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胆囊结石的治疗,虽然方法很多,包括碎石、取石、排石和手术治疗,但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手术。然而,近年来,关于手术有两大争论,主要是胆道切除和保胆。胆道切除术的理论是由德国名医Langenbuch博士在1882年提出的。在没有内窥镜技术的情况下,他提出 "应进行胆囊切除术,不仅是因为胆囊含有结石,还因为胆囊可以生长结石。" 这就是著名的 "温床学说",100多年来一直被视为 "圣旨 "和 "金标准"。胆囊切除后,胆囊结石没有复发的可能;但是,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增加的风险已经提出;但是,胆总管结石的临床风险远远高于胆囊结石。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大量关于胆囊切除术后各种不良症状的临床报告显示,胆囊具有复杂而极其重要的功能,是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胆囊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具有调节肝内和肝外胆管的压力,维持胆管内液体力学平衡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欧洲学者发现一个现象和疑点,即在患结肠癌的病例中发现有许多人有胆囊切除史,Moorehead对60岁以上的100例胆囊切除者和100例非胆囊切除者的分析发现,患结肠癌者为12。3,而关于胆囊切除术后促进结肠癌的机制,人们普遍认为:胆囊切除术后更多的胆汁 循环影响细菌的降解,导致胆汁盐池中次级胆汁酸的含量和比例增加,具有致癌性或协同作用,因此容易导致结肠癌的发生。
关于复发问题,随着内镜科学的发展,直接在胆道内镜下取石安全可靠,避免了胆囊切除术中的 "胆结石遗漏",减少了复发的假阳性。尽管如此,胆囊切除术后的结石复发仍是该手术能否全面实施的关键,与结石形成相关的因素的存在使复发成为可能。有报道称内窥镜胆囊切除术的复发率低于10%,但没有得到更广泛的科学临床研究的支持。上海中山医院对792名在保守治疗下结石消失的患者进行了随访,在1、2、3、4、5和5年以上,胆结石的复发率分别为11.6%、22.3%、24.5%、36.4%、39.3%和39.6%。(黄家驷外科,第七版,第1799页)。但是,长期使用此药副作用大,对肝脏损害严重,不能解决复发问题。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是胆汁成分的变异,表现为胆汁酸盐含量相对较低,胆固醇和胆红素含量过多。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的发病率较高,且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胆囊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壁的炎症(表现为胆囊壁的厚度)和胆汁的成分有关。胆囊收缩功能减弱导致排空延迟,就会导致胆汁滞留,胆汁淤积和沉淀就会形成结石。相反,如果胆囊的收缩功能良好,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形成了胆固醇小晶体或胆红素钙沉淀,也可以及时将这些形成的成分从胆囊中排出,防止这些物质在胆囊中进一步增大形成结石,从而阻断了胆囊结石的形成过程。胆囊壁的炎症使粘膜增厚,增加了对胆盐的吸收,导致胆汁中胆盐浓度下降,胆固醇变得过饱和,容易结晶,胆囊壁的粗糙使胆汁中形成的成分容易沉积和粘附,或以炎症脱落的细胞为核心形成结石。可见,取石后尽快治疗胆囊壁的炎症,恢复胆囊的收缩功能非常重要,是防止结石复发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