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23 21:52

  脉络丛乳头状瘤是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脑室的脉络丛上皮细胞,在儿童较常见,常伴有脑积水。本病发病率较低,国外文献报告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0.4%-0.6%,占神经上皮性肿瘤的1.7%-2.0%。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多见,主要见于10岁以前,其发生约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3%。文献报告10岁以下儿童占全部脉络丛乳头状瘤的48%,其中约20%发生于1岁以下的婴儿。本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6:1。

  本病的好发部位因年龄而有所不同,在儿童多见于侧脑室而在成人多位于第四脑室,肿瘤在侧脑室者多位于三角区,亦可发生在颞角、额角或体部。发生后颅凹的脉络丛乳头状瘤除可见于第四脑室外侧隐窝或第四脑室内外,亦可见于桥脑小脑角区,后者肿瘤原发于第四脑室外侧隐窝或第四脑室内,经外侧孔突向桥脑小脑角所致。发生于第三脑室者较少见。由于脉络丛组织的胚胎残余异位发展,使得肿瘤偶见发生于大脑凸面。

  病理

  肿瘤来源于脑室脉络丛组织。故大多数发生在脑室内,一般体积不大,呈粉红色,结节样生长,与肿瘤周围脑组织境界清楚。肿瘤表面呈细小的乳头状或颗粒状,亦有人称之为桑椹状。切面粗糙且组织易于落,质地较脆,很少发生囊变和出血坏死,亦可见到细小的钙化颗粒。

  临床表现

  病程长短不一、平均一年半左右。表现有颅内压增高和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两大类。

  (1)脑积水与顾内压增高

  大部分病人伴有脑积水,其成因包括脑肿瘤的所在位置直接梗阻脑脊液循环所致梗阻性脑积水以及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紊乱造成的交通性脑积水两种情况,脉络丛乳头状瘤病人临床所常见的颅内压增高征与脑积水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当然,肿瘤的占位效应亦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原因。婴幼儿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颅增大和前囱张力增高,精神淡漠,嗜睡或易激惹。在较大儿童及成人则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甚至可出现阵发性昏迷。

  (2)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

  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因肿瘤所在部位而异。肿瘤生长在侧脑室者半数有对侧轻度锥体束征;位于第三脑室后部者表现为双眼上视困难;仿于后颅凹者表现为走路不稳、眼球震额及共济运动障碍等。个别位于侧脑室者可表现为头部包块。本病临床上见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肿瘤多位于脑室内,有的可移动,故有些病人表现为头痫突然加剧缓解。少数有强迫头位,这可能因肿瘤移动后突然梗阻了脑脊液循环通路所致。

  辅助检查

  CT检查:肿瘤在CT平扫时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边绕清楚而不规则,可见病理性钙化。肿瘤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位于侧脑室内者以三角区居多,位于后颅凹者多伴有幕上脑积水。除脉络丛乳头状癌外,肿瘤多局限于脑室内,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

  MRI检查:肿瘤的MRI表现在Tl加权像中呈低信号,较脑实质信号低但较脑脊报信号高;在T2加权像中呈高信号,与脑脊液分界清楚而肿溜轮廓不规则,有些可见钙化。肿瘤有显着的对比增强并有脑积水。

  治疗及预后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于,应尽可能做到全切除。对发生在第四脑室者应后颅凹正中开颅,突向桥脑小脑角者可作作侧耳后钩形切口,行单例沈部骨窗开颅。例脑室肿瘤多应用颞顶皮骨瓣开颅,在颞后横行皮质切开至侧脑室三角区,暴露肿瘤后若瘤体过大不必强求完整切除以防损伤深部结构,切除肿瘤前注意阻断供瘤动脉以利于手术中减少出血。对于未能完全切除肿瘤而个能缓解脑积水者,应作分流手术。如为脉络丛乳头状瘤术后应予放射治疗。本病系良性肿瘤,全切除后会获得良好效果,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段的进步,手术死亡率可控制在1%以下;而全切除肿瘤的病人常可获得十分满意的长期疗效。即使脉络丛乳头状癌的5年生存率亦可达50%。

脉络丛乳头状瘤怎么诊断和治疗?相关文章
什么是脉络丛?在脑室的一定部位,软脑膜及其上的血管与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其中有些部位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为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脉络丛位置及形状)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嵴液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产生的脑嵴液汇合,经中脑水管流至第四脑室,再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嵴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第四脑室外侧孔流入小脑延髓池,并迅速扩
发布于 2022-12-27 14:00
0评论
食管乳头状瘤的内镜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关系目的:探讨食管乳头状瘤的内镜下表现、临床及病理关系。方法:对7320例行内镜下检查的患者,其中内镜下诊断食管乳头状瘤患者25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25例;从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组织学、治疗等方面对食管乳头状瘤进行分析。结果:7320例患者食管乳头状瘤的检出率为0.34%,高峰年龄41~50岁,男女比例为1:2.57,发病部位多位于食管中段;15例胃内存在
发布于 2022-11-29 19:21
0评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首发症状为颈的部无痛性肿块,多数随吞咽上下移动,少部分有声嘶、吞咽困难及压迫感,少数先发现颈部转移淋巴结后找到甲状腺内原发灶,也有以颈部弥漫性肿大诊断为甲亢手术时发现的。近年来在健康体检时意外发现的甲状腺癌病例也不在少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1、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经验丰富的超声学专家诊断准确率可达85%以上。甲状腺肿物具有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匀、血流丰富及细砂粒样强回声表
发布于 2023-01-29 13:32
0评论
喉乳头状瘤是由乳头状瘤病毒(简称HPV)感染引起。HPV分60多亚型,常见的有HPV6、11、16、18、31、33、35、39、42、43、44、45、51、52、56、58、59、68等亚型。儿童和成人喉乳头状瘤所感染的HPV亚型有差异,治疗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儿童喉乳头状瘤儿童喉乳头状瘤由HPV6、11等亚型引起,一般不会癌变,但儿童的喉很小,手术操作空间有限,很难一次彻底切除乳头状瘤,所
发布于 2023-02-06 00:32
0评论
概述 结膜乳头状瘤是由于人乳头瘤病毒6或者11型感染以后导致的眼睑皮肤表皮细胞和血管增殖形成的寻常疣,比较多见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现在我把有些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步骤/方法: 1、 如果有其他的疾病的应该首先治疗,譬如结膜炎,角膜炎,糖尿病,高血压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多锻炼,增强提抗力。 2、 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切除,但是容易复发,也可以激光或者光疗,这些效果都还
发布于 2023-09-04 19:01
0评论
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在以下情况下被诊断出来:癫痫发作;突发头痛,或有局限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经CT、MRI等检查显示脑内出血。随着CT和MRI头部扫描在体检中的应用,有越来越多没有任何症状的病人也被查处患有海绵状血管瘤。初次听到“海绵状血管瘤”这样的诊断,由于里面有个“瘤”字,很多人以为是个肿瘤,而且还长在血管上,因此病人往往寝食难安,焦急异常,认为自己得了非常要命的毛病。其实海绵状血管瘤正确的称号应
发布于 2023-01-23 20:32
0评论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感染了本病毒后,表现可以从无症状感染、流感样全身性疾患、脑膜脑炎以至于严重的脑膜脑炎。但各型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不同的临床表现是否与不同的病毒株有关,目前尚未能肯定。 流感样全身症状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8~12天。起病急,发热可高达39.5℃,伴有背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有些患者出现咽痛、咳嗽与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少数还可有皮疹、淋巴结肿大与压痛、恶心、
发布于 2024-07-17 16:18
0评论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属于RNA病毒。1934年虫媒病毒性脑炎流行期间,1例曾被诊断为St.Louis脑炎的患者死亡后,从中枢神经系统采集到的标本接种到猴子,经连续传代后分离出这种病毒。1年之后,在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也发现这种病毒。它对人类的病因学作用的地位,很快就得到确定。目前,它在病毒分类学上属于沙拉病毒属(Arenavirus)。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的大小为40~
发布于 2024-07-17 16:11
0评论
1.流感样型 起病大多急骤,发热可达39℃以上,伴有背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部分患者诉有恶心、呕吐、畏光、淋巴结肿痛、腹泻、皮疹或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病程2周左右,偶有复发。病后乏力感可持续2~4周。 2.脑膜炎型 可出现于“流感样”症状后(常有短暂缓解期),或直接以脑膜炎症开始。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除幼儿外,惊厥少见。神志一般无改变。病程约2周。 3.其他
发布于 2024-07-17 16:04
0评论
因为没有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患者没有必要隔离处理与本病毒有关的实验室及动物室应注意防范,以免引起实验室暴发流行流感样全身症状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8~12天起病急,发热可高达39.5℃,伴有背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有些患者出现咽痛、咳嗽与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少数还可有皮疹、淋巴结肿大与压痛、恶心、呕吐与腹泻等表现病程一般在2周左右部分患者,经过一段间歇后,可有第
发布于 2024-07-17 16:25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