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09-30 10:44

  癌症疾病让人谈之色变,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那你知道多少癌症之最呢?中医告诉你14个癌症之最!

  不会得癌的地方:指甲和头发除此之外,人体其他各器官都会和癌症扯上关系。但还是有灾难鲜少波及的区域。比如扁桃腺癌、唇癌、肛门癌、间皮瘤、外阴癌、阴道癌、肾上腺癌等疾病,其发病率也都在0.1/10万以下。

  最早可能被消灭的癌:宫颈癌癌症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其诱因。但宫颈癌在这方面却已取得了突破。现在,我们都知道,人乳头瘤病毒是导致此癌的最直接原因。也正因为此,自从2006年第一种宫颈癌疫苗上市后,就让人们看到了攻克癌症的第一缕曙光。

  最能避免的癌:子宫癌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肥胖,成效最明显的,就是可能会避免70%的子宫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此外,食管癌和口腔癌在“最能避免的癌症中”,紧随其后。

  治疗效果最好的癌:乳腺癌乳腺癌已成为治疗技术取得最多进展的疾病之一。筛查是狙击乳腺癌的第一道关卡。手术、内科治疗、放疗、靶向治疗的‘携手作战’,不仅让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达90%以上,也让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照样能活得长。

  病情最温和的癌:甲状腺癌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力军”的甲状腺癌近年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趋势,大部分甲状腺癌恶性度低,病情进展慢,治疗效果理想,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甲状腺癌和体内较高的雌激素水平、精神压力大、接触X线等放射性物质关系密切,如能避免这些致病因素,预防都不是难题。

  最难治疗的癌:胰腺癌胰腺癌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胰腺癌部位特殊,很难发现早期症状,病人就诊时大多已进入晚期,手术切除难度高、风险大、费用也相对较贵。而且胰腺周围血管丰富,地处交通要道,影响器官多达五六个,的确非常棘手。

  最复杂的癌:淋巴瘤年,罗京、青年演员李钰等人的逝世,让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了淋巴瘤。事实上,虽然它是分型最多的癌症,但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般可怕。化疗让部分淋巴瘤从过去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变成了现在九成以上都能治愈。另外,如果防范装修污染、缓解精神压力、保持体重,尽量避免呼吸道和口腔感染,就可以很好预防。

  和饮食最相关的癌:消化道癌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带来了大肠癌;维生素C缺乏、爱吃酸菜、吃得太烫,导致了食管癌的高发;吃得太咸、吃得太多,则是胃癌的“罪魁”。因此,“吃饭七分饱”、食物多样化、多吃果蔬少吃肉永远都是防癌真理。

  小孩最容易得的癌:白血病近亲结婚、装修污染都是让孩子过早患上“白血病”的主要诱因,此外,“小胖墩”、父母抽烟、常开车的,也更容易陷入白血病的泥沼。不过,张广超也指出,白血病等儿童肿瘤绝对可防可治。有专家指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最有男人特色的癌: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是名列前茅的。而在我国,这些年也颇有“直追欧美”的架势。这主要是因为近20年来,人们生活改善,爱上了高脂饮食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造成的。不过,只要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治愈率能达到95%左右。因此建议,男人50岁后一定要定期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最有女人特色的癌:乳腺癌想要远离乳腺癌其实不难,只是从婴儿期就应该有个计划。婴幼儿切忌过胖、儿童期不宜营养过剩、青少年时期增加户外体育活动、青春期适时婚嫁、中年时期定期检查、更年期慎用雌激素。

  最有中国特色的癌:肝癌这首先是因为中国的乙肝病人位居世界第一,当然也直接造成了我国肝癌病人高居全球榜首。肝癌有四大致病因素,即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喝受污染的水以及酗酒吸烟。针对此,国家制定了肝癌的一级预防方针:第一,改水,不吃沟塘水,吃深井水,吃自来水;第二防霉,不吃霉变玉米;第三,接种疫苗。

  中国人得的最多的癌:肺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根据中国现有的数据和情况曾作出报告,在未来的30年,中国因肺癌致死的人数将高达1800万,这意味着每分钟会有1人死于肺癌。但其实,肺癌是最可预防的癌症之一。远离烟草、在家常通风、出门戴口罩、少开车、少接触厨房油烟,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把肺癌拒之门外。之所以肺癌有这么高的死亡率,主要是因为临床上近八成病人到了晚期才能确诊。

  中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城市:上海据统计,上海癌症发病率1980年比1963年增加了一倍,超过北京、天津的25%,为全国城市第一位。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癌症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区女性的癌症发病率比20年前上升了近一倍,每100名上海女性中就有一人是癌症患者,也远高于我国其他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城市越发达,环境污染就可能越严重,人们生活就越不规律,压力也越大,也就难免癌症发病率会日渐攀高了。

  以上,是中医告诉你14个癌症之最,尽早了解癌症之最,早日预防癌症疾病。

14个癌症之最相关文章
1.粗细结合:现在人们的饮食越来越追求精细了,父母们都想把最好的最精细的食物给到宝宝,可是,对于14个月的宝宝,应该做到粗细结合,这样可以避免维生素B1的缺乏症。软米饭、粥、小馒头、小饺子、小包子等都可以适当吃一些,每天在150克左右就可以了。 2.婴儿奶粉不能停:有些父母认为14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吃辅食了,也可以慢慢吃饭了,婴儿奶粉就可以停掉了,这是不正确的。婴儿奶粉是配方奶粉,含有宝宝需要的
发布于 2023-06-21 14:31
0评论
相传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阿喀琉斯,自小浸浴冥河,刀枪不入,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的脚踵是最脆弱的地方,是全身惟一的“死穴”。长大后,阿喀琉斯作战英勇无比,但被太阳神阿波罗一箭射在脚后跟而身亡。癌症,即恶性肿瘤,是医学界中公认的顽疾,其概念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简言之即是人体内正常细胞的异常生长。晚期癌症通常被视为绝症,生存周期较短,目前尚无治愈手段。现阶段,癌
发布于 2022-12-21 03:05
0评论
本书写的是癌症的历史,讲述了一种古老疾病的变迁――它曾经是私密的、需要小声说出的疾病;后来,它变形成一种致命的、形式多变的实体,具有强烈的隐喻性,并且在医学、科学和政治方面具有强大的穿透力,以至于癌症往往被描述为“我们这一代的典型瘟疫”。这本书定名为癌症的“传记”,是名副其实的。我试图进入这种“永生的疾病”的头脑深处,去理解其人格、祛除其行为的神秘色彩。但是,我的终极目的,是提出一个超越“传记”
发布于 2022-12-26 15:10
0评论
概述 日常生活中癌症的到来都是默默无声悄然而至的,目前一些热门话题中人人谈癌色变,也因为有些人癌症的治愈率太低,致使造成对生命的严重威胁。男人出现工作之余的身体疼痛不可避免,随着时间的增加,身体疼痛会增多,而且身体某部位莫名出现疼痛并持续一周以上时,就有可能是爱面的可能,注意提高警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男人身上的癌症信号有哪些? 步骤/方法: 1、 男人长期腹痛是大肠癌的症状,胸部疼痛可能是肺
发布于 2023-03-26 12:39
0评论
概述 现在这个时代,癌症的发病率一直在慢慢的升高,癌症其实就是上皮组织出现恶性肿瘤,是恶心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现在我们身边常见癌症死亡率排名前5位依次是肺、肝、胃、食管和大肠。出现癌症的原因分两种一种是外源性,另一种是内源性的。内源性是我们天生的,不可控的。所以让我们从外源性来看看,哪些习惯导致癌症的发生。 步骤/方法: 1、 外源性因素包括环境的因素、生活习惯、天然和生物因素。什么习惯容易
发布于 2023-03-26 10:47
0评论
还有一种迈诺特研究小组尚未研究的营养性贫血,它滋生于万里之外英国商人拥有的孟买织布厂里。工厂由当地榨骨吸髓的爪牙代理管理。这里的工资一直维持在极低水平,导致工人们生活在赤贫中,营养不良、缺医少药。因此,从道德意义上来说,这是另一种“恶性”贫血。20世纪20年代,英国医生为这些工人做身体检查,以研究这种长期营养不良产生的影响。他们发现,其中许多人,特别是妇女分娩后,发生了严重的贫血(这是又一个“殖
发布于 2022-12-26 15:05
0评论
      最近有读者来信询问身体内出现癌细胞是否就等于生癌症,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癌症。癌症又称恶性肿瘤,是由于调控人体细胞生长增殖的机制失常而引发的一类疾病,它的几个主要特征是失控细胞无限生长、侵袭周围正常组织、发生远处转移。这些特征决定了癌症是一种细胞疾病,也就是说,从广义上理解,人体内发现了癌细胞,就等于生了癌症。     但这种理解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临床诊疗活动中发现的
发布于 2023-01-31 00:32
0评论
11月20日,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长征医院肿瘤科多名专家医师来到社区,为居民上了一堂生动的癌症预防和早诊早治科普知识讲座。同时,“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癌症防治科普活动示范网络”项目共建活动启动,将持续向社区居民提供权威、易懂的癌症防治科普知识,探索一条让群众真正受益的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之路。专家“零距离”科普筑起健康防线活动中,长征医院肿瘤科专家分别就“胃癌的预防和癌前病变”、“如何预
发布于 2023-02-22 04:21
0评论
1、腹胀很多女性认为腹胀极为常见,不必大惊小怪。但是,这可能是卵巢癌的症状。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预防医学中心主任刘俊田介绍,腹部持续肿胀、有压迫感及疼痛、肠胃不适,出现进食困难或极易有饱腹感,持续数周,都可能是卵巢癌的征兆。2、不规律出血美国肿瘤学家戴利博士表示,月经周期之间的阴道异常出血及大小便出血很容易被女性忽视。它们很可能是妇科常见癌症――子宫内膜癌的一大征兆,有至少3/4的女性有此征兆后,
发布于 2022-11-27 11:26
0评论
法伯强调:“这一年将会死于癌症的病人无法等待。”他和玛丽-拉斯克同样不能等待。玛丽拉斯克知道,这项尝试所需要的赌注是巨大的:拉斯克派提出的对癌策略与20世纪50年代生物医学研究的主流背道而驰。这一主流模式的倡导者是一位个子高高、身材消瘦的工程师,名叫范内瓦-布什(VannevarBush)。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接受过培训,曾任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主管。该部门成立于1941年,主要任务在于把美国的科学精英
发布于 2022-12-26 14:45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