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30 23:12

  1、咽鼓管功能障碍一般认为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儿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炎、鼻窦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等均可直接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咽鼓管咽口的开放。同时,儿童负责咽鼓管开放的肌肉发育尚不成熟,收缩乏力,从而影响咽鼓管的正常开放。加之小儿咽鼓管的软骨支架弹性较差,咽鼓管松软,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管壁易发生塌陷,严重影响其通气功能。当咽鼓管堵塞或功能障碍时可以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2、感染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又一致病因素。儿童咽鼓管短而宽,近于水平位,因此鼻咽部的感染易扩散至中耳,这也是儿童发好分泌性中耳炎的结构基础,也是患感冒或其它上呼吸道感染、平卧位喂奶的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更大的原因。

  3、免疫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中耳为一独立的免疫防御系统,随小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容易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由于儿童主诉不清,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

为何儿童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文章
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发病率很高,为儿童耳鼻喉最常见疾病,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发病率很高,为儿童耳鼻喉最常见疾病,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临床上也有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
发布于 2023-03-04 03:56
0评论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儿女,4周岁。2010年冬天近一个月流鼻涕,吃感冒药无效,后自动痊愈,春节时又流鼻涕,2月19诉说右耳疼痛,并发现其看动画片时要求声音调大,遂到本地一医院检查做声阻抗。4月初开始流鼻涕,同时又发现看电视要求声音调大,于是带至本省儿童医院检查治疗。2月19在本地三甲医院做声阻抗,双耳均为B型曲线,鼓室压力右-204,左-228,容积右0。49,左
发布于 2022-10-18 05:44
0评论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
发布于 2024-09-03 22:33
0评论
对于不同的人们产生的耳朵的疾病的症状是不同的,目前在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是常见的现象,由于症状对于患者产生的症状是不同的,对患者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那么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按摩有效呢?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按摩有效1、用热的橄榄油:一两滴橄榄油或者矿物油能够暂时地减轻疼痛。像给婴儿热奶一样,把装有油的瓶子在水里热上几分钟,在滴入耳朵之前要在自己手上测试一下温度。 2、热敷:有两种办法可以用热来
发布于 2024-12-19 10:16
0评论
国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高达96%的儿童患过分泌性中耳炎,且复发率高,但家长不必过度担心。因为,多数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绝大多数经过合理的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仅极少数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慢性分泌性[uw1]中耳炎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而致。作为家长应关注儿童的日常行为,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发布于 2023-02-07 06:08
0评论
小孩子感冒后耳朵痛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由于多数是短暂的疼痛,往往被家长忽略,而其中很多其实就是感冒引发的急性中耳炎,大多数情况下其实质是分泌性中耳炎,而不是化脓性中耳炎,多数小孩子在感冒消失后,中耳炎会自行好转,但是也有一部分会隐匿的存在,而不被小孩子注意,从而成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知道了上述过程,家长对于小孩子感冒后的一过性耳朵不适,应该记忆在心,在适当的时候到耳科门诊检查一下,以便排除分泌性中
发布于 2023-02-04 22:32
0评论
对于正常鼓膜患者,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惟一管道。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正常情况下,中耳内、外的气压基本相等。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又分为机械性功能障碍和功能性功能障碍两种。 1.机械性阻塞 鼻咽部各种良性或恶性占位性病变(如
发布于 2023-04-02 01:50
0评论
(一)咽鼓管功能不良:一般认为咽鼓管阻塞是本病的基本原因。引起咽鼓管阻塞或咽鼓管功能不良的常见原因为机械性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鼻咽部填塞等。此外,腭帆张肌功能不良,如腭裂,易患本病。 (二)感染:本病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故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晚近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1/2~1/3,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而分离出病毒为
发布于 2023-04-02 01:57
0评论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分泌性中耳炎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
发布于 2023-04-02 02:03
0评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种诱因导致咽鼓管阻塞不通畅以后,其通气功能发生障碍,经鼻腔的气体不能与中耳腔内气体进行交换,同时中耳鼓室内气体不断被吸收,结果鼓室内出现负压,经外耳道传递的大气压导致鼓膜不同程度内陷,患者会有耳闷胀的感觉。随着中耳粘膜内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形成鼓室积液,此时积液多为浆液性。当病程较长以后,分泌的粘蛋白、糖蛋白等增多,积液可逐步变成粘液性,严重者可出现“胶耳”。中耳鼓室
发布于 2023-04-02 02:1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