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和糖尿病均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现代社会的人类健康构成了持续挑战。提高对冠心病和糖尿病的风险认识,加强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药物和血运重建措施的优化管理,对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风险评估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比例高,在美国35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中约有25%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是预测冠心病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业已证实,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糖尿病患者死亡约有75%是由冠状动脉缺血引起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冠脉病变更为广泛、复杂,进展更加迅速,其中有1/4发生急性冠脉综合症,1/3经历心源性休克;与非糖尿病相比,发生死亡的风险显著增高,发生心脏猝死的风险也增加3倍,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风险也较非糖尿病者增加2-3倍。此外,糖尿病不仅增加介入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而且也增加冠脉夹层、穿孔,无复流或慢血流、出血、造影剂肾损伤、支架内血栓和再狭窄的发生,是预测冠心病介入并发症的独立的风险因素。总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并不是两种疾病简单意义上的相加,它们在增加心血管病事件率和死亡率方面具有1+1大于2的协同效应,因此充分认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风险,加强对药物和血运重建措施的优化管理,对于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代谢紊乱的管理
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共同的病因,二者均存在代谢紊乱,都与久坐的生活方式、高血压、肥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有关;发病过程中均存在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换句话说糖尿病与冠心病存在共同的发病土壤。
三、血小板功能障碍的管理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增加,这与糖尿病引发的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紊乱等代谢异常,细胞异常,内皮功能破坏和易栓环境有关。业已证实,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受体P2Y、P2Y12、GPIb、GPIIb/IIIa和P选择素表达增加;同时也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这增加了血小板脱颗粒和聚集;此外糖尿病也增加氧化/硝化应激,降低了血小板的抗氧化活性,这进一步导致了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上述这些因素不仅增加了冠心病的危险性,也与糖尿病发生急性冠脉事件和支架内血栓形成有关。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应加强血小板的管理。
四、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
1、介入治疗
关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无论是球囊扩张、裸金属支架还是药物支架的临床研究都显示,糖尿病患者均劣于非糖尿病患者,这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速度更快、血管直径更小和较高的支架内血栓及支架再狭窄发生率有关。
2、冠脉搭桥
冠脉搭桥(CABG)在多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中优于球囊成形和裸支架的介入治疗,这在BARI、ARTS、CREDO-KYOTO、RITA-1、EAST等早期研究均得到一致性结论。然而,药物支架时代使得支架内再狭窄和再次血运重建率大幅降低,因此,近年来一些研究对冠脉搭桥的效果进行了再评价。
3、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的比较
因为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弥漫、复杂,进展迅速,介入治疗后发生再狭窄和再次血运重建的比例高,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接受冠脉搭桥的效果优于介入治疗,这在目前的多个冠心病介入指南中均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