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01 09:47

  养生,又称“摄生”,讲的是如何保持生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段文字明确表明通过调摄精神,祛病健身的思想。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简单探析中医养生学。
  1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内容
  1.1 预防为主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这里强调的是一种“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中医学把防患于未然当作医学要道,主张通过积极预防来增进健康。张介宾为此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古人的预防之道,由于治于未形,所以用力少而成功多。”上海龙华医院针灸科戴明
  1.2 顺应自然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里体现了所谓“天人合一”的观念,也即是一种整体观。故有“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之说。顺应阴阳四时的思想一览无余。
  1.3 动而中节 中医学理论主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主张人应积极参与运动,但要注意节制,掌握一定尺度,所谓“人欲常动,但不可大疲尔。”
  1.4 注重精神调摄 良好的情感活动及平稳的精神状态可使气血运行正常,各脏腑功能协调,增强抗病能力。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极皆会致病。突然的强大的情志活动或长期处于一种过激的情绪状态,都会引起阴阳失调,气机紊乱。中医主张精神情志宜和悦愉快,避免不良情绪。《素问.痹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2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与发展
  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形成于先秦时期,先秦诸子对养生学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吕氏春秋.展数》:“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主张动形。《淮南子.原道训》:“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强调静养。《内经》应被视作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系统化、规模化的集中体现。其中系统论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天人合一”等养生基本原则,对中医养生学后世的发展起深远的影响。汉代,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实践日趋完备。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中讲道:“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其中体现的是一种养慎思想。晋代,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渐入兴盛阶段。葛洪在《抱扑子》中论及以“宝精、行气”为养生至要。唐代,中医养生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孙思邈在他的书中讲道:“安不忘危,预防诸病。”宋金元时期,各学术流派百家争鸣。全真祖师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对“顺时养生”做了论述。金元四大家从不同立足点出发,阐明了各自的养生观点。明清时期,养生专著之多,前所未有。高濂撰的《遵生八笺》更被誉为“养生大全”。及至近代,中医养生学更是部分融入西方医学的成果。
  3 、中医养生学与诸文化相互交汇
  中医养生学形成尹始,即部分融入了传统文化,发展到两晋隋唐,更是与佛、道文化部分合流。中医养生观主张的顺应自然、动而中节、以平为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戒之在色;及其壮也,......戒之在斗;及其老也,.......戒之在得。”佛家讲究起居有常,动中寓静,静中寓动,尤其是注重明心见性更是与中医养生不谋而合。禅宗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段话正是体现了精神调摄的最高境界。《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展现的是一种空无的精神世界。《庄子.在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同样表达了道法自然的养生观,这与中医养生的顺应自然、注重精神调摄如出一辙。
  4 、中医养生学的贡献
  4.1 直接衍生出气功学 古代并未有“气功”一词,文献中导引、吐纳、练丹、坐禅、修道等,均可归入“气功”范畴。修炼气功的目的是为达到健康,恰是养生学的宗旨。气功操作中调身、调息为的是尽可能的顺应自然,调心则与精神调摄殊途同归。气功讲究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中医“精、气、神”学说的方法体现,养生之本。无论华佗的“五禽戏”,抱扑子中论及的“胎息功”,还是最朴素的静养功,都是中医养生学的实证实修。
  4.2 为药物调补奠定了理论基础 药物调补指的是利用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气血。具体原则:重在调补脾肾,贵在平调中和。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老年肾虚及气血亏虚常见,是调补的主要对象。养生学的顺应自然观点就是要损有余而益不足,调补脾肾完全契合。平调中和要求不偏补、滥补,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其旨不离养生法则。
  4.3 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预防保健,劳逸结合现今已成为共识。WHO将健康定义为身体与心理的健康,说明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样重要,密不可分。现代人工作节奏快,心理压力大,情志伤颇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中医养生观主张的顺应自然,注重调摄,其积极意义正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实践所证明。许多科学实验表明:人体在极度放松,大脑入静的状态下,机体各组织系统的功能会得以改善,进一步为精神调摄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探析中医养生学相关文章
颈椎病和腰突症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电脑电视等家庭办公用品的频繁使用,颈椎病和腰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学习工作的压力,不正确的坐姿导致颈椎病和腰突症的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中医的“未病先防”、“既病变”,在现代养生保健的观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导引术则是治疗颈椎病和腰突症的最佳选择。导引是我国传统祛病健身方法,是人类最古老的医术之一,是通过呼吸
发布于 2023-03-27 08:16
0评论
中医养生美容就是通过中药理论进行养生和美容。中药养生美容包含两方面内容:穴位经脉和药物。
发布于 2022-12-27 13:42
0评论
养生不是让我们学和尚打坐,道士炼丹,当然我们不否认那是人家专业人士的养生方法。而对于我们大多数的常人来说,养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你一顿吃多少东西感觉舒服,衣服怎么穿才合适还不感冒,家里养些什么植物会更赏心悦目。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东西都是养生,所以与其说养生是保养生命,不如说是在打理生活,因为生命的过程就寓于在每天的衣食住行和柴米油盐中。养生教育不是在办养殖场
发布于 2023-02-27 18:11
0评论
我们不在这里引经据典,且将历代文献中涉及养生文化的记载,综合归纳而言之,实则为“三观”理念。即“天人相应”的自然观、“辨体施养”的个性观、“阴平阳秘”的平衡观。在这三观理念的影响下,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保健的实践中,逐步创立并完善了一整套中医养生理论。例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季养生理论;“顺时而养”的昼夜调摄理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上工治未病”理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发布于 2023-03-20 21:11
0评论
        1、源头启养人们对现代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有许多困惑:例如,吃反季节性蔬菜,夏天吃大白菜,冬天吃西红柿;甲鱼应有8年的生长期,现在3至5个月就成大鳖;养鸡场从孵出小鸡到被宰杀,圈养在密集的笼子里,见不着太阳。还有些不守规矩的人,在饲料里拌生长激素,两三个月就长大了,所下的蛋也含有激素;还有人为了缩短植物的生长周期,也大量的使用雌性生长激素,孩子吃了这些植物食品就容易早熟。因此传统
发布于 2023-03-26 10:21
0评论
一、基本理念和知识(一)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二)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三)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四)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五)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
发布于 2022-12-01 10:06
0评论
很多尿毒症患者都在寻找能够彻底摆脱透析的治疗方法。但西医认为,尿毒症患者如果开始了血液透析,要想摆脱掉是不可能的,但事实却不尽如此。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专家指出:因为每个人的原发病不一样,导致出现尿毒症的原因及诱因也不完全一样。如果能采取有效的办法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摆脱血透是完全可能的。 很多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多是病情长期稳定,血肌酐、尿毒氮也相对稳定,并未到非透析不可的程度,残存的肾功能部
发布于 2023-02-07 22:49
0评论
答案是:现阶段治疗尿毒症的基本方法,除了透析(包括腹透和血透)就是肾移植。药物治疗虽然重要,也必不可少,如促红素纠正贫血是透析无法替代的。但是,没有透析或肾移植,生命无法维持,失去药物治疗的前提。不要轻信中医能“治愈”尿毒症;不要相信中医能替代透析;不要企望西医西药能无限延长进入透析的时间;不要希望通过药物治疗减少透析次数;现阶段不要被各种能治愈尿毒症或取代透析的“新疗法”所蒙骗,无论是中医还是
发布于 2023-02-18 08:41
0评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随之加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很容易被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所侵扰。在这种情况下,中医的特色也随之显现出来。“不治已病治未病”,如何通过养生保健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茶道,作为传统中医文化之一,长期备受各阶层的关注和喜爱,它的清静恬淡使之成为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茶在我国被誉为“国饮”。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
发布于 2023-03-27 08:11
0评论
自我养生保健的传承与发展思路1、源头启养人们对现代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有许多困惑:例如,吃反季节性蔬菜,夏天吃大白菜,冬天吃西红柿;甲鱼应有8年的生长期,现在3至5个月就成大鳖;养鸡场从孵出小鸡到被宰杀,圈养在密集的笼子里,见不着太阳。还有些不守规矩的人,在饲料里拌生长激素,两三个月就长大了,所下的蛋也含有激素;还有人为了缩短植物的生长周期,也大量的使用雌性生长激素,孩子吃了这些植物食品就容易早
发布于 2023-02-26 08:2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