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01 01:34

  尽管有许多病因可以引起脑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原因。美国每年死于卒中的病人约160,000,每15个死亡的病人中有1个是死于卒中。目前,在我国卒中已列为死亡的第1位主要的病因,超过心脏病、癌症。每年,大约有600,000新的或复发性的卒中病人,其中,大约有500,000为首发的卒中病人,100,000为复发的病人。

  在Framingham研究中,卒中最常见类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所有脑梗塞的61%,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在国际心、肺及血液研究院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社区研究中,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3%,其中38%是腔隙性,14%是血栓-栓塞性,剩余的是大动脉性卒中。

  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大动脉分叉部及转折处,如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部,大脑中动脉主干分叉部,基底动脉起始部,椎动脉起始部及入颅处。

  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应当包括:性质,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炎、放疗后、纤维肌发育不良等;部位:如颈内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等;程度,如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或注以狭窄率;有无脑缺血症状,如:症状性或无症状性狭窄,TIA、小卒中、大卒中等。当要对脑动脉狭窄进行手术干预治疗时,尚需进行有关风险-效益评价和预测结果的评价。

  第一节  危险因素

       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隐匿性的过程,表现为动脉壁增厚及弹性下降。危险因素分为可改变因素及不可变因素。前者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药物的干预可以得到控制或消除。后者是个体所固有的,具有不可改变的特点。

  一、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及种族。在成年人,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男性的危险性大于女性。黑人卒中的发生率较高。亚洲人、黑人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颈内动脉,白种人相反。

  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研究提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同的高血压试验分析表明,单独的收缩压升高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及进展强烈相关;舒张压下降6-7mmHg,5年卒中的发生率下降42%。

  高血脂:已经明确,胆固醇的水平明显影响着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程度及进展速度,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升高及LDL与高密度脂蛋白(HDL)比率的升高; LDL及总的胆固醇水平的降低可以减少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

  糖尿病:无论是Ⅰ型还是Ⅱ型糖尿病,加强治疗使血糖水平降至正常水平左右可以明显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周围神经病。但最终治疗应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卒中。

  吸烟:吸烟是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可能与吸烟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性。一个心血管健康项目的亚组分析表明,随着吸烟的增加,颈内及颈总动脉壁的厚度明显增加。

  炎症及慢性感染:近期证据提示,炎症反应及系统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一定的作用。在一个有关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衣原体肺炎可能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发病机制。

  多个危险因素增加了严重颈动脉狭窄发生的机会。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颈部动脉狭窄:

  包括颅外段的颈内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无名动脉和颈总动脉狭窄。

  临床表现:动脉杂音及脑缺血引起的症状;也可无症状。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杂音在一组有神经系统症状的331人研究中,半数病人有颈动脉杂音,经多普勒超声扫描,仅有37%为高度狭窄。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NASCET)中,同侧局部的颈动脉杂音的敏感性为63%,其中的75%为中到重度狭窄。

  脑缺血或栓塞表现为:

  TIA:通常持续时间〈24小时)。

  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症状持续1天到3周。

  进展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

  完全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重、较完全,常于数小时内。

大脑动脉狭窄的诊断相关文章
颈动脉狭窄症状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的狭窄。当颈动脉出现狭窄时,大脑也就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主要的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有黑,短暂的意识丧失。颈动脉狭窄检查:患者一旦出现上诉症状,建议去门诊做一个颈动脉彩超,彩超如果表现有狭窄,发现有溃疡性斑块形成,就需要遵照医嘱做进一步的检查。具体确诊方面,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正在逐渐取代动脉造影成为诊断
发布于 2022-12-12 18:22
0评论
大脑的血液绝大部分来自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罪魁祸首,粥样斑块的表面是一层纤维帽,中间是胆固醇结晶和坏死物质。粥样斑块形成后不断增大,最后纤维帽破裂,斑块向一座活火山,不断有碎屑向外喷出。破裂的纤维帽表面极易形成血栓并且在血流冲击下非常容易脱落。那么颈动脉狭窄和小中风又有什么关系呢?很早以前人们一直认为中风是由大脑内部的血管出了问题而引起的。50多年前,医学界开始认识到颈动脉狭窄
发布于 2023-01-27 01:07
0评论
颈动脉狭窄多是由于颈动脉管腔的狭窄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其发病率较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颈动脉狭窄者约占9%,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有些狭窄性病变甚至可能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性病变。颈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临床症状:颈动脉狭窄症本身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常不易发现,在早期的临床表现有突然发作的麻木、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上肢或下肢无力、面肌麻痹和
发布于 2022-12-02 22:16
0评论
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在我国占70%以上,其次为大动脉炎(约20%)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约5%)。肾动脉狭窄是引起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患病率约占高血压人群的1%-3%。其中大动脉炎所致的主动脉及肾动脉狭窄是我国年轻人继发性血管源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肾动脉狭窄的诊断肾动脉狭窄临床线索:(1)恶性或顽固性高血压;(2)原来控制良好的高血压变得控制不佳;(3)高血压
发布于 2022-10-08 04:03
0评论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尤以动脉硬化狭窄性病变为主要原因。颈动脉狭窄可导致约20%的脑卒中,而后者是当今世界人类死亡第三大因素,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简单的一个动脉狭窄怎么会导致偏瘫、失语、失明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呢?下面我们将揭开颈动脉狭窄蚕食动脉管腔、鲸吞神经系统功能的神秘面纱。颈动脉狭窄的病理:1、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前者包括:年龄、性
发布于 2022-12-22 03:45
0评论
1、“三高”是颈动脉狭窄的主因典型的因颈动脉狭窄而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许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脑卒中或眼病,而不会想到颈动脉狭窄。我们都知道,脑卒中(中风)是威胁生命的三大杀手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而大约1/3的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的。上面两位老人的症状,就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信号。大脑是一个特殊的需氧器官,对氧气的需求量非常大,在心脏每分钟的搏动输出量里,约有十分之一供应脑部
发布于 2022-10-10 21:28
0评论
目前在我国,卒中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卒中所致死亡分别占城市及农村人口总死亡率的20%及19%。缺血性病变和出血性病变所致卒中的比例为4:1,其中颈动脉狭窄与脑缺血性疾病(尤其是卒中)的关系十分密切,约30%的缺血性卒中由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性疾病所致。该类疾病指可引起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狭窄和(或)闭塞,若不加以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程度>70%的患者2年卒中发生率高
发布于 2023-01-26 20:07
0评论
1、颈动脉狭窄的原因主要有哪些?颈动脉狭窄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以上。此外,还有大动脉炎、外伤和放射性损伤等少见原因。2、颈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颈动脉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存着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颈动脉炎造成的颈动脉狭窄多见于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女性。损伤或放射引起的颈动脉狭窄,发病前有相应的损伤或接受放射照射的病史。3、颈动脉狭窄的分类临床上依据颈动
发布于 2023-01-25 03:37
0评论
一、肾动脉狭窄的病因:①大动脉炎:国内肾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病变累及动脉全层,以中膜最重;肾动脉病变多位于肾动脉开口部或近段,呈向心性局限缩窄,亦可呈串珠状狭窄和扩张并存,侧枝循环较广泛。多见于青壮年女性,近90%病例在30岁以下。②动脉粥样硬化:为国外最常见病因,在我国占第二位。老年男性多见,狭窄多位于肾动脉开口处(2cm内)多发,多累及双侧。③纤维肌结构不良:肾动脉狭窄主要发生于中1/3-
发布于 2022-11-30 00:01
0评论
一、颈动脉狭窄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般认为,颈动脉斑块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引起脑缺血:一条途径是严重狭窄的颈动脉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大脑相应部位的低灌注;另一条途径是斑块中微栓子或斑块表面的微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上述二者机制何者更占优势,目前观点尚不一致,但多数认为斑块狭窄度、斑块形态学特征均与脑缺血症状之间密切相关,二者共同作用诱发神经症状,而狭窄度与症状间关系可更为密切。二、颈动脉狭窄
发布于 2023-01-27 01:2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