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椎体肿瘤微创介入治疗
目前骨水泥注射治疗的病变包括:
1、脊柱椎体血管瘤;
2、脊柱转移瘤;
3、脊柱骨髓瘤;
4、脊柱动脉瘤骨囊肿;
5、嗜酸性肉芽肿;
6、老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等。
脊柱由33块脊椎骨组成、作为人体的“顶梁柱”、除了负荷身体重量以外、还有缓冲振荡、保护脊髓和胸腹腔脏器等作用。脊柱肿瘤在人体发病率较高、其中脊柱原发性肿瘤占全身骨肿瘤的10%、而脊柱转移性肿瘤发生率相对更高、多项研究显示、肿瘤死亡的病人进行解剖检查的观察结果表明、高达30%-45%的病例已发生了脊柱转移。由此可见脊柱肿瘤有教高的发病人群、诊断与治疗问题不容忽视。现代影像医学发展迅猛、包括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磁共振扫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技术在临床大范围推广应用、绝大多数脊柱肿瘤通过上述检查方法都可得到有效的检测。脊柱的解剖结构复杂和邻近的重要脏器较多、一旦发生肿瘤、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比较、传统的治疗非常困难。
近20年来、介入医学在世界范围蓬勃发展、对脊柱肿瘤介入治疗的探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脊柱肿瘤介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肿瘤动脉插管局部灌注治疗、肿瘤动脉栓塞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以及放射性粒子置入术等。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医生和患者推崇的方法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俗称骨水泥注射治疗、是法国放射科医生Galibert和Deramond发明的手术方法、世界第一例的病人是颈椎血管瘤、病人表现为难以忍受的疼痛、经骨水泥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之后该项技术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另一个技术是在PVP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叫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KP)。PVP是在高清晰度的影像设备引导下、局麻后用细针经皮肤刺入病变椎体、于实时透视下将生物材料(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增加椎体耐压强度、提高脊柱稳定性、缓解和消除疼痛、预防椎体塌陷发生和发展的一项新技术。而PKP技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细管穿刺椎体、先用球囊或撑开器将压缩椎体撑高、再于透视下将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目前两种方法都广泛在临床应用、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疼痛缓解率在90%以上、肿瘤性骨折疼痛缓解率在85%以上、90%以上的病人术后2天后下床活动。 PVP术在局部麻醉下、通过高清晰度的DSA或CT影像导引下、通过皮肤和椎弓根用骨穿针插入骨折椎体、注射医用骨水泥、15分钟后、骨水泥凝固、PVP术无须切开皮肤、手术过程中很少出血、整个手术一般控制在一小时之内。
根据目前的研究认为、PVP术的治疗原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是骨水泥稳定和加固了椎体、其次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是释放出热量、温度可达到80℃、摧毁“疼痛感受器”和肿瘤组织、还有人认为骨水泥的毒性作用可杀伤肿瘤细胞。PVP术的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主要得益于这三方面的治疗作用。哪些病人适合做PVP手术呢?
目前骨水泥治疗的病变包括:
1、脊柱椎体血管瘤;
2、脊柱转移瘤;
3、脊柱骨髓瘤;
4、脊柱动脉瘤骨囊肿;
5、嗜酸性肉芽肿;
6、老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等等。
当然PVP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如穿刺到脊髓可导致瘫痪、骨水泥外漏可导致肺栓塞和脊髓压迫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所以开展PVP术的介入放射科医生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后才能开展手术、其他科室医生首先要学习掌握脊柱影像解剖学、再掌握DSA和CT机器的操作后、才能开展PVP术、以避免并发症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