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成人Still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长期间歇性发热、一过性多形性皮疹、关节炎或关节痛、咽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增高和肝功能受损等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自 (1943)首先报告后, (1946)相继描述,因其临床酷似败血症或感染引志的变态反应,故称之为“变应性亚败血症”。过去的其他名称还有:Wissler综合征、 综合征、超敏性亚败血症等。1995年以来的文献报告已有500例,未报告的病例更多,所以是较常见的疾病。该两命名早已相继为国际及国内所废用,统一称为成人Still病,或更确切地称为成人起病Still病。过去曾认为AOSD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现在大多认为AOSD的发病情况、受累人群、HLA分型、关节受累特征、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阴性以及病情预后等都与类风湿关节炎明显不同,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二、流行病学
本病好发于16-35岁青年人,男女患病率基本相等。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一般认为与感染、遗传和免疫异常有关,可能是由于易感个体对致病微生物(如细菌或病毒感染)超抗原的全身性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发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痛、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等一系列炎症性临床表现。
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有多系统受累,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痛),次要表现为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1、发热几乎见于所有患者,且常为首发症状。通常是突然高热,一天一个高峰(偶尔一天2个高峰),体温超过39℃,多在午后或傍晚达高峰,且80%患者不用退热药数小时后或第二天早晨体温即可降至正常。热程可持续数天或数年,反复发作。但尽管病人长期发热,全身情况仍良好,无明显中毒症状。
2、皮疹见于85%以上患者,表现为弥漫性充血性红色斑丘疹,多见于躯干、颈部及四肢近端,呈一过性,消退后不留痕迹。皮疹多随发热时出现,热退后消失。部分患者在搔抓、摩擦等机械性刺激后皮疹加重或表现明显,称为Koebner征。
3、患者不一定有关节炎,但几乎100%有关节痛,多影响大关节,以膝(84%)、腕(74%)关节最常见,其次为踝、肩、肘、近端指间关节(半数患者)及掌指关节(1/3患者)。关节症状和体征往往随体温下降而缓解。大多数患者热退后不遗留关节畸形,少数持续性关节炎患者数年后出现关节强直。
4、咽痛见于半数以上的患者,常在疾病早期出现,有时存在于整个病程中。发热时咽痛出现或加重,热退后缓解。咽部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肿大,咽拭子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
5、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多见,对称分布,质软,有轻压痛,无粘连,大小不一。约半数病人有轻~中度脾肿大。
6、其他少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胸膜炎、肺炎、心包炎、心肌炎、非化脓性脑膜炎、癫痫、淀粉样变、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噬血细胞综合征等。
五、诊断
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或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又无特异性诊断指标,因此临床上诊断较困难,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临床上遇到具有发热、皮疹和关节炎/关节痛三大主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ESR增快、血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有效四大特点的病例时应考虑本病。
具体诊断依据包括:
1、长期反复发热(高热,每天单峰)而一般情况尚好,中毒症状不明显,热退后如常人;
2、反复出现与发热有关的一过性、多形性皮疹;
3、关节炎/关节痛,可伴肌肉酸痛,程度与热峰一致;
4、咽痛,随发热出现,热退而缓解;
5、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肺、心、肾、浆膜等多器官损害,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6、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ESR、CRP增高,肝功能异常,ANA和RF阴性,感染性骨髓象,血及骨髓培养阴性;
7、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对激素反应良好;8、能排除其他疾病。
本病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国内外曾制定了许多诊断或分类标准,但至今仍未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主要有美国学者提出的Cush诊断标准和日本学者提出的Yamaguchi诊断标准。
六、治疗
急性期
约1/4患者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反应良好,这些患者往往预后较好。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出现前常用大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轻症病例可单独使用NSAIDs,如萘普生0.2g,每日2次;吲哚美辛25mg,每日3次;扶他林25―60mg,每日3次。 使用NSAID期间需注意肝毒性及血管内凝血等副作用。
下列情况需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1、NSAID疗效不好或出现毒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或减量后病情复发;
2、病情较重如心包填塞、心肌炎、严重肺炎、血管内凝血及其它脏器严重损害。通常激素剂量为泼尼松0.5~1mg/Kg/d,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总疗程不宜超过6个月,减量过程中可加用非甾体类药物巩固疗效,疗效不佳或病情危重者可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慢性期
主要问题是关节炎。缓解病情药(包括金制剂、羟氯喹、柳氮磺吡啶和青霉胺)有助于控制关节炎和其他慢性全身病变。顽固性病例可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和环胞素等。在起病10年后,约半数患者仍需使用缓解病情药,其中1/3还需同时使用小剂量激素。
七、病程及预后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1/5患者在1年内缓解且以后不再复发。1/3患者反复发作数次后病情完全缓解,其复发时间不定,但复发时症状往往较初发时轻,且持续时间短。其余患者病程转为慢性,主要是慢性关节炎,少数可发展至严重的关节破坏,并可导致关节强直,甚至需行关节置换术。多关节炎(≥4个关节受累)或足、肩、髋关节受累者病程易转为慢性。另外,儿童期发病需全身激素治疗超过2年者也往往预后不良。本病死亡原因包括急性肝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及败血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