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完心脏起搏器后她还是不舒服
一位70岁的女病人,身体一直很好,退休后还在教书,因头晕和气短两周去了医院。她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我觉得我应该做得更好。"她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我觉得我应该做得更好。手术后,患者的头晕和气短明显好转,但三个月后,在诊治过程中,患者又逐渐出现了烧心的症状,经常感到胸闷,有时要重重地叹气才能感觉舒服,胸闷严重时甚至有窒息感。患者怀疑起搏器有问题,但反复对起搏器进行程序控制,显示起搏器工作良好,起搏器的记忆史显示患者有短暂的心动过速,于是告知患者起搏器工作良好,并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的心动过速。然而,在此后的几次复诊中,患者仍然感到上述不适,继而怀疑自己是否患有心肌炎,但相应的检查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患者一直担心自己的心脏有问题或起搏器不适合自己。
在随后的多次就诊中,医生逐渐发现患者有时更容易激动,面部表情更紧张,说话更多,语速更快,并认为这些症状可能是由心理障碍引起的,但患者自认为很乐观,否认了心理障碍。
在询问她的睡眠情况后,她说她很好,可以睡四、五个小时。患者说她经常做噩梦,有时会从噩梦中惊醒,比如日本鬼子进村,她在逃跑(抗日战争时期,患者小时候住在东北),或者从天上慢慢掉下来,有摔死的恐惧,梦到被日本鬼子抓住或摔在地上,她就会惊醒,有时她经常梦到自己总是踩着楼梯,找不到地方小便。有时她也会梦见自己踩在楼梯上,找不到地方小便。患者的情绪容易波动,多思多虑,容易悲伤,看到电视上的悲伤情节就会忍不住掉眼泪(患者过去不是这样的),遇到事情容易紧张,对声音过敏,害怕噪音。
除了心悸和胸闷等心血管症状外,患者还有其他多系统症状:胃痛和消化不良,颈部和背部肌肉酸痛,头晕和头痛,手脚麻木和颤抖,有时走路腿软,喉咙经常不适,容易疲劳,视力模糊。
按心理量表打分,焦虑为45分,抑郁为32分。患者被认为有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并被给予抗焦虑和抑郁的药物治疗。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焦虑症降至25,抑郁症降至22,患者恢复了之前的健康状态。
如今,心理障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综合医院就诊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患有心理障碍。据统计,20%的心脏起搏器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据统计,20%的心脏起搏器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患者反复就医,经常接受大量的检查和各种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与我们以前的理解相反,心理障碍不仅可以有情绪问题,还可以有身体上的不适,就像前面案例中的病人一样,有时这种身体上的不适会掩盖病人的情绪问题。虽然在临床上识别心理障碍并不容易,但当我们遇到那些症状不能完全用身体疾病来解释的病人时,从心理障碍的角度考虑病人的疾病可能会更好,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痛苦。
主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毛嘉良医师
诊所时间。周二、周三下午1:30
专长:心脏起搏器治疗、心脏神经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