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26 20:07

  目前在我国,卒中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卒中所致死亡分别占城市及农村人口总死亡率的20%及19%。缺血性病变和出血性病变所致卒中的比例为4:1,其中颈动脉狭窄与脑缺血性疾病(尤其是卒中)的关系十分密切,约30%的缺血性卒中由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性疾病所致。该类疾病指可引起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狭窄和(或)闭塞,若不加以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程度>70%的患者2年卒中发生率高达26%。
  颈动脉狭窄导致卒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斑块或血栓脱落形成栓子,造成颅内动脉栓塞,从而使相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梗死。因此,治疗目的是去除能引起栓子脱落的病变,或防止栓子脱落。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手术及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图1)和近年来广泛开展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图2)。由于颈动脉手术是一种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操作,为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必须严格明确和遵守手术适应证。
  1、深入认知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目前临床CEA适应证的确立,主要是基于包括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试验(ECST)退伍军人管理局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VACS)在内的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并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具体内容进行了部分修订。
  1.1、CEA的绝对适应证
  6个月内发生1次或多次TIA,且颈动脉狭窄程度≥70%;6个月内发生1次或多次轻度非致残性卒中,症状或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且颈动脉狭窄程度≥70%。简言之,就是患者有症状且颈动脉狭窄程度≥70%。
  1.2、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相对适应证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程度≥70%;有症状性狭窄程度为50%~69%,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程度<70%,但血管造影或其他检查提示狭窄病变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要求有症状患者的围手术期总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6%,无症状患者<3%,患者预期寿命>5年。需要强调的是,斑块是否稳定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是不稳定斑块,即使狭窄程度不严重,斑块也极易脱落,会引起大脑相应血管栓塞。
  1.3、CEA手术时机选择
  目前推荐,在急性脑梗死发病6周后进行手术较为安全,但对于近期出现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为不稳定斑块者,可选择于2周内手术;若为双侧病变,两侧手术时间间隔至少2周,狭窄严重和(或)有症状侧优先手术;若患者颈动脉完全闭塞,由于不存在栓子继续脱落,手术并不能降低卒中发生率,所以不推荐手术治疗。
  1.4、CEA的术式
  CEA有传统的纵向颈动脉切开式和外翻式2种术式,前者对颈动脉分叉的位置要求相对较低,后者无须切开颈动脉窦,可避免纵形切开缝合后引起的狭窄,并可同时截短过长的颈动脉,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纵切式低,但不适用于颈动脉远端钙化性狭窄和颈动脉分叉过高的患者。2种术式的总体效果无显著差异,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选用何种术式,不必强求。对于颈动脉管径较小(内径<4 mm)者,在传统纵切式手术后,为防止颈动脉缩窄,可加用补片。
  1.5、转流管应用指征
  多数学者认为,应用转流管可减少手术中术侧大脑半球的缺血时间。其应用指征包括:①影像学证据提示术前有卒中;②对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③颈动脉反流压<50 mmHg;④术中无法耐受颈动脉阻断试验;⑤术中脑功能检查发现有异常;⑥术中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显示脑血流减少;⑦颅内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代偿不全。
  2、深入认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腔内治疗经历了从简单球囊扩张、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直至脑保护下支架置入3个发展阶段,其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展。目前CAS 适应证的确立主要基于多项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如CAVATAS、SAPPHIRE、EVA-3S、SPACE等)结果,同时结合其他试验(如NASCET和
  ECST等)的结果。
  2.1、CAS的适应证
  患者有症状且颈动脉狭窄程度>50%,并要求术者所在单位上一年度术后30天内各种原因卒中和死亡发生率≤6%,且致残性卒中或死亡发生率≤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程度>60%,并要求术者所在单位上一年度术后30天内各种原因卒中和死亡发生率≤3%,且致残性卒中或死亡发生率≤1%。
  2.2、选择CAS的临床情况
  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CEA或CAS,不仅应根据术者操作熟练程度(熟练者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决定,同时应考虑患者具体情况。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选用CAS。
  2.2.1、患者存在下列心脑血管合并症:
  ①充血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和(或)各种已知严重左心功能不全;②6周内须接受开胸心脏手术;③近期(4周内)心肌梗死史;④不稳定性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分级Ⅲ或Ⅳ级);⑤对侧颈动脉阻塞;⑥继发于肌纤维发育不良的颈动脉狭窄。
  2.2.2、患者存在下列特殊情况:
  ①对侧喉返神经麻痹;②颈部放疗史或颈部根治术后;③CEA术后再狭窄;④外科手术难以显露的病变,颈动脉分叉位置高或锁骨平面以下的颈总动脉狭窄;⑤严重肺部疾病[如COPD,且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20%];⑥年龄>80岁;⑦拒绝接受CEA术。
  2.3、因CAS血管腔内操作的特点,需要使用造影剂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所以存在相应的禁忌证。
  2.4、CAS相对禁忌证
  颅内血管畸形,亚急性脑梗塞,血管造影禁忌证(严重造影剂反应、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钙化性病变,血管扩张困难。
  2.5、CAS绝对禁忌证
  颈动脉内附壁血栓形成,腔内方法无法到达的病变(主动脉弓分支严重扭曲、无合适的导入动脉、主动脉弓解剖特殊),严重狭窄(>99%),颈动脉瘤附近的病变。
  2.6、脑保护装置的应用
  临床研究证实,脑保护装置(EPD)能显著降低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与笔者所在医院的临床随访结果一致。EPD使用前后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差异显著,因此推荐在CAS过程中常规应用EPD。对于普通颈动脉狭窄患者,推荐使用远端滤过型EPD(包括滤网导丝和血管保护伞等)。若患者颈动脉狭窄严重且远端滤过型EPD无法通过时,可考虑采用近端阻断型EPD
  3、药物治疗保障术后疗效
  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能显著降低卒中发生率。然而,外科手术长期疗效的维持,离不开内科药物治疗,尤其是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前者价廉且疗效确切,后者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更佳,但价格较贵。有条件者可长期口服氯吡格雷,无条件者可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3个月后,改为阿司匹林单药治疗。
  他汀类药物在颈动脉狭窄术后治疗中的意义不仅在于降低血脂,更有稳定斑块,防止再狭窄的作用。因此,有条件的患者推荐常规口服该药。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历经半个世纪,临床疗效确切。随着国人颈动脉狭窄发病率日益攀升,其手术治疗逐年增加。为获得良好疗效,临床医生必须熟悉颈动脉狭窄的病理生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不断地进行临床实践,以提高我国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水平。

深入认知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相关文章
脑卒中是当今第三大致死病因,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最常见原因。目前预防的主要措施有:1、药物,2、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颈动脉血管内膜剥脱术。大量的临床实验已经证实,无论是有症状还是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病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均能有效地预防卒中。在美国每年进行约20万例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但在我国仅为数百例,与我国人口数量极不成比例。20世纪80-90年代已有多
发布于 2022-10-01 13:24
0评论
颈动脉狭窄症状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的狭窄。当颈动脉出现狭窄时,大脑也就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主要的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有黑,短暂的意识丧失。颈动脉狭窄检查:患者一旦出现上诉症状,建议去门诊做一个颈动脉彩超,彩超如果表现有狭窄,发现有溃疡性斑块形成,就需要遵照医嘱做进一步的检查。具体确诊方面,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正在逐渐取代动脉造影成为诊断
发布于 2022-12-12 18:22
0评论
大脑的血液绝大部分来自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罪魁祸首,粥样斑块的表面是一层纤维帽,中间是胆固醇结晶和坏死物质。粥样斑块形成后不断增大,最后纤维帽破裂,斑块向一座活火山,不断有碎屑向外喷出。破裂的纤维帽表面极易形成血栓并且在血流冲击下非常容易脱落。那么颈动脉狭窄和小中风又有什么关系呢?很早以前人们一直认为中风是由大脑内部的血管出了问题而引起的。50多年前,医学界开始认识到颈动脉狭窄
发布于 2023-01-27 01:07
0评论
患者:描述:颈动脉中度狭窄服用说明:2013年春节期间去301做糖尿病常规检查,觉得眼睛看不清楚,结果眼睛检查出来的结果是正常,做了个颈动脉的片子,查出狭窄,已经堵60%多。多年糖尿病,去年年底感觉眼睛模糊,查发现颈动脉右侧中度狭窄,左侧手脚感觉麻想问医生咱们医院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药物是中药吗。现在在吃西药,想配合中药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外科秦建辉:您现在需要明确的是脑部的缺血情况
发布于 2022-11-28 15:46
0评论
在2009年1月下旬刚刚结束的美国好莱坞国际血管外科大会(ISET)上,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AnthonyJComerota医生提出:为防止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应该尽早行手术治疗。他认为,在首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非致残性脑卒中发生的两周之内就应该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以防止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再次脱落导致再次脑卒中的发生。传统的观点认为在脑卒中事件发生4-6周后,待颅内
发布于 2023-02-20 14:56
0评论
研究表明,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群死亡率第二位的疾病,其中80%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这其中2/3与患者颈动脉狭窄相关。颈动脉狭窄外科手术治疗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上世纪末期脑保护装置等一批腔内新技术的发展,支架成形术成为外科干预颈动脉狭窄的又一选择。但是否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需要外科干预,以及如果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干预,成为目前讨论的热点,本文就此做一简要回顾。 1.哪些患者不需要立即手术,可采
发布于 2023-03-07 06:51
0评论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尤以动脉硬化狭窄性病变为主要原因。颈动脉狭窄可导致约20%的脑卒中,而后者是当今世界人类死亡第三大因素,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简单的一个动脉狭窄怎么会导致偏瘫、失语、失明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呢?下面我们将揭开颈动脉狭窄蚕食动脉管腔、鲸吞神经系统功能的神秘面纱。颈动脉狭窄的病理:1、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前者包括:年龄、性
发布于 2022-12-22 03:45
0评论
一、颈动脉狭窄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般认为,颈动脉斑块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引起脑缺血:一条途径是严重狭窄的颈动脉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大脑相应部位的低灌注;另一条途径是斑块中微栓子或斑块表面的微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上述二者机制何者更占优势,目前观点尚不一致,但多数认为斑块狭窄度、斑块形态学特征均与脑缺血症状之间密切相关,二者共同作用诱发神经症状,而狭窄度与症状间关系可更为密切。二、颈动脉狭窄
发布于 2023-01-27 01:27
0评论
颈动脉狭窄多是由于颈动脉管腔的狭窄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其发病率较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颈动脉狭窄者约占9%,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有些狭窄性病变甚至可能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性病变。颈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临床症状:颈动脉狭窄症本身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常不易发现,在早期的临床表现有突然发作的麻木、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上肢或下肢无力、面肌麻痹和
发布于 2022-12-02 22:16
0评论
什么是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多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的狭窄,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有些狭窄性病变甚至可能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性病变。颈动脉狭窄有什么危害?脑缺血性卒中是引起患者致残的常见危险,而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和脑缺血性卒中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般的原因包括:1、严重狭窄造成的脑灌注减少;2、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或斑块破裂形成的微血栓脱落造成脑梗塞。尤其以后一个原因更多见
发布于 2022-11-30 01:0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