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17 22:24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手术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

  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黏膜剥离嵌除法

  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4、活检钳除法

  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5、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

  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6、“密接”摘除法

  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7、分期批摘除法

  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8、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

  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相关文章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手术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 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黏膜剥离嵌除法 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4、活检钳除法 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5、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
发布于 2024-02-25 03:57
0评论
家住徐汇区的72岁的沈先生,最近一直睡眠不好,顾虑重重,就是因为一枚小小的肠道息肉。最近上海各大社区开展大肠疾病普查,化验大便两次潜血阳性,在社区医生的建议下,沈先生鼓起勇气接受了肠镜检查,果然有所发现,在乙状结肠、降结肠发现了几个小小的突起,都在几个毫米大小,最大的一个1.5cm,肠镜医生告诉沈先生,这是息肉,多为良性,肠镜下切除送病理诊断即可。于是沈先生在门诊很顺利地接受了肠镜下的息肉切除。
发布于 2023-01-29 10:17
0评论
1、大便带血 不少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带血,若自我药疗1周后还有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常有反复,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2、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 若发现大便变细、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变为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3、便秘和腹泻 长期腹泻和便秘的病人,若药物疗效不佳,就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大肠息肉可能。 4、腹痛 有长期腹部隐痛者应行肠镜检查,在排
发布于 2024-02-25 04:03
0评论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手术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 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 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4.活检钳除法 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发布于 2023-11-12 00:50
0评论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
发布于 2024-02-25 04:23
0评论
1、增加纤维素的摄取 食物中的纤维主要功用是使肠蠕动正常,增加粪便的体积,并减少粪便停留在大肠内的时间。大肠内所存在的粪便,会使细菌活跃,并可能产生致癌物质。当饮食中缺乏纤维,结肠内的粪便会变得干硬,再加上通过速度迟缓,腹壁肌肉变弱,使得排空时间延长,若时间过久,则患结肠息肉的几率就会相对提高。所以要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油脂食物摄取 饮食中的油脂,可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发布于 2025-01-17 22:31
0评论
大肠息肉(ColonicPolyp)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腺瘤性、增生性、炎性和错构瘤性四种,腺瘤性息肉与肠癌发生关系密切,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另外三种息肉和肠癌也有一定关系。所以内镜下发现息肉,应给予择期切除。由于这两种息肉单靠医生的肉眼并不容易区分,故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切除后的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分类诊断。大肠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仅有个别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
发布于 2022-10-03 03:03
0评论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息肉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均可出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息肉。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种类的大肠息肉,癌变机会有大有小: 1.腺瘤样息肉又称息肉样腺瘤,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种遗传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称“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腺瘤样息
发布于 2024-02-25 04:10
0评论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息肉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均可出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息肉。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种类的大肠息肉,癌变机会有大有小: 1.腺瘤样息肉又称息肉样腺瘤,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种遗传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称“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腺瘤样息
发布于 2025-01-17 22:52
0评论
大肠息肉分类方法不一,根据息肉外观可描述为:菜花样息肉,乳头状息肉,桥状息肉,广基息肉,带蒂息肉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组织学分类: (1)腺瘤性息肉:是最多见的一种,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3种。 (2)炎症性息肉:是肠粘膜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病人。 (3)错构瘤型息肉:多发生在儿童。 (4)增生性息肉。 大肠息肉大多没有临床症状,仅在肠镜、
发布于 2025-01-17 22:3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