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为5.1/10万,较20年前大幅升高。上海市男性胰腺癌发病率已经接近欧美国家。只有10%~15%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其中能根治者仅为5%~7.5%。胰腺癌的预后极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报告,胰腺癌1年生存率为8%,5年生存率为3%,中位生存期仅2~3月。我国外科的统计资料显示,5年生存率在5%左右。面临的挑战 首先,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低。哪些是胰腺癌发病率的危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胰腺癌也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和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特征亦不典型。胰腺癌I期患者仅占2.3%~7%。随之而来的是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80%以上的胰腺癌病人确诊时只能行探查或姑息性手术,能根治者仅占5%~30%。此外,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困难。术后复发转移早、发生率高。单一放疗或化疗的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极差。
三点共识21世纪国际学术界对肿瘤临床治疗有三点共识:
(1)应当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
(2)实施个体化治疗;
(3)推行标准化治疗。
我国胰腺癌每年新增病例约为5万~6万,各个单位的诊断与治疗缺乏统一标准,使结果缺乏可比性。应在国内建立多中心的胰腺癌协作体系,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流程,统一的评估体系,使胰腺癌的研究进入规范化的轨道。
早诊是关键应将胰腺癌早期诊断推向亚健康人群开展普查。如用PCR扩增法,可快速检出75%~93%的突变,敏感性达100%;95%胰腺癌患者可检出端粒酶活性,而胰腺炎患者中仅少量可检出,正常人的胰腺则不能检出。
胰腺癌的血清和基因标志物尚未有一个标志物。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如三联检测法等。
影像技术花样多:有彩色超声检查,CT、螺旋CT,MRI检查,超声内镜(EUS)检查,超速磁共振成像(UMRI)效果显着高于CT、MRI。
其他还有:
管腔内镜超声(IDUS):对小胰腺癌的检出率几乎达到100%。
腹腔镜超声(LUS):确定肿瘤阳性还是阴性的准确率分别为97%和96%。经口胰管镜:可发现不能进入胰管分支、易漏诊的原位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可发现CT、内镜US所不能发现的淋巴结和小的肝转移灶,并与慢性胰腺炎相鉴别。治疗效果差异较大对胰腺癌治疗采用单一的手术、放疗以及单一的化疗均未能获得满意疗效,目前还是以手术为主,无淋巴结转移的小胰腺癌5年存活率23%,但是绝大多数大于2cm的胰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几乎等于零。因此必须考虑化疗和放射治疗的参与。
术前放疗更敏感,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的彻底程度并减少肿瘤扩散。
术中放疗采用一次大剂量照射,肿瘤中心坏死、组织变性、肿瘤缩小,未能切除的肿瘤经术中放疗后平均生存期为9个月,还有止痛作用。
术后采用多野连续或多野分段照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16个月。未能切除的肿瘤术中还可以置放中空施源管若干根,并引出腹壁外,术后用后装近距离治疗机做组织间照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6~1997年间放射治疗53例晚期胰腺癌,中位生存期6个月。
围手术期化疗为全身和区域性化疗。在用药时间上可分为术前化疗和术后化疗。联合用药的近期有效率优于单一用药,但对生存期没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增加了毒性。区域性化疗是指用插管的方法在胰腺供血的动脉内注射抗癌药,其疗效仍在研究中。胰腺癌化疗失败的原因多与耐药有关,目前已经开始研究耐药的机制和逆转的策略。
此外,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还在探索阶段。综上所述,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除了外科、内科和放射治疗科外,还需有生化学、免疫学、影像学、内镜学、组织细胞学等多学科协作。 目前国内外大力提倡的胰腺癌诊治策略中,特别强调了对亚健康人群进行普查,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追踪随访,早诊出来的Ⅰ期胰腺癌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五年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