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供应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出了毛病,冠状动脉的血管壁发生了粥样硬化,造成了心脏血管腔狭窄或堵塞,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出现胸痛、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等供血不足的症状。现代冠心病的三大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冠脉支架术和搭桥术。冠脉支架术是医生通过导管,将治疗所需的支架送到冠状血管,解除或缓解冠状动脉狭窄,开通闭塞的血管,从而使血管恢复正常,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这一技术使得众多的冠心病患者受益,甚至挽救了生命。但是有大量的支架术后患者虽然坚持西药规范化治疗,仍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胸闷、气短、乏力,甚至可持续较长时间,严重影响了患者疗效、降低了生活质量。
那么谁来“关心”这一类冠心病患者呢?
我们注意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身的病理疾病,支架术只是一种临时的、姑息的、局部的治疗方法,支架术后血管的粥样硬化依然在不断进展,并不能阻断全身的病理变化。而中医善于发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两大鲜明特点,特别擅长从整体、宏观上调整和调理机体的状态,延缓或阻止疾病的进展,这正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一剂良药,满足了这类患者的需要。冠心病心绞痛也不是西医学的专有名词,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提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的理论,在之后的漫长历史中,中医针对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总结了一套具有鲜明特点并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中医认为:血脉不畅、脉络痹阻是冠心病患者共同的病机特点,并将胸痹分为寒凝、气滞、痰阻、肝郁、血瘀、气阴两虚、阳气不足、阴虚等若干不同的证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支架术后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准确的辩证、精妙的处方、完善的调理,适时的养生来改善身体的状态,明显促进支架术后康复,减少心绞痛复发、提高活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概率。
对于众多已经进行了支架治疗的患者需要“以病人体质为本”的个体化、整体全面的治疗。多数冠心病患者在冠脉支架植入前后其病机已经发生了变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大胆地突破原有的辩证分型,按照患者术后的实际证型去辨证治疗。随着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已经在临床上发现,严重冠脉病变的患者,其表现可单独以心气虚甚至心阳虚为主,这类患者虽然接受了冠脉支架术,术后心绞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然以气短、乏力、周身疲惫、胸闷、甚至动则喘憋为主要症状。分析其病变的实质是心功能不全,特别是与舒张功能不全显着关联,往往也伴有收缩功能不全。这些患者通过“通心阳,益心气,养心血,调营卫”可以明显缓解症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是两者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取长补短的必然趋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将是支架术后患者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