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01 16:17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中心静脉包括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的狭窄或阻塞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并影响了血透通路的使用及其寿命,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其治疗难点在于既要缓解症状,又要尽可能保存血透通路。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13例病例,现就诊治体会和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60.31±10.42岁(43岁~73岁)。平均血透通路建立时间27.15±23.42个月(8个月~96个月),右上肢7例,左上肢6例,前臂肱动脉-正中静脉人工血管襻式内瘘1例,头静脉-腕部桡动脉端侧自体动静脉通路10例,肘部肱动脉或近端桡动脉-正中静脉自体动静脉通路2例。13例病例中既往同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管史8例,占61.54%,无插管史5例,占38.46%。
  1.2 临床表现
  平均病程5.90~6.39个月(10天~2年)。13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上肢肿胀,其中4例皮下软组织增厚,皮肤桔皮样变4例,前臂皮肤溃疡2例,伴有胸壁、肩胛、腋或颈部浅静脉扩张、曲张12例,同侧脸部肿胀1例;所有病例动静脉通路功能存在,通路部位静脉曲张、瘤样扩张8例,血透时静脉压增高9例。
  1.3 诊断与治疗
  本组病例均经静脉造影明确诊断。先经上肢浅静脉穿刺造影,如遇可疑狭窄病变,则经贵要静脉、头静脉或经股静脉插管至病变部位造影,并可通过狭窄病变前后的压力梯度测定以明确病变性质、部位及范围。根据症状及造影结果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
  2、结果
  2.1  静脉造影结果
  造影显示右侧头臂静脉、左侧锁骨下静脉狭窄双侧病变1例;单侧病变12例,其中闭塞性病变4例,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闭塞各2例;狭窄性病变8例,均为1~3厘米的短段狭窄,头臂静脉狭窄3例,锁骨下静脉狭窄5例,2例存在单侧2处狭窄病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的远心端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侧枝静脉开放,可经颈内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回流,或经侧枝代偿。狭窄部位前后平均静脉压力梯度12cmH2O。
  2.2    治疗结果
  保守治疗2例。
  切除动静脉通路吻合口并重建动脉的血透通路关闭术 6例。
  病变部位球囊导管扩张术(PTA)5例(详见表1),成功3例,根据病变部位长度及远近端静脉直径选择相应球囊(Cordis公司,球囊分别为10*40mm2个,15*40mm1个),扩张压力10~14atm(图3)。PTA失败2例,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技术操作失败,其中1例转为保守治疗,1例行锁骨下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人工血管(6mm*20cm)旁路术。3例PTA成功病例平均随访8.33个月,其中2例通畅,1例术后4月复发,遂行同侧锁骨下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人工血管(6mm*20cm)旁路术。2例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通畅时间(至随访日)分别为6月、7月。
  所有治疗病例肢体肿胀均明显缓解,溃疡愈合。
  3、 讨论
  3.1 发病率及病因
  中心静脉狭窄(central venous stenosis,CVS)的发病率报道不一,Chemla报道640例住院血透患者中CVS的发生率为1.6%[1];Mickley报道为2.2%(9/401)[2],而另有报道CVS的发生率高达22%~29%[3,4]。
  中心静脉插管是CVS最主要的病因。Forauer[5]观察到在插管(90天)的插管部位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静脉壁增厚,导管与管壁粘连。目前认为插管的机械损伤致使内皮受损、继发炎症反应、内膜增殖、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导致中心静脉局部狭窄。锁骨下静脉插管后狭窄发生率高,左侧颈静脉汇入右心房夹角较右侧为大,因此左侧置管更易发生CVS。感染、反复置管、留置时间过长都是增加CVS的因素,插管的直径、材质、位置也是影响因素[6]。在本组资料中有61.54%的患者曾有颈内静脉插管史。因此应尽量避免和减少经中心静脉插管进行血透,尤其是锁骨下静脉插管。
  文献报道血透患者无中心静脉插管史的CVS病例约5%~10%[7],本组资料为38.46%。患者并没有锁骨骨折史或局部肿块压迫病史,目前认为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解剖因素:头臂静脉位于胸骨和主动脉弓及其分叉之间, 部分头臂静脉横跨于无名动脉之前,易受扩张动脉的挤压导致局部狭窄[7,8]。锁骨下静脉从腋窝穿越胸廓出口进入胸部时,可受到周围骨骼、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压迫而导致狭窄,如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第1肋骨或锁骨两叉畸形,外生骨疣,斜角肌痉挛、纤维化,肩带下垂和上肢过度外展均可引起胸廓出口变狭窄,造成胸廓出口综合症[9]。②动静脉血透通路使静脉承受持续的高流量,增加了剪切应力、血小板聚集、导致内膜增殖,尤其是静脉分叉部位、瓣膜部位的湍流更加重了血流动力学的变化。Oguzkurt[7]发现伴有CVS的血透通路存在高流量的状况,腕部动静脉通路的流量达1440ml/min,远远高于正常的650ml/min,而肘部动静脉通路的流量均超过2000ml/min,也间接证明高流量是引起CVS的原因之一。
  3.2  临床表现及诊断
  在正常人群中,慢性中心静脉阻塞可被胸壁、颈部、纵隔大量的侧枝所代偿,但对于血透患者,由于血透通路的存在,其肢体的血流量是正常人的10倍以上,因此即使是狭窄病变也可产生明显的静脉高压,上肢难以忍受的肿胀感,皮肤色素沉着,甚至溃疡、坏死;胸壁、肩胛部位大量侧枝开放,静脉扩张甚至曲张;如为头臂静脉或上腔静脉病变,则肿胀可累及面、颈部,乳房,胸壁;前臂血透通路扭曲、瘤样扩张。同时肿胀和静脉高压增加了血透穿刺的难度,容易引起出血、血肿,增加感染的机会,增加血透通路血栓形成几率,影响血透通路的使用和寿命。
  上肢静脉高压的患者,应及早重视。由于中心静脉位于胸、锁骨后方,尤其是头臂静脉及近1/3段锁骨下静脉,彩色超声不易清晰显示,因此静脉造影是诊断静脉狭窄、闭塞的首选诊断方法。压迫动静脉通路吻合口,上肢浅静脉穿刺造影初步筛选肢体肿胀的原因,如中心静脉存在狭窄或闭塞,可见中心静脉主干中断和周围侧枝开放的影像学变化。经狭窄主干静脉造影,更能清晰显示狭窄病变的部位,狭窄程度和范围并可通过狭窄部位远近端的压力梯度变化帮助诊断。另外CTV、MRV有助于显示静脉周围的组织结构,可排除外源性压迫等其他因素,但有待进一步摸索显像条件,以更准确显影。
  3.3  治疗
  CVS的理想治疗方法在于既要缓解症状,又要保持血透通路的通畅。
  1984年,Glanz[10]率先采用PTA治疗CVS,扩张狭窄病变,该方法创伤小,既缓解症状又保持血透通路的畅通,但由于术后再狭窄,远期疗效差,一年通畅率低于40%,需反复行PTA术。对于无症状的CVS,PTA反而加快了狭窄病变的进展,因此不主张PTA治疗[11]。本组3例PTA病例的治疗体会也如此,狭窄段纤维化严重,扩张困难,需要较高的压力,1例4月后即再狭窄,症状复发。因此一部分学者主张PTA后,同时置放支架防止再狭窄,大部分报道显示支架植入的一年初级通畅率优于单纯球囊扩张,49%~71%。但仍存在再狭窄,2年初级、次级通畅率均不理想[2,12]。因此另一部分学者建议支架仅用于PTA后弹性回缩,仍存重度狭窄或反复再狭窄的病例。
  手术重建较腔内治疗有较高的通畅率,其一年通畅率达80%~90%[2],但手术创伤大,尤其是进胸重建静脉或静脉补片手术,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高。解剖外旁路手术如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旁路术[13]、锁骨下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旁路术、锁骨下-大隐静脉旁路术不失为一种替代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创伤,但作为流出道的另一支中心静脉远期可能因吻合口内膜增殖而受到影响,手术治疗的远期通畅率有待大宗的临床随访。
  血透通路结扎是缓解症状有效的消极方法。对于需要长期血透的患者,血透通路相当于其生命线,应尽可能保留而不是关闭。
  总之,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症状严重,并影响了血透通路的使用和寿命,静脉造影仍是首选诊断方法,而治疗的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探讨,尽量避免和减少经中心静脉血透插管尤其是锁骨下静脉插管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诊治相关文章
维持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血透通路肾功能衰竭病人需要进行规律的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血透通路即俗称的瘘管是维持他们的生命线,如果血透通路不畅或闭塞,无法血透或无法达到要求的透析量,则面临着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建立和维护血透通路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系列诊疗规范,包括:①建立采用
发布于 2023-02-01 16:12
0评论
在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常常会有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侧手及肢体的肿胀,尤其是进行血液透析后更为明显。有些患者会认为是透析的“副作用”,没有引起重视,但久而久之,上肢肿胀的程度会越来越加重,逐渐出现疼痛、透析流量不足甚至肿胀延续到头面部等情况。那如果遇到透析后上肢肿胀,该怎么办?首先,我们要判断患者的透析类型。初次建立的自体头静脉-桡动脉内瘘要6周以上的成熟时间,人工血管内瘘则要3周以上的成熟
发布于 2022-10-23 01:39
0评论
为什么要建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时,人体的血液需迅速进入透析器内,经洗净后再流回体内。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由于静脉血流速度太慢,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的要求;动脉血流量大,可满足血透要求,但部位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易反复使用。因此需要进行手术将动脉与浅部静脉连接起来,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这样浅部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使血流量达到透析的要求。它是尿毒症病人的“生命线”,需要好好加以保护。常用的动静脉内
发布于 2023-02-01 16:27
0评论
概述血液透析指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透析机交换后再回输到体内去,该通路被称为血管通路。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两大替代治疗手段。血液透析的完成依赖良好的血管通路。1960年Quinton等将患者的肢体动静脉血管用聚四氟乙烯管(PTFE)在体外连接起来,首次建立动静脉外瘘。1966年Brescia及Cimino发明了自体动静脉内瘘,使血液透析技术进入了新的时代,目前
发布于 2022-10-10 20:43
0评论
血管透析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直至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仍是透析患者中最理想的血管径路。随着透析生存期延长、糖尿病肾病的增多及患者日趋老龄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内瘘狭窄,失去功能导致需住院治疗者高达30%,其中AVF狭窄、闭塞最为常见,保护好AVF,减少内瘘通路狭窄、闭塞的发生,是维护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介入治疗技术也
发布于 2022-09-24 18:58
0评论
血液透析是指利用血液净化装置(即人工肾),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的各种毒素和多余水分,同时补充各种有益物质,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常用手段之一,可有效维持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尿毒症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以前必须先建立一条血管通路。所谓血管通路是指将血液从体内引出,进入体外循环装置再回到体内的途径。是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存患者的生命线。建立和维持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
发布于 2023-01-26 01:22
0评论
        天坛脑血管病中心以患者为中心,整合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介入、急诊介入科、影像科、重症监护、神经康复、急诊医学等多个优势学科的临床诊疗资源,构筑了强大的脑血管病医疗团队,持续提高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质量,同时,该中心还具备强大的流行病学管理、基础研究、脑血管病药物研发等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平台。在这个中心内,医疗实践、研究、培训三位一体,分为临床部、研究部、影像部和学术培训部等。
发布于 2022-10-20 14:59
0评论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包括各种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均可损害肾功能。随着肾脏病变不断发展,肾功能可进行性减退,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但科学的治疗可延缓或控制肾功能损害的进展速度。当肾脏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肾功能减退到只有正常的25%时,即使基础疾病已停止活动,肾功能也会通过某种途径持续不停地减退,直至出现尿毒症。这是疾病发展的客观规律,无法改变。故对于肾功能衰竭期(即肾小球滤过率减
发布于 2023-01-26 01:12
0评论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有人称之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老年患者的不断增加以及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血管通路的建立越来越困难,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愈多见,我中心在建立各类血管通路包括:临时性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和血管移植方面都有着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动静脉内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透析患者血管通
发布于 2022-12-08 20:32
0评论
概述 姑姑这段时间身体特别的不好,尤其是感觉到自己的腰部特别的疼痛,并且这种疼痛的感觉是越来越厉害,后来仔细看的时候还发现出现了血尿的情况,一开始还没当回事,后来这种情况是越来越严重,赶紧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这是得了输尿管狭窄,并且已经引起了血尿,不知道像是这种输尿管狭窄的情况到底会不会引起血尿呢,一旦要是引起了血尿需要怎么治疗才能快速恢复呢? 步骤/方法: 1、 首先血尿情况的产生肯定是
发布于 2024-05-18 11:35
0评论