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痛剂肾病和非甾体抗炎药
镇痛剂肾病(又称止痛剂肾病)是长期大量滥用镇痛剂(以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为主)造成慢性肾间质损害,并可出现肾乳头坏死、间质性肾炎,晚期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指不包括皮质激素在内的一大类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其对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已沿用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由于该类药物的有效性及相对安全性,其中一些已被我国和西方国家列为非处方药(OTC)。人们对该类药物引起的胃肠道粘膜损害认识较多,但常忽略该药的肾毒性。有研究报道,应用NSAID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性大约是未应用者的3倍。现已证实可引起镇痛剂肾病的NSAID药物包括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水杨酰胺、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安瑞克、易服芬)、保泰松、奈普生、甲芬那酸、双氯芬酸(扶他林)、舒多昔康等。一般认为持续服用镇痛剂三年以上,镇痛剂累计剂量超过2~3kg时可发生镇痛剂肾病。有研究显示,在一组因各种原因(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口服非甾体类镇痛剂累计超过1000粒的患者中,24.4%的患者通过静脉肾盂造影、B超和CT证实有肾乳头坏死。
二、镇痛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NSAID导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性受NSAID的种类和用药剂量的影响。不同种类的 NSAID对肾脏的损害各不同,吲哚美辛导致AKI的发生率最高,而阿司匹林则相对较低,萘普生、双氯酚酸钠、布洛芬、吡罗昔康等则介于吲哚美辛与阿司匹林之间。除NSAID的因素之外,下列情况也是NSAID导致AKI的危险因素:
1、高龄(>60岁)
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肾脏生理功能减退,对前列腺素依赖性增强,故老年人使用 NSAID更应密切注意其发生肾损害的危险性。
2、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血压、脱水、动脉导管未闭等患者,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肾素血管紧张素受到刺激而过度活化,增加了NSAID的肾毒性而易导致AKI的发生。
3、基础肾脏疾病
肾脏原有基础疾病(如肾血管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梗阻、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应用 NSAID易诱发AKI。已有研究证实,有基础肾脏病的老年人服用 NSAID后发生血清肌酐升高、肾功能减退、血清尿酸及贫血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基础肾脏病的老年人。
4、合并用药
NSAID与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合并应用时,AKI发生率明显升高。
三、临床表现
镇痛剂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多样,有时症状轻微且无特征性。早期可有多尿、夜尿增多、口渴,进而可出现轻度至中度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血清肌酐及尿素氮轻度增高,患者亦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尿量减少,而贫血症状常较其它肾病氮质血症期出现的更早且更严重,个别患者因严重的肾血流减少而导致少尿型急性肾衰竭。非那西汀以及非那西汀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易导致肾乳头坏死,患者表现为骤发严重的氮质血症、血尿和肾绞痛。
四、治疗
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停药,保护肾功能。应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维持 24小时尿量在2000ml以上,从而促进药物的排泄,降低药物的肾损害。注意预防感染,一旦发现感染应积极选用低肾毒性的抗生素,以免加重肾损害。大剂量皮质激素有助于肾脏病情恢复,重症患者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对于早期诊断、轻型患者,肾功能可在停药后1年之内自行恢复,预后较好;重者可发生永久性肾损害,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五、几点忠告
为了尽可能避免镇痛剂肾病的发生,在使用NSAID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掌握NSAID的使用适应证和禁忌证,防止滥用,尽量避免大剂量长期使用;
2、在有上述危险因素存在时应慎用NSAID,并调整药物剂量;
3、选用不良反应少的品种和剂型;
4、避免同时使用2种或更多种的NSAID,否则不仅治疗作用不增加,反而增加不良反应;
5、避免合并使用其他肾毒药物;
6、在NSAID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开始监测肾功能。若血肌酐≥177μmol/L,要停用NSAID;用药前血肌酐在133~177μmol/L,注意密切监测,以防肾损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