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为0.15%~0.26%。由于其发病高峰在40和50岁左右,对社会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主要治疗方法是减轻关节的炎症反应,抑制病变的发展和不可逆的骨质破坏,尽可能地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以达到疾病的完全缓解。
这类病人的自身免疫功能降低,疾病有迁移的趋势。炎症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对关节液和滑液的稀释可直接导致受累关节滑液中玻璃酸钠的浓度、分子量和粘弹性低于正常值,使滑液的润滑、缓冲应力和屏障作用减弱。在机械性创伤或炎症等因素的刺激下,软骨受损,并暴露出软骨成分的 "隐性抗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和继发性损伤,抑制了关节软骨中蛋白多糖的合成和胶原纤维的破坏,软骨弹性降低,水力渗透性增加,但软骨细胞承受的 软骨细胞压力增加,导致关节软骨细胞的固结、破碎和坏死。坏死的软骨细胞释放的酶增多,进一步破坏了基质中的胶原纤维结构,导致关节软骨的腐蚀、缺损,以及软骨下骨的暴露或塌陷,造成恶性循环。
而玻璃酸钠是滑液和关节软骨基质的成分,能有效补充外源性营养物质,并能改善关节腔内的液体环境,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玻璃酸钠附着在关节软骨和滑膜组织表面,作为保护屏障,防止细菌、毒素、免疫复合物等的入侵。;缓冲关节应力,从而保护软骨,维持软骨基质的完整性;调整滑膜的通透性,恢复滑膜的吸收功能,使肿胀减轻;保护关节软骨,促进软骨修复。高分子量的玻璃酸钠能与疼痛受体结合或与某些致痛大分子结合,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液治疗RA,常需加用封闭药物,并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或改变病变的抗风湿药,以及非甾体抗炎药。同时,注射时应注意关节腔穿刺的正确技术和方法,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关节腔穿刺,如有积液应抽出关节液,然后缓慢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在膝关节腔内连续注射五次(每周一次),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带来的身体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