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16 12:54

  (一)磺脲类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兼有胰外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降血糖作用。目前将磺脲类降糖药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分为第1代、第2代和第3代,第一代包括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第二代60年代用于临床,包括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哒)、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第三代格列美脲。
  1、适应症:由于磺脲类降糖药主要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故适应于尚有一定胰岛功能的,经饮食治疗仍不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病人。
  (1)中年以上起病的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经一度饮食治疗、运动治疗未能满意控制高血糖的患者。有约20-30%的病人在20-40岁之间,开始数年可选用磺脲类药物,而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2)40岁以上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病程5年以内,从未采用胰岛素治疗,体重正常或肥胖者也可选用磺脲类药物或与双胍类联合应用。
  (3)某些发病缓慢的1型糖尿病病人早期胰岛B细胞尚未完全丧失,此类药也有部分治疗作用,但为了保护残存的胰岛B细胞功能,应及早改用胰岛素或与胰岛素合用。
  (4)近年试用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可增强疗效。认为对于2型糖尿病人,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后可再加用胰岛素治疗,不必停用磺脲类降糖药。
  2、禁忌症
  以下糖尿病患者不适合服用磺脲类降糖药:
  (1)凡小儿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应用磺脲类药物。
  (2)有糖尿病酮症,尤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或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者禁用。
  (3)有严重感染、高热、外科手术、妊娠、分娩,各种严重心、肾、肝、脑部等急慢性并发症者均不宜使用。
  (4)有黄疸、造血系统受抑制、白细胞缺乏症及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毒性反应者禁用。
  (5)凡能用饮食控制或必须减肥的病人以饮食治疗与运动治疗联合为宜,仅在高血糖未能控制时才可试用,但仍须以控制饮食及运动为主,药物为辅。
  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要特别谨慎,最好不用磺脲类降糖药:
  (1)有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病人慎用:因为磺脉类降糖药均需经过肝脏灭活,即经过肝脏代谢,变成无降糖作用的代谢产物,然后才能排出体外。当有肝功能不全时,如肝硬化时,肝脏对这些药物的灭活能力下降,不能及时把它们代谢掉,因此容易出现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而且当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肝糖生成能力降低,又可能诱发低血糖或增加低血糖的严重程度,所以对有肝功能障碍者要恒用。
  (2)磺尿类药可使体重增力而双胍类药可使体重减轻。一般主张联合用药宜早,所用剂量宜小,然后根据血糖情况逐渐调整剂量,直到获得血糖控制满意的效果。对单独用双肌类药效果不理想者可加服磺腺类药,反之,对磺腺类药原发或继发性失效者也可加服双肌类药。
  (3)双胍类降糖药与磺脲类降糖药联合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各类药品什么样人能用,什么样人不能使用,尤其要特别注意肝肾功能。
  (4)双胍类药也可以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欲减少胰岛素用量或增强胰岛素的疗效都可加服双胍类降糖药。但要注意:未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病人不能单独用双胍类药治疗,因为这类药品必须体内有胰岛素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降糖作用。
  (5)磺脲类降糖药毒副作用
  磺脲类药物毒副作用一般很小,但用药不当易发生低血糖。常见的副作用有:
  (1)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等,药物减量后可以消退。
  (2)皮肤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或斑丘疹等,减少药量后可逐渐消退,若持续不退者,应停止使用。偶见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药物。
  (3)血液系统反应。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不良

胰岛素促进剂相关文章
对于初患糖尿病的患者,口服胰岛素降糖无疑是首选,但口服胰岛素并不是完全安全有效的,并不是人人都能适应胰岛素。下面由专家来简单谈谈口服胰岛素的缺点,希望广大患者趋避来调整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1、低血糖反应。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
发布于 2023-12-25 00:34
0评论
如果忘打胰岛素的是2型糖友,且平时血糖控制较好,可采用上文所述方法补打胰岛素。如果短时间内无法补打,可以根据血糖情况考虑用口服药加量的方法来解“燃眉之急”。如血糖不太高,只比平时高2~4毫摩尔/升,并且一两天内可以找到胰岛素,也可以临时省略掉这一两天的胰岛素,密切观察血糖,暂不改变口服药的使用方法。如果血糖超过上述标准,可以尝试将现有口服药部分加量,一般可以加量使用的是二甲双胍和胰岛素促泌剂,
发布于 2022-12-21 06:47
0评论
在我们体内,能够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只有一种,即胰岛素。它是由位于胰腺中小岛胰岛β细胞分泌的。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人们认为糖尿病都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的。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在许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机体血糖水平升高,但体内分泌的胰岛素水平却高于没有糖尿病的人。为什么高分泌量的胰岛素不能把高血糖降低呢?这是由于胰岛素的主要效应器官,即肌肉组织、脂肪组织、肝脏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使得正常量的胰
发布于 2022-12-21 19:45
0评论
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口服的胰岛素胶囊。 据俄罗斯《化学与生活》杂志报道,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的专家选用两种生物材料,包裹在胰岛素外,形成胶囊,使胰岛素口服后不会受到胃液的破坏,保持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胶囊使胰岛素顺利到达小肠,在这里胶囊打开,胰岛素分离被肠粘膜吸收入血,发挥调节糖代谢的作用。这是研制口服胰岛素的关键性成就。 盼望口服胰岛素 口服胰岛素,是备受广大
发布于 2023-12-25 00:54
0评论
1、首先是I型糖尿病要用胰岛素治疗,因为I型糖尿病它的发病是因为它的胰岛分泌功能已经没有了,几乎没有胰岛细胞,自己分泌不出胰岛素了,所以必须替代治疗。 2、II型糖尿病的病人,在用口服降糖药剂失效的情况下,应当使用胰岛素了,我们所说口服降糖药剂失效一般指的是胰岛素的促泌剂,比方说黄脲类药物,现在还有一种列脲类药物。以前我们认为黄脲类药物,比方说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使用到6片如果不管用
发布于 2023-09-12 04:43
0评论
概述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药物,已经被很多医生和患者所接受,现在有很多人都会选用胰岛素,可是有一些朋友们会发现,到了后期胰岛素的敏感性会下降,这样会导致胰岛素用量增加,甚至还会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怎样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很多患者朋友们都会关注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步骤/方法: 1、 要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大家需要管理体重,简单的说就是减肥
发布于 2022-11-25 02:56
0评论
得了糖尿病,注定只能拿着注射器一日三次地打胰岛素?得了糖尿病需要治疗,不少糖尿病人就有了抱怨:药物可选的不多……日前,在诺和诺德海外最大研发中心揭幕庆典上,诺和诺德宣布,注资1亿美元强化其在中国区域的科研中心,使其成为诺和诺德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旨在强化蛋白质技术、生物技术及药理学的研发能力,提高对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水平。 ●未来方向一 长效胰岛素减少注射次数 “对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已有
发布于 2023-12-25 00:47
0评论
胰岛素泵的这种输注方式完全模拟了正常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克服了目前使用短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存在的多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无论在l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在最难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都能以最少的胰岛素用量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工作原理胰岛素泵由微型计算机控制的电子信息板、微型马达驱动的螺旋推杆、胰岛素储药器、电池、输注导管系统这几部分组成。电子信息板上储存着时钟(时间可精确到年、月、日、小时、分)、每
发布于 2022-11-24 16:16
0评论
“胰岛素”是纯中药萃取? 看着“口服胰岛素”的包装和宣传广告,刘先生发现,整个包装上除了品牌上有明显“胰岛素”字样,其它地方都没有提及胰岛素、肽类激素等明显字样,反倒是重点宣传其原材料是纯中药萃取、激活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细胞再生、增强胰腺功能等等“功效”。 “这明显就是像保健品的宣传手段嘛!”刘先生说,“老爸糖尿病这么久,我们家属对糖尿病和糖尿病药物也有一些基本的认识,这药如果真买回去给老爸吃
发布于 2023-12-25 00:41
0评论
胰岛素是调节人体能量储备的重要激素,它可通过增加脂肪酸转运,促进脂肪细胞内中性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促进葡萄糖摄取及肌肉、肝脏的糖原合成,使肌肉、肝脏蛋白质合成增加,如此,引起脂肪沉积,从而导致肥胖。 不过,并非打胰岛素就一定会致胖,关键要看胰岛素使用是否合理,以及饮食运动的控制情况。有些患者可能打胰岛素的剂量过大,容易出现低血糖,饿感增加就会导致了进食增多;另外,也有一些患者在打胰岛素后,饮食
发布于 2023-02-19 20:4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