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组成。椎体之间的盘状结构称为椎间盘,起着抵抗重力和外力的缓冲作用。它被一个致密的纤维环所包围。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包括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特别是髓核,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会破裂。而髓核组织从破裂处向后方或椎管内突出(或脱出),致使邻近的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和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累及颈椎和腰椎,引起颈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目前已达15.2%,且有低龄化趋势。
如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类
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3.根据突出程度,可分为中央型、外侧型和远外侧型等。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退变导致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和压迫颈部脊髓和神经根,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
发病机制?
1、多由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引起,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损伤,可引起局部出血性水肿、炎症改变,在病变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而形成骨质增生。
2.不良姿势是造成颈椎损伤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无忧,长时间操作电脑,剧烈转动颈部或头部,在行驶的汽车上睡觉,这些不良姿势都会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容易造成损伤。过去是会计和教师的职业病,现在是办公室的常见病。
发病机制?
椎间盘的退变是基本的病理变化,进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1、早期,颈椎间盘出现脱水,髓核含水量下降,纤维环肿胀,继而出现退变,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抗压和抗张力能力下降。可发生周围局限性或广泛性膨出,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椎间孔的纵径变小。
2、引起继发性椎体间不稳定,椎体间活动度增加,椎体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结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副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变化。而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韧带组织之间形成的间隙,由于组织液的积聚,加之微观损伤形成的出血,使这些血性液体发生机化,进而钙化、骨化,从而形成骨赘。
3、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使颈椎不稳定,增加了外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多。
骨赘与隆起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及外伤反应引起的水肿或纤维瘢痕组织一起,在相当于椎间盘的位置形成了突入椎管的混合物,对颈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钩椎关节的骨质可由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和椎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