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12 00:22

  近年来,人们常常听到“DNA”和“基因”这两个词,例如通过DNA进行亲子鉴定、破案,及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等等。那么DNA是什么呢?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他遍布于人体每一个细胞内,是人类遗传信息的化学载体。而基因就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指导人体内重要物质蛋白质等的合成,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如果一个基因不正常,甚至基因中一个非常小的片段不正常,就可以引起发育异常、疾病,甚至死亡。它可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得下一代,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于亲代相似的性状。人类大约有2-2.5万个基因,目前大约有一千零七十多个基因可以用于医学检测。

  一、了解基因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功能片断,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决定一切生物物种最基本的因子;基因决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靓丽、长寿之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因此,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基因,一切生命的存在与衰亡的形式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包括您的长相、身高、体重、肤色、性格等均与基因密不可分。

  基因(Gene,Mendelian factor)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二、基因与健康(疾病)有什么关系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像血液分不同血型一样,人体中正常基因也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即基因多态型。不同的基因型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基因型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疾病。另外,异常基因可以直接引起疾病,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疾病为遗传病。

  可以说,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有三种:

  1、基因的后天突变;

  2、正常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遗传的基因缺陷。

  绝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在基因中发现病因。

  基因通过其对蛋白质合成的指导,决定我们吸收食物,从身体中排除毒物和应对感染的效率。

  第一类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有四千多种,通过基因由父亲或母亲遗传获得。

  第二类疾病是常见病,例如心脏病、糖尿病、多种癌症等,是多种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是人类遗传信息的化学载体,决定我们与前辈的相似和不相似之处。在基因“工作”正常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能够发育正常,功能正常。如果一个基因不正常,甚至基因中一个非常小的片断不正常,则可以引起发育异常、疾病,甚至死亡。

  健康的身体依赖身体不断的更新,保证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正常,这些蛋白质互相配合保证身体各种功能的正常执行。每一种蛋白质都是一种相应的基因的产物。

  基因可以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不引起蛋白质数量或质量的改变,有些则引起。基因的这种改变叫做基因突变。蛋白质在数量或质量上发生变化,会引起身体功能的不正常以致造成疾病。

  三、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通过提取在血液、其他体液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进行检测的技术。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有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做出诊断。

  近年来令人非常兴奋的是预测性基因检测的开展。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已经我们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对20多种疾病进行预测。

  检测的时候,先把受检者的基因从血液或其他细胞中提取出来。然后用可以识别可能存在突变的基因的引物和PCR技术将这部分基因复制很多倍,用有特殊标记物的突变基因探针方法、酶切方法、基因序列检测方法等判断这部分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或存在敏感基因型。

  四、基因检测与传统检测(体检)有什么区别

  我们通常的医疗检测手段是针对疾病的具体症状或已有病变进行检测。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医疗检验手段的不断发展,可以深入细微之处对疾病进行纵向或横向的剖析。

  大家都知道,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细胞,如果可以对细胞展开一种实质的剖析,就可以找到疾病产生的根源。如癌症是人体细胞发生突变并大量复制的结果。一般医疗检测手段是要看你身体是否已经有癌细胞存在,而对于没有产生癌变的细胞但已经具有的风险却无从得知。基因检测则不然,通过基因检测完全可以准确地告诉你,未来某个生命时段是否存在发生某种疾病的可能性或机率,给你一个预警通知,以便及早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

基因检测有何常识?相关文章
1、亲属中有ALS患者,是不是就能明说是家族性的?是否还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如果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就是家族性的。是否还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就要看具体的情况,比如一个家族里有几代人都出现了ALS,说明家族群比较明确,确诊就相对容易一些。此时做基因检测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基因检测明确最终的诊断;第二个目的是通过基因检测确定ALS的致病基因。只有查出致病基因,才有做产前诊断的基础,来避免下一代
发布于 2022-10-07 12:38
0评论
性格类检测: 检测范围:包括乐观基因、冒险基因、交际基因、执着基因、害羞基因、稳重基因、双重性格基因、抑郁基因、冲动基因、专注基因、可塑基因; 艺术类检测: 检测范围:表演基因、音乐基因、绘画基因、舞蹈基因、文学基因 智商类检测: 检测范围:创造力基因、思维基因、领悟基因、记忆基因、聪慧基因 情感类检测: 检测范围:多情基因、专一基因、激情基因、早恋基因、多愁善感基因 运动类检测: 检测范围:耐
发布于 2023-10-25 15:26
0评论
概述 大家是否知道,其实耳聋这种问题也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的,家族当中如果父母有遗传性耳聋的话,那么胎儿的耳聋的几率是非常大的。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和水平的发展,想要防止遗传性耳聋的出现的话,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进行排查,那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有没有必要做呢? 步骤/方法: 1、 第1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是很有必要做的。其实在家族遗传病当中,有遗传性耳聋的发生概率是非常大的,通过基因检测的方
发布于 2022-11-02 10:31
0评论
基因检测的病种类型: (1)、D类34种:Graves病、桥本甲状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乙肝、慢性重型乙肝、自身免疫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I型糖尿病、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尿毒症、Iga系肾病、非Iga系膜增值性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炎、激素敏感型肾病、肾癌、发作性睡病、哮喘、骨关节结核、克罗恩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布于 2024-01-03 12:05
0评论
基因检测的方法不胜枚举,基本的步骤是样本的获取(包括血液、唾液、组织样本等)——处理(如DNA的提取与纯化、文库构建等)——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解读——报告撰写。广泛应用的核酸序列测定方法是直接测序法,目前最先进而且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和仪器有第一代的Sanger测序法,第二代的高通量测序法(如美国Illumina公司的Hiseq测序仪和华大基因子公司CompleteGenomics开发的测
发布于 2024-01-03 12:12
0评论
我国科学家1998年成功克隆了人类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疾病基因GJB3。近年研究证实,先天性颞骨畸形(主要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与SLC26A4基因突变显著相关。国内耳聋遗传资源收集网络调查研究表明,GJB2突变最为常见,其次是SLC26A4突变,前者突变检出率为21%,明确该基因突变致聋约15%;后者突变检出率约15%,明确该基因突变致聋约12%。迟发性显性遗传性聋患者虽然出生即携带致病突变,但幼
发布于 2023-02-22 01:01
0评论
1、对于ALS的基因检测是如何进行的?要多长时间出结果?基因检测对患者来说就是抽一试管血送到实验室,实验室通过各种手段对基因进行比对和分析,最后得出结果。现在的基因检测技术大致分为一代测序和二代测序,一代测序就是把DNA提取出来进行扩增,扩增之后进行测序;二代测序就要建立一个容量更大的测序平台,把有可能变异的基因位点标记出来,再与患者的相关基因进行比对,检测患者的这些基因是否有问题。一代测序一般
发布于 2022-10-07 12:48
0评论
及早了解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基因检测通过检测与乳腺癌相关的位点,能够评估出乳腺癌的遗传风险度。基因检测显示乳腺癌遗传风险度较高者,可以及早规避诱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延缓或阻止乳腺癌的发生。 指导个性化生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对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乳腺癌高风险的更是需要避免相关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心态平和,维持内分泌相对平衡,均衡膳食,避免不良环境等。 辅助乳腺疾病的诊断:遗传检
发布于 2024-01-03 12:32
0评论
1、对于未确诊的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就可以直接排查或者确诊是不是该病吗?从检测目的上讲,基因检测分两类,一类叫诊断性检测,另一类叫症状前检测。诊断性检测就是该患者的发病症状在某种意义上符合ALS的临床表现,那么通常会通过基因检测这一辅助检查手段来确诊是不是这个病。如果基因检测结果出现阳性,则可作为最终的诊断依据。对尚未出现相关症状的人进行基因检测,则称作症状前检测。2、一般ALS的易感基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22-10-07 12:33
0评论
1、 聋儿父母及亲属中都没有耳聋病史,是否意味着该患儿不是遗传性耳聋?不一定。占遗传性耳聋80%的隐性遗传性耳聋可由两个自身听力正常,但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的父母分别将突变遗传到后代中而引起。这种情况下如考虑生第二胎,有25%几率仍患耳聋。2、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经耳聋基因诊断确认为遗传性耳聋,生出孩子有耳聋的几率有多大?有无办法预防?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众多,且遗传模式多样,故后代中是否有可能产生耳聋
发布于 2023-03-04 15:5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