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结石按照解剖部位分为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三种,其中,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称为肝外胆道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多由于饮用水不卫生,导致胆道蛔虫或钩虫感染,进一步发展成肝内胆管结石。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饮用不卫生的河水井水越来越少,感染胆道蛔虫或钩虫的机率也越来越少,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很低,特别是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几乎很少能见到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肝外胆道结石,特别是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显着上升,发病率为10%左右,即10个人就有1个人患此病。因此,本文就肝外胆道结石的内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做一介绍。
肝外胆道结石病人中,最常见的是胆囊结石,其次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少数人仅有胆总管结石,无胆囊结石。
以下就肝外胆道结石这三种情况,根据本人的治疗体会,结合国内外治疗进展,谈谈如何综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进行个体化微创治疗,使病人得到痛苦最小、治疗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法。
一、胆囊结石的内镜治疗方案
1、腹腔镜胆囊切除(LC)治疗胆囊结石
适合于大部分有腹痛症状的II期甚至有并发症的III胆囊结石病人,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现已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已在广大医院普遍开展。
2、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
即采用腹腔镜微创方法,在胆囊底部做一切口,用胆道镜将胆囊内结石取出,然后缝合胆囊创口。
此种手术方法简单,不会发生切除胆囊时可能存在的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并且保留了胆囊,受到病员的欢迎,近年来在国内开展越来越多。但此种方法在医学界尚有很大争议,主要是由于没有去除胆囊结石发生的温床――胆囊,胆囊结石复发是争议的焦点。主要适合于胆囊功能良好、胆囊壁炎症不重、无胆囊壁肿块病变、胆囊结石数量较少的年轻病人。
二、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案
1、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
适合于胆总管较粗,胆总管结石较多较大的病人。优点是创伤较剖腹手术小,恢复较快。
缺点是:
1、有上腹部手术史、腹腔粘连较重者不能采用;
2、与剖腹手术一样,病人不能耐受手术者不能采用;
3、治疗时间长,需要带管出院,病人生活不方便。
2、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
为近年来采用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先采用十二指肠镜(像胃镜)经口、食道、胃,到达十二指肠,于十二指肠找到胆总管开口处,插管进入胆总管,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后,用取石网篮、取石球囊将结石取出。间隔1-2天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近年来,也开始在手术室同期行ERCP+LC,这样病人的痛苦更少。适合于胆总管直径较细、胆总管结石较小、数量较少的病人。
优点是:
(1)创伤小,不仅适合于一般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也适合于一般情况差的病人。
(2)治疗时间短,不需要带管出院。
缺点是:
(1)费用高;
(2)对胆总管充满结石、或胆总管结石多、直径大、或曾行胃手术II式吻合的病人难以通过ERCP取石;
(3)内镜ERCP本身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如肠穿孔、出血、胰腺炎等。
3、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这种手术方式是通过胆囊管将胆总管结石取出,不切开胆总管,这样就不需要放置胆总管T管引流,因而这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这种方案需要病人胆囊管较粗,胆道镜能够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同时,胆总管结石不是很大,数量不是很多。而大部分人胆囊管细,胆道镜无法进入,因而不适合此种方式。但现在很多病人的胆总管结石为继发性结石,即结石是从胆囊进入胆总管的,结石在进入胆总管过程中将胆囊管扩张,根据胆囊管粗细,应用不同大小的胆道镜,特别是近年来直径为3mm甚至更细的胆道镜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病人应用此种方案得到了成功治疗。
三、单纯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案
1、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取石
这是近年来采用最多的治疗方案,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或扩张(EPBD)后,用取石球囊、网篮将结石取出。这也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不仅创伤小,恢复快,也适合于一般情况差,难以耐受手术的病人。有时病人结石多、直径大,需要多次ERCP取石。
十二指肠镜取石虽然不是手术,但相当于手术,也有并发症,有时甚至是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重症胰腺炎、出血等。
2、十二指肠镜胆道引流
如果病人胆管炎病情严重,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取石的风险,也可先行胆道支架内引流,或鼻胆管外引流,待病人情况好转稳定后,再次ERCP取出胆总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