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16 12:54

  (一)磺脲类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兼有胰外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降血糖作用。目前将磺脲类降糖药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分为第1代、第2代和第3代,第一代包括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第二代60年代用于临床,包括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哒)、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第三代格列美脲。
  1、适应症:由于磺脲类降糖药主要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故适应于尚有一定胰岛功能的,经饮食治疗仍不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病人。
  (1)中年以上起病的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经一度饮食治疗、运动治疗未能满意控制高血糖的患者。有约20-30%的病人在20-40岁之间,开始数年可选用磺脲类药物,而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2)40岁以上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病程5年以内,从未采用胰岛素治疗,体重正常或肥胖者也可选用磺脲类药物或与双胍类联合应用。
  (3)某些发病缓慢的1型糖尿病病人早期胰岛B细胞尚未完全丧失,此类药也有部分治疗作用,但为了保护残存的胰岛B细胞功能,应及早改用胰岛素或与胰岛素合用。
  (4)近年试用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可增强疗效。认为对于2型糖尿病人,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后可再加用胰岛素治疗,不必停用磺脲类降糖药。
  2、禁忌症
  以下糖尿病患者不适合服用磺脲类降糖药:
  (1)凡小儿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应用磺脲类药物。
  (2)有糖尿病酮症,尤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或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者禁用。
  (3)有严重感染、高热、外科手术、妊娠、分娩,各种严重心、肾、肝、脑部等急慢性并发症者均不宜使用。
  (4)有黄疸、造血系统受抑制、白细胞缺乏症及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毒性反应者禁用。
  (5)凡能用饮食控制或必须减肥的病人以饮食治疗与运动治疗联合为宜,仅在高血糖未能控制时才可试用,但仍须以控制饮食及运动为主,药物为辅。
  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要特别谨慎,最好不用磺脲类降糖药:
  (1)有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病人慎用:因为磺脉类降糖药均需经过肝脏灭活,即经过肝脏代谢,变成无降糖作用的代谢产物,然后才能排出体外。当有肝功能不全时,如肝硬化时,肝脏对这些药物的灭活能力下降,不能及时把它们代谢掉,因此容易出现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而且当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肝糖生成能力降低,又可能诱发低血糖或增加低血糖的严重程度,所以对有肝功能障碍者要恒用。
  (2)磺尿类药可使体重增力而双胍类药可使体重减轻。一般主张联合用药宜早,所用剂量宜小,然后根据血糖情况逐渐调整剂量,直到获得血糖控制满意的效果。对单独用双肌类药效果不理想者可加服磺腺类药,反之,对磺腺类药原发或继发性失效者也可加服双肌类药。
  (3)双胍类降糖药与磺脲类降糖药联合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各类药品什么样人能用,什么样人不能使用,尤其要特别注意肝肾功能。
  (4)双胍类药也可以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欲减少胰岛素用量或增强胰岛素的疗效都可加服双胍类降糖药。但要注意:未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病人不能单独用双胍类药治疗,因为这类药品必须体内有胰岛素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降糖作用。
  (5)磺脲类降糖药毒副作用
  磺脲类药物毒副作用一般很小,但用药不当易发生低血糖。常见的副作用有:
  (1)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等,药物减量后可以消退。
  (2)皮肤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或斑丘疹等,减少药量后可逐渐消退,若持续不退者,应停止使用。偶见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药物。
  (3)血液系统反应。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不良

胰岛素促进剂相关文章
对于初患糖尿病的患者,口服胰岛素降糖无疑是首选,但口服胰岛素并不是完全安全有效的,并不是人人都能适应胰岛素。下面由专家来简单谈谈口服胰岛素的缺点,希望广大患者趋避来调整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1、低血糖反应。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
发布于 2023-12-25 00:34
0评论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
发布于 2022-12-10 02:46
0评论
人类的祖先诞生的那一刻,胰岛素也诞生,历经的漫长进化,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直到公元1921年,人类才认识这位身边的亲密朋友。胰岛素是什么?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蛋白激素,由A、B两个多肽链组成,A链21个氨基酸,B链30个氨基酸,共计51个氨基酸,笼统地讲与蛋清、猪肉、牛肉等一样都是氨基酸连接而成的蛋白质。胰岛素是目前所知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帮助机体代谢葡萄糖。人体有点儿像一部发动机,需要燃烧
发布于 2022-10-02 10:50
0评论
同样是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泵比传统的一天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方法,在控制血糖方面有哪些优越性呢?胰岛素泵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输注方式的优越性。正常人每天分泌的胰岛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基础胰岛素,就是不吃饭的情况下为维持正常血糖而分泌的胰岛素。正常人在一天中不同时段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所以一天中不同时段人体基础胰岛素的分泌量也是不同的,例如夜间分泌量少,凌晨分泌量大。另一部分
发布于 2023-01-25 22:17
0评论
胰岛素泵是用来精细注射胰岛素的一种装置。它通过一根软管和埋于皮下的细针,向体内持续微量地输注胰岛素(见图)。
发布于 2023-01-25 22:22
0评论
胰岛素泵的这种输注方式完全模拟了正常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克服了目前使用短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存在的多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无论在l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在最难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都能以最少的胰岛素用量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工作原理胰岛素泵由微型计算机控制的电子信息板、微型马达驱动的螺旋推杆、胰岛素储药器、电池、输注导管系统这几部分组成。电子信息板上储存着时钟(时间可精确到年、月、日、小时、分)、每
发布于 2022-11-24 16:16
0评论
随着人们对胰岛素的认识增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糖尿病病友接受。但是,有些人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这不仅与饮食控制不佳、运动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外,也与胰岛素注射的方法、部位、时间不正确而导致的胰岛素吸收不良有密切关系。怎样才能让胰岛素吸收的更好呢?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射部位的选择和保护:一般胰岛素注射选在皮肤较松弛的部位为宜,如腹部(脐周2~5cm以外部位
发布于 2022-11-26 14:56
0评论
为何每天注射胰岛素,血糖仍旧不达标?张先生因糖尿病住进医院,在医院血糖控制得很稳定,回家后按照医生要求每天自行注射胰岛素,血糖却波动严重。护士问他是怎么打的,张先生一脸疑惑道:“把药打进去不就行了?”护士看了他的用药后哭笑不得。原来张先生用的是预混胰岛素,每次注射前要将两种胰岛素充分混合才能发挥药效,而他不明就里,相当于先注射短效胰岛素再打中效胰岛素,血糖自然波动得厉害。胰岛素治疗也要坚持个体化
发布于 2022-11-24 15:06
0评论
1、药理作用 治疗糖尿病、消耗性疾病。促进血循环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进脂肪及蛋白质的合成。 2、生理作用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对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对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减少脂肪分解;对蛋白质;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以增加蛋白质合成
发布于 2024-08-09 12:42
0评论
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及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那么,如果出现胰岛素过高应怎么办? 方法/步骤 1胰岛素的过高会出现的问题: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尤其在运动时,另外高胰岛素血症是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Ⅱ型糖尿病、肥胖、脑卒中等共同的发病基础。 2加强体育锻练: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 3
发布于 2024-09-03 17:3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