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属乙型肝炎高发地区,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为60%,HBsAg携带率为10%~15%,估计30%~50%HBV感染者是通过母婴传播的,对于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12小时内,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但是,对于携带HBV母亲的高危新生儿,采用单用疫苗预防的免疫失败率为>20%,而当HBV DNA处于高病毒复制时,40%婴儿发生免疫失败,即使应用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免疫失败率也达25%,许多研究均表明高病毒载量是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为使乙型肝炎患者在围生期病情维持稳定,减少妊娠并发症,并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率,围生期抗病毒治疗的研究日渐增多,在动物研究中干扰素、拉米夫定均有明显降低血清病毒载量的作用,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动物胚胎无毒性作用。由于干扰素具有抗增殖作用,在妊娠期间被禁忌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被美国FDA定为妊娠期C类用药,被用于孕期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较多。但是,许多孕妇对孕期用药有很多顾虑,一些研究者把重点放到了孕前的治疗上。于德奎等将136例HBsAg(+)妇女分成3组,分别予孕前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3个月,停药1个月后怀孕;孕后第4~9个月每月给孕妇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孕后28、32、36周各注射HBIG 200 U;孕前、孕期无治疗。三组孕妇婴儿出生后均给予主、被动联合免疫。结果三组12个月龄婴儿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6.67%、75.61%和51.43%。表明孕前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降低宫内感染率,提高免疫成功率,未发现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反应。2006年美国FDA将拉米夫定的同类药物替比夫定定为妊娠期B类用药批准上市,为孕期抗病毒治疗提供了另一选择。有研究表明替比夫定在抗病毒疗效上优于拉米夫定,同时替比夫定原发治疗失败的比例显著降低,耐药率减少,但孕期替比夫定治疗的研究未见报道。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治疗方案,而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易造成病毒慢性携带,并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以至肝细胞癌。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对于病毒载量很高,肝功能异常的孕妇,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妊娠可能难以继续,对此种病例可建议抗病毒治疗;
2、仅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但病毒载量不高的患者,建议仍用孕期HBIG注射来阻断;
3、病毒载量很高,但病情稳定、肝功能正常的孕妇尽量避免在胚胎各器官发育的孕早期用药。
在母婴阻断方面,没有资料证明剖宫产比自然分娩更有优越性。对于HBV―DNA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孩子,一般不主张母乳喂养。平时饮食建议:多食用菌类食品,如木耳、香菇、蘑菇等,能提高免疫力,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且易消化,要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VitC的含量; 不吸烟、不饮酒,减少肝脏负担; 少食用和不食用腌制食品和辛辣带有刺激性的食品,禁食用油炸食品和油腻太大食品,以清淡饮食为宜; 按时进行孕期检查,保持良好心情,不要有心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