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07 18:29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包括:围产期传播及以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性传播,其中,围产期传播主要包括宫内感染和生产时的(产道)传播。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家庭内传播的主要因素,在没有对新生儿进行计划免疫前,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所生育子女几乎大约90%被感染,而成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的家庭聚集现象,大部分是母婴传播造成的。所以论危害,年轻女性更应该尽早主动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以免殃及后代。

  再论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是否可以喂奶?

  初乳可以增加新生儿的抗病能力,母乳喂养不仅对孩子有利,对母亲产后健康的恢复也很有帮助,因此,对有条件者,应尽量选择母乳喂养。但对于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是否可以喂奶,成为很多母亲的一大困扰。

  有资料显示: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双阳)的母亲之乳汁中确有乙型肝炎病毒,如有人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乳汁中HBsAG,发现初乳中71.4%(45、63)阳性,提示乳汁中含有病毒。但是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是不会被传染的。况且,目前我国已经实行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计划免疫,85%~90%的新生儿均可以达到阻断母婴传播的目的,因此,通过母乳喂养传给胎儿,使之患上乙型肝炎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不过,有一点要提及,就是,微量的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即可造成血液的传播,因此乙型肝炎虽然不通过消化道传播,但如果新生儿的口轻粘膜有破损,母亲乙型肝炎HBV-DNA定量又很高,新生儿又是免疫失败者,那么,通过母乳喂养就有可能造成母婴传播的现实。

  是否可以母乳喂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母亲孕前检查为小三阳,且HBV-DNA阴性者,可以放心对采用母乳喂养方式。

  2、母亲孕前检查HBV-DNA定量在10的6次方以上,新生儿出生后,最好立即给其检查脐带血,如果澳抗阳性,尽量不要采取母乳喂养(因为母婴阻断有可能失败)。

  3、母亲孕前检查HBV-DNA定量在10的6次方以下,新生儿脐带血澳抗阴性(E抗原可能阳性或阴性),新生儿无口腔疾病,可以考虑母乳喂养。对于脐带血E抗原阳性者,6个月,12个月应继续检查是否消失,如果转阴了,母乳喂养就更安全了。

  4、如果当地的情况,新生儿出生时不给新生儿留脐带血进行检查,只能参考母亲的孕前或孕中HBV-DNA水平判断,仍以10的6次方为界。

  5、如果孕妇在孕期后三个月采取了抗病毒治疗,则产后应继续维持一个月治疗,可以放心母乳喂养。如果孕妇为肝炎或其它原因在全孕期均在采取抗病毒治疗,则产后可以放心母乳喂养。

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母乳喂养吗?相关文章
乙肝妈妈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据研究表明,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比例相当。即使妈妈患有“大三阳”、“小三阳”,但是肝功能良好,且宝宝出生24小时内已经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对于宝宝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比如“大三阳”的妈妈哺乳前,洗净双手,避免口对口地给宝宝喂食,也是可行的。但如果婴儿口内有溃疡,则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
发布于 2023-05-14 02:30
0评论
      世界卫生组织母乳列为乙肝病毒水平最低、风险最低的安全食品,WHO明确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会增加婴儿感染的机会,并建议所有乙肝妈妈进行母乳喂养。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即使在乙肝疫苗问世前,也未报告哺乳可传播HBV,母乳喂养不需要延迟至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国内研究与指南: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
发布于 2023-03-24 23:26
0评论
我们知道,肝炎患者在肝功能正常并且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怀孕和生育,生育之后紧接着的问题就来了,肝炎母亲是否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对婴儿进行母乳。 肝炎母亲能否以母乳喂养孩子主要根据母亲肝功能及肝炎病毒复制的情况来决定。 肝功能不正常的母亲不能母乳喂养孩子。因为母乳喂养需要肝脏做更多地工作以合成更多的蛋白质,完成更多代谢任务,使得肝脏负担加重,容易因过劳而发病。 如果肝功能正常,则要看母亲体内病毒复
发布于 2024-04-12 04:21
0评论
患者有急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所见再加上HBsAg阳性,即可确诊。但有些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其血液可以查不出HBsAg(HBsAg已经阴转或检测方法不灵敏),对于这种病人我们必须依赖HBsAg以外的其他指标。其次,在我国无症状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相当常见。这些病人如合并其他型的急性肝炎(如甲型肝炎、丙型肝炎、EB病毒或CMV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由于其血中HBsAg阳性,故很易被误诊为急性乙型
发布于 2022-11-30 06:56
0评论
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 首先,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多数发生在分娩过程,通过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感染,部分为母乳喂养、唾液等产后感染。 由此可知,母乳喂养的确是乙肝产妇对婴儿传播的一条途径。 再者,乙肝病毒主要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血液传播,不是经消化道传播。所以,如果乳头有破溃出血,再进行母乳喂养,极有可能对婴儿进行传播。 还有,流行病学对照研究证实,只要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
发布于 2023-08-22 07:55
0评论
一、乙型肝炎病毒是怎样传播的?潜伏期多长?1、乙型肝炎有以下传播途径:(1)输血及血制品的传播;(2)注射、针刺、美容、纹身的传播;(3)医源性传播,即医疗器械不洁造成感染,如手术、牙科器械;(4)母婴传播:宫内感染、产程感染、产后感染;(5)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共用牙具、漱口杯、毛巾、共用餐具、不洁的街头饮食店;(6)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患者体液包括汗水、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均可检出HB
发布于 2022-11-30 07:06
0评论
理论而言,于HBV感染孕妇乳汁内可检测出HBsAg和HBV-DNA,乳头皲裂、婴幼儿过度吸允甚至咬伤乳头等,可能将HBV自母体传递给婴幼儿,但对此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但证据证明,即使对新生儿无免疫预防措施,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新生儿的HBV感染率几乎相当;即使孕妇HBeAg呈阳性,母乳喂养并不增加新生儿的HBV感染风险。对新生儿采取正规预防措施后,不论孕妇HBeAg是否呈阳性,其新生儿均可直接母乳
发布于 2022-12-08 05:07
0评论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
发布于 2022-12-07 21:37
0评论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
发布于 2022-09-25 01:44
0评论
乙型肝炎母亲所生孩子不一定患乙型肝炎。患急性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取决于母亲发生乙肝的时间,妊娠早中期患病,婴儿感染率约6.2%,妊娠晚期至产后2个月内患病婴儿感染率高达70%。我国慢性乙肝母亲的婴儿感染率约为40%以上。其中HBeAg阳性母亲子女感染率高,HBeAg阴性母亲的子女感染率低。
发布于 2022-09-25 01:19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