巴细胞检测,以供参考。急性期抗原存在于血清中是很短暂的,一般仅在二周到一个月内被检出。因此,有症状后应该及时检查,有的病人过了这段时间去检查就可能检测不到抗原;但感染后病毒载量是不可能检测不到的,由于目前国内相关医疗机构具备这项检测条件的不多,而且价格昂贵,建议有条件的都应检测;同时,必须检查抗体,借此了解机体的反应,一旦抗体出现后就一直存在而不会消失,这是诊断HIV感染的根本依据。
  由于HIV主要侵犯CD4细胞,因此有一部分人在病情一开始就会显示CD4细胞明显减少,而同时CD8细胞增加,医生不仅要重视CD4细胞的数目,更应该注意CD4/CD8细胞数的比例,有时CD4细胞数可以在正常范围,但CD8细胞明显增加而导致CD4/CD8细胞数目的比例倒置,也提示有HIV的感染。随着抗体的出现,病情稳定,病毒复制明显减少,CD4细胞数可以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恢复到正常的范围,CD4/CD8细胞数目的比例也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大多数急性感染者的CD4细胞数显示正常。在急性感染期体内病毒滞留水平的高低直接预示了HIV感染者发展为AIDS的速度。  

      (2) 无症状期
  急性HIV感染后,绝大多数有一个较长的,但每个个体又极为不同长短的无症状期,多数病人从感染HIV-1到出现临床症状或进一步发展为AIDS的无症状期大约是8-10年左右,有5%左右的HIV-1 感染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且能够维持正常的免疫状态达12年以上,称之为感染HIV-1的长期生存者。
  HIV在体内长期潜伏呈持续感染状态,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其机制主要包括:病毒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内成为前病毒后,宿主细胞可以长期静止,病毒基因组不被转录而处于潜伏状态。临床上无症状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因受血途径感染者此期较短(数个月至5年,平均2年),性途径感染者较长(6~12年,平均8年)。  

在无症状期,HIV在人体内一直维持着高度复制平衡状态,也就是病毒每天大量的产生,但同时也大量的被清除,不断的感染和杀伤T淋巴细胞,也不断的突变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击;结果在HIV感染者身上会整体表现出:⑴T淋巴细胞逐渐缓慢下降,有报道平均每年的下降数目为40~60/mm3。⑵血中病毒量基本维持此低水平不变,为相对动态稳定平衡状态,但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静止的状态,而是HIV不断产生即不断被清除所得的动态平衡;这种快节奏高速率的动态过程,在大量的研究中已多次证实。⑶遗传基因快速的突变(3.4×105/bp/复制周期)。从发病机制的研究来看,这个阶段是一个缓慢的CD4细胞的缺陷期, 这个缓慢的免疫功能损伤使病人潜伏着发生致命性感染的危机。
  在无症状期,部分病人可出现持续性淋巴结肿大(PGL),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临床上称之为AIDS-related complex (缩写ARC)。这些病人可以维持相当长的一段病程,仅限于淋巴结肿大。也有些可以发展为AIDS。PGL的诊断标准是:⑴除腹股沟部位外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淋巴结肿大;⑵淋巴结直径≥1厘米,无压痛,无粘连;⑶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⑷除外其他病因。同时这些无症状感染者是传播HIV-1感染的最大来源。
  (3) 艾滋病期
  在长时间的无症状期或表现为ARC以后,病人可以出现不明原因的渐进性消瘦、乏力,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大多数表现为卡氏肺囊肿性肺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这是大多数AIDS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未经治疗者在进入此期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8个月。大约有35%的AIDS或HIV-1感染者会出现卡波西氏肉瘤,它是一种紫色的斑块,可出现于全身皮肤,但常见于四肢,亦可出现于口腔粘膜内,皮损附近的淋巴结亦可累及,局部皮肤损伤可发展为不易愈合的溃疡或感染霉菌,偶尔这种斑块亦可出现于内脏并扩散开来,但卡波西氏肉瘤并不构成HIV-1感染的死因,这类病人最后的直接死因仍是感染。还有少数的HIV-1感染者表现为淋巴肉瘤、黑色素瘤等其他恶性肿瘤。
  2HIV感染的三种临床类型
  (1) 典型进展者
  在感染早期,其免疫功能未受损害,但在8~10年内免疫能力逐渐下降,最后发展成为艾滋病。
  (2) 快速进展者
  这个群体的CD4细胞计数在2~5年内迅速下降,抗HIV的抗体水平很低,而且该抗体中和HIV的能力也较差,也可能有增强抗体。快速进展者中最显著的特征是HIV感染后一直维持较高的病毒载量。
  (3) 长期存活者(又称长期不进展者)
  这些感染者能维持健康状态12年以上,并且CD4细胞计数维持正常。这些长期存活者在所有感染者中的比例一般在8~10%,目前最长已达17年。这些无症状者可在血友病患者、静脉吸毒者、异性接触者和新生儿中发现。长期存活者常常具有如下特征:病毒载量低(血浆和PBMC)、HIV毒株是相对非致病性毒株、针对个体中现存HIV毒株的抗体不会加重感染、PBMC产生Ⅰ型细胞因子、CD8细胞抗病毒反应很强。
  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包括:⑴感染了复制能力较弱的减毒株(nef缺失);⑵CD8细胞抗病毒反应很强;⑶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IL-12);⑷可检测到自身毒株的中和抗体;⑸人体强壮;⑹缺失一个CCR5的等位基因,CD4细胞上CCR5受体的表达降低,影响NSI毒株的播散。
  3、艾滋病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较长,一般认为2~10年左右可以发展为艾滋病。HIV侵入人体后可份为四期。
  (1) Ⅰ期 急性感染
  原发HIV感染后小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恶心、肌痛、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类似血清病的症状。此时血液中可检出HIV及p24抗原。由于CD8T细胞升高导致CD4/CD8的比例倒置,同时可出现血小板减少。一般症状持续3~14d后自然消失。
  (2) Ⅱ期 无症状感染
  本期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出HIV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具有传染性。此截断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3) Ⅲ期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PGL)
  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它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其特点是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cm以上,质地柔韧,无压痛,无粘连能自由活动。活检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一般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1年后逐步消散,亦由再次肿大者。
  (4) Ⅳ期 艾滋病
  本期可出现5种表现:
  ①体质性疾病,即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成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S)。
  ②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
  ③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出现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隐孢子虫、隐球菌、念珠菌、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等。
  ④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⑤免疫缺陷并发的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感染艾滋病毒后的自然过程和临床分期相关文章
概述 提起艾滋病毒大家都不陌生,艾滋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这一特征不仅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抵御其侵害,而且给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用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艾滋病毒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该病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那么感染艾滋病毒的症状有那行呢。 步骤/方法: 1、 人体在感染艾滋病毒后,大部
发布于 2022-11-01 05:03
0评论
概述 现在虽然艾滋病这种疾病的并发率和危险性都很高。但是生活当中很多人对于这种疾病的了解是比较浅显的。这导致很多人一旦感染艾滋病都比较慌乱,不知道如何的应对。而且有部分人对于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也不了解。有些人认为接吻也可能会传播这种疾病。那么接吻是否会感染艾滋病毒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经验吧! 步骤/方法: 1、 一般来说,接吻是不会感染艾滋病毒的。接吻并不是艾滋病毒
发布于 2024-08-10 16:17
0评论
“窗口期”不是潜伏期 许多人把“窗口期”误认为是疾病的潜伏期。实际上,“窗口期”与潜伏期是完全不一样的。 “窗口期”是感染病毒后不能通过检测方法诊断的一段时间,而潜伏期是感染病毒后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例如艾滋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很长,可以长达许多年,但“窗口期”仅仅只有14-21天。也就是说感染艾滋病毒后14-21天就能通过检测确诊,而感染者确诊后还会经过许多年才表现出临床症状。 疾病的潜伏
发布于 2024-02-15 03:59
0评论
概述 现在艾滋病在全世界流行性都很广泛,并且有一种上升的趋势,所以说艾滋病这个疾病我们一定要控制住,因为,全世界对这个治疗方案都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它严重的。威胁人的生命健康,因为艾滋病毒,它的传播途径也很广泛的,如果稍有不注意的话,就很容易患上艾滋病的,艾滋病,目前全世界都没有办法攻克这种疾病,艾滋病毒,它的严重性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人类一定要重视,从自身做起,积极有效的预防这种疾病的蔓延。
发布于 2023-08-22 07:26
0评论
概述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会逐渐硬化,导致肾小球的滤过率开始下降,使其出现持续性的蛋白尿、水肿、血压升高等症状。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此病的晚期可并发肾功能不全,甚至是尿毒症,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该要重视治疗,避免带来严重的危害,今天我们来分享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 步骤/方法: 1、 Ⅰ期,为T1DM确诊时
发布于 2023-04-21 16:25
0评论
多数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有3至6周“窗口期”,在此期间,人体仍在产生艾滋病毒抗体,但这些抗体尚无法测出,只能通过核酸检测检出病毒感染,但这一最初感染期感染性最强,但在各感染期都可能会传播艾滋病毒。6周后,即在感染者体内有足够时间产生抗体后,应进行复检,以证实初检结果。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血液才会产生艾滋病毒抗体,在此期间抗体检测呈阴性,这段时间即为窗口期。感染者体内的HIV数量会在
发布于 2022-12-07 14:14
0评论
      糖尿病肾病经典的分期方法分为五期,1期为高灌注高滤过期,2期为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期,3期为微量蛋白尿期(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在30-300mg之间),4期为临床蛋白尿期,5期为肾功能衰竭期,这是基于对1型糖尿病自然进程观察的结果,但并不是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均是这样一个过程,有一半以上的1型糖尿病永远不会进展到糖尿病肾病,所以所谓的1、2期糖尿病肾病并非是真正意义的糖尿病肾病,而是高血
发布于 2022-10-18 17:44
0评论
急性发作期: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可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1)风寒犯肺: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头痛,周身痠痛,咳嗽气喘痰鸣,痰白清稀或多泡沫,苔薄白,脉浮或弦滑。 (2)痰热壅肺:咳嗽(或伴气喘),咯痰色黄,痰粘稠,咯不爽,或恶寒发热,口干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3)痰浊阻肺:咳嗽痰多,痰白而粘,咳声重浊或伴喘息,胸脘做
发布于 2024-03-22 12:10
0评论
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系指癌瘤生长和扩散情况而言,乳腺癌分期的确定是以临床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如肿瘤的蔓延范围,其沿淋巴道、血道扩散情况及详细的病史、体检和一系列其它检查等。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归纳如下: 第ⅰ期:小肿瘤(<2厘米),淋巴结阴性,未查出远处转移。 第ⅱ期:肿瘤2~5厘米,阴性淋巴结或肿瘤<5厘米,淋巴结阳性,但未查出远处转移。 第ⅲ期:大肿瘤(>5厘米),
发布于 2022-12-02 00:34
0评论
(1)肺结核分型①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内渗出病变、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哑铃状改变的原发综合征,儿童多见,或仅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②血型播散型肺结核(Ⅱ型)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和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两肺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阴影,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随病期进展,可互相融合;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肺出现大小不一、新旧病变不同,
发布于 2024-01-24 22:0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